李安经典《饮食男女》:表面讲家庭伦理,内核是平凡人的英雄之旅


说到英雄,很多人会自然的想到《美国队长》《蜘蛛侠》等超级英雄电影,我们崇拜他们的超能力和无所畏惧的心。但是,现实生活中没有这些超级英雄,地球还是照样运转,我们依然要马不停蹄的前行。

普通人的人生重大命题不是拯救人类,而是柴米油盐和七情六欲。这也是我从《饮食男女》这部电影中感受到的:比拯救人类更艰巨的事是拯救自己。改变和突破自我就是普通人的英雄主义。

《饮食男女》上映于1994年,其导演李安拍过《卧虎藏龙》《色戒》《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多部经典作品,并多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这部电影讲的是台湾做中国菜的大师老朱和三个女儿的故事。老朱的妻子早逝,十多年来都是老朱照顾着三个女儿,但老朱进来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他不仅跟女儿的关系愈加紧张,还失去味觉,又遭遇到好友离世的打击,这一切让他身心俱疲。

同样,三个女儿自己的人生都还没理顺,又担心着父亲。他们彼此的爱渐渐成为彼此的负担,直到他们发现人生的真谛并大胆的做出改变,他们的人生开始了二次成长。

那么,这一家人面对怎样的难题?他们如何解脱出来?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现实意义呢?

一、家庭隔阂是绕不开的难题


周日这天老朱做了丰盛的晚餐,女儿们推掉周日的安排回来陪父亲吃饭,他们虽然坐在象征着和谐团圆的大圆桌旁,然而每个人都心事重重,神色严肃,

这顿饭并不是我想象中的轻松愉快,反而更像一场对峙,他们每个人各占一个方位,大家各怀心事,却都开不了口跟桌边的家人倾诉。

老朱人到暮年,是该为自己着想的时候了,可是三个女儿还没有归宿,他开不了口说这份着急;大女儿家珍,多年来围着家庭和工作打转,年纪不小,却始终找不到男朋友,她不想谈论感情;二女儿家倩,在家她处理不好和父亲的关系,在外面也处理不好和情人的关系,她最渴望逃离这个家;小女儿家宁喜欢上闺蜜的男朋友,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她很烦恼。

在最亲的人就在面前,无法交流心事、分担痛苦,即使留着同一血脉,他们也称不上了解对方

正因为彼此不了解,所以电影出现了很多出人意料的反转,第一个反转发生在小女儿家宁身上,在一次周日聚餐中,她宣布自己怀孕了,要搬去跟男友住。大家没想到,本以为最小、最柔弱的家宁却是第一个分家的人。

家宁离开家时

电影不是没有细节暗示家宁怀孕的事,其中有一个家宁上学的片段:家宁穿着背带裤坐公交,并给一位孕妇让座。这个片段看似很寻常,但仔细想想:为什么家宁会穿背带裤?为什么电影会出现给孕妇让座的情节?

这些细节很容易被忽略,家宁的家人同样忽略了。他们本应该发现更多细节,然而,家宁从恋爱到怀孕的事,父亲和姐妹们竟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们同住在一个屋檐下,有着最亲的血缘,却不知道对方真正的需要。

也许,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却不知道如何走进彼此的心里。

二、根本原因是压抑个人欲望,做人的“礼”和心里的“欲”失调

造成家庭隔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来自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我们认为个人的想法不重要,大局更重要。所以我们常常付出,却不知道对方想要什么;我们更会以大局为先,克制自己的欲望。可是,我们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员,担子太重反而会适得其反。

正如“饮食男女”这四个字,本来是出自孔子《礼记礼运》,孔子认为人的行为要符合礼义廉耻,应该遵从礼法而节制欲望。但在电影中,我们看到,如果习惯了隐藏和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仅会造成家庭隔阂,还会引发一系列痛苦的连锁反应。

在女儿和观众的眼中,老朱是一个早年丧妻,为女儿操劳的威严老父亲。电影中,我们看到他老了,失去味觉,又失去了最好的朋友,一切迹象都表示他已经到了走下坡路的暮年。

然而,到电影最后几分钟,老朱突然宣布他跟和女儿同岁的锦荣好上了,两人正准备结婚。几乎所有人都表示不可置信,因为电影中老朱大多数时候不是在做菜就是在锻炼,他和锦荣一起谈情说爱的镜头几乎没有。

