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间谍一样观察》“策反”是什么?间谍如何策反他人?

关于作者

杰克·谢弗,前FBI特工和情报顾问、博士、心理学家、西伊利诺伊大学法律执行与刑事司法学院教授。从事反情报和反恐怖调查15年,担任FBI美国国家安全部门行为分析项目组的行为分析师7年。开发了间谍招募技巧,审讯过“恐怖分子”,对特工进行过审讯与说服艺术培训。为《当代心理学》杂志撰稿,有6部专著及合著作品。

马文·卡林斯,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目前在南佛罗里达大学商业管理学院任管理学教授。从事人际关系有效性问题的国际咨询,著书24本。

关于本书

本书的作者杰克·谢弗曾经专门培训FBI的特工们审讯与说服艺术,教他们如何取得敌人的信任和喜爱,而这次,他将这套策反方法延伸到我们日常生活。作者认为建立友谊并不是靠虚无缥缈的缘分,而有一套可以量化的操作。本书的原名是“The Like Switch”,直译过来就是“喜爱开关”。既然间谍能够建立起一种在正常情况下绝对不会考虑的友谊,他也有信心通过这本书,给你提供一个友谊公式,一个开关,只要你按下这个开关,就能让别人喜欢你、信任你。

核心内容

间谍的工作重点,其实就是与某个原本不会成为朋友的人,刻意地建立起友谊,获得他们的信任和喜欢。本书为我们展现了,如何像间谍一样取信于人?

前言

你好,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像间谍一样观察》。

在我们印象中,影视剧中的间谍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向外兜售己方信息的“叛徒”,一种是像电影《无间道》那样,潜入敌方阵营刺探消息的“卧底”。这本书里描写的间谍的主要工作,既不是卧底,也不是叛徒,而是策反。

策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潜入对方的阵营中,说服他人窥探自己的祖国或组织,为我方提供机密信息。策反间谍获取情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和敌方间谍“交朋友”,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的过程。

本书的原名是“The Like Switch”,直译过来就是“喜爱开关”。间谍的工作重点,其实就是与某个原本不会成为朋友的人,刻意地建立起友谊,获得他们的信任和喜欢。你可能会问,对于那些能够出卖自己国家和组织的人,除了被要挟的情况,他们无非就是图钱,给够钱就行。为什么还要费劲获得他们的信任和喜爱呢?

如果能够获得策反对象的喜爱和信任,相当于给策反任务加了一道安全锁。在接触前期,这种好感可以避免对方惊恐,打草惊蛇;在接触中期,这种好感可以让合作融洽,保证了对方提供的情报质量;而在接触后期,出于对方的喜爱,可以避免他们成为双面间谍。

本书的作者前FBI特工和情报顾问杰克·谢弗,可以说是“交朋友”的专家了,他不但自己特别会策反,获得敌方间谍和审讯对象的信任,他甚至为FBI开发了一套间谍招募技巧