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常人一样死去?选择权不在你

《禁闭岛》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继罗伯特.德尼罗之后,小李子似乎接班成了马丁导演的御用男主角,2人合作了5部电影,陪跑20年的小李子终于“抢下”小金人,演技毋庸置疑,更有绿巨人马克.鲁弗洛和本.金斯利加盟。

影片采用非线性叙事,现实的迷局中穿插着主角过去的回亿。情节紧凑,氛围紧迫,悬疑层层递进,在不经意间透露一些信息,紧紧的抓住观众的眼球,极具吸引力。

而影片的结局泰迪(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说的话,又给观众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作为一部经典的心理悬疑影片,关于泰迪究竟“疯没疯”,众说纷纭,但电影本身除此之外,还表现了一些现实意义。

影片开篇提到的1954年,定义了影片的历史时期,而这一历史时期涉及1个关键词:二战。而其又会引申出许多问题。

退伍军人

泰迪是一名退役的二战士兵,在二战之后,退伍士兵受战争的影响,他们的生活工作家庭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他时常做恶梦,时常回忆起战争的场面,还会想起已故的妻儿。

他们不是为战争而生,但战争改变了他们的人性,经历战争的残酷,战后他们的内心是恐惧的,压抑的,封闭的就像是一座“禁闭岛”,与社会脱节,为国而战的战士在和平年代陷入无用之地,在社会的洋流中注定成为孤僻之岛。

人之初,性本善,虽然之后经历社会的大染缸的洗礼,人变得不那么“善”,但也不至于那么“恶”,恶到杀人放火后仍然处之泰然,屠杀生灵之后仍然无动于衷,人心都是肉长得。

战争是残酷的,血腥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一些善良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士兵,战后易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即PTSD:

主要症状包括恶梦、性格大变、情感分离、麻木感(情感上的禁欲或疏离感)、失眠、逃避会引发创伤回忆的事物、易怒、过度警觉、失忆和易受惊吓。

让个案在有限之时间与空间下,能宣泄其害怕、生气、哀恸等情绪,给予情绪支持与鼓励情绪宣泄。

具体方法:

脑叶切除手术

影片结局,院方派查克去试探泰迪,结果院方认为对泰迪的心理加药物治疗失败,无奈选择脑叶切除手术。

脑叶白质切除术的发明者是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兹,这是一种切除脑前额叶外皮的连接组织的神经外科手术。脑白质切除术在1930年~1950年主要被用来医治一些精神疾病。

治疗对象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有精神疾病征象如喜怒无常,年少轻狂的人,还包括战争存活下来患有战后创伤应激障碍的士兵。

在精神外科医学刚发展起来的时候,也就是二战结束时,美国有很多人支持脑叶手术切除。

脑前叶控制人的冲动和情绪调节,切除前叶可以治愈暴力倾向,焦急暴躁等思想行为病变。

不得不承认,一开始,最早的几例发明者亲自参与的手术,那些病人的状况确实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转,患者变得温顺许多,其中也不乏几乎痊愈的,学术界对此评价甚高,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兹也因此获194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随着手术的普及,尤其是“冰锥疗法”问世后,情况变的越来越糟。由于这种手术既没有精确的定位,也没有标准的操作流程,条件简陋,手术精准度很低。

手术后病人的结果有好有坏,有的病人直接死于手术,有的比手术前更严重,更加的极端,更加的残暴,失去社会性,失去人性。

而最多的情况是,病人症状有所减轻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后遗症,失去了精神冲动,表现的痴呆弱智,这些病人变得像行尸走肉一般,孤僻,迟钝,麻木,神情呆滞,任人摆布,从此一生就生活在无尽的虚无之中。

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他的身体还在但他的灵魂已经消失了,就像一个怪物。

由于对手术后效果没有客观、可信的标准,加之人们对手术的滥用,精神病院的医生为了省事,开始没节制的给病人实施手术,导致该手术在后来,声名狼藉,最终被禁止。

《禁闭岛》中提到的1954年正处于手术的滥用期。结尾处给了医护人员的手一个镜头特写,手中拿的正是冰锥疗法用到的工具。

类似的电影还有:

《飞跃疯人院》中杰克.尼克尔森被手术变成了白痴。

《1984》《来自地狱》《美恐故事》《美少女特攻队》均有提及。

士兵为国家奉献一生,抛妻弃子,血洒战场,幸存下来,默默承受战争带来的伤害,最后却换来被变成怪物过完余生,这远比战争更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