我们没有看到老朱真实的欲望,是因为老朱一直隐瞒着这件事,压抑着自己的欲望。

老朱从第一次周日聚餐就开始酝酿着告诉大家,可是他憋了一肚子话说不出口,正因为说不出口,他的“口舌”先出问题——他失去了味觉。食欲也代表一种欲望,而味觉是享受食欲的第一个关口。“味觉”的消失,隐喻老朱做人的礼和心里的欲失调,他过度压抑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他努力做一个好父亲,然而家庭关系越来越紧张;他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事业中,然而最好的搭档却倒在了工作台旁。

这一切都提醒着老朱,人活着再不为自己想想,去做想做的事,真的要来不及了

大女儿家珍是家庭中另一个习惯于牺牲自己为家庭付出的人,她是长女,俗话说长女如母。母亲过世后,家珍担起了照顾家庭和父亲的责任。她在最应该享受青春的年纪,当起了“家长”。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个担子,她心里始终担着“家”这个担子,所以一刻也不敢放松,久而久之,她变得过于严肃,失去了同龄女孩的天真浪漫。

家珍在内心里很渴望体验爱情,可她又拒绝爱情,矛盾的她编了一个故事,故事中她和同学李凯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以李凯去美国深造,她选择留下来照顾家庭,并从此留下爱情的伤痛为结尾。这个故事成为她逃避感情的借口,她因此不愿意让任何男人走进自己心里。

可是,家珍过的并不开心。在家里,她当惯了家长,和妹妹们有了距离。在学校里,她的课和她的人一样无趣。她拒绝了欲望,所以青春的花还没有绽放,就先枯萎了。

三、破解之道是踏上拯救自我的英雄之旅

李安出身于传统的中式家庭,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长大后,他定居美国,他也受到西方浪漫的冒险主义影响。他的电影《饮食男女》中同时体现了两种思想:电影的外壳是温情的中式家庭生活,然而电影的内核却是大胆的冒险主义。

电影在一开始就用隐喻的手法揭示了这个思想内核。一切浓缩在老朱做的第一道菜中——一道清蒸鱼,电影开头特写了老朱抓鱼、剖鱼的过程。

这里的鱼其实象征着欲望。一方面,因为鱼产子多,所以在民间鱼常常代表着勃勃生机,也可以象征性,另一方面,鱼谐音“欲”,我们发现整部电影都在说着一家人如何打破束缚,追寻欲望,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剖鱼,也是剖“欲”。

剖开欲望,坦诚的面对自己,认识到自己是不完美的人,也有“自私”的欲望,然后接纳自己,这个过程很痛苦,却很值得。

父亲老朱经历了失去味觉、失去朋友、女儿离开这一系列的打击和挣扎之后,终于遵从内心,在周日聚餐上公开了他和锦荣的关系,并决定搬家让一切重新开始。

那顿饭以锦荣的母亲梁女士痛骂老朱,震惊到昏厥,女儿落泪收场。老朱宣布的这个"疯狂"的决定,毁了这场周日的聚餐,也让这个家庭四分五散。

老朱的决定看似错了,但只有熬过了最黑暗的夜,才能迎来黎明的日出。在这最戏剧性的一幕过去后,生活继续。影片以锦荣怀孕,老朱找回味觉结尾,而这些征兆又隐喻着老朱的人生重新焕发生命力,他开始了自己的二次成长。

大姐家珍也在崩溃后觉醒,当时她被每天收到的一封封情书搅动春心,却突然发现这是学生的恶作剧,她勉强维持的体面被无情的嘲笑击垮。她崩溃后意识到再不改变就来不及了,于是,家珍大胆地吻住体育老师,并从此把握住自己的幸福。

当我们这些普通人,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欲望,突破自己,改变自己,在经历挫折、磨难和打击后狠狠抓住自己的幸福,这何尝不是一种英雄主义呢?只有踏上这条英雄之旅,我们才有机会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人生的主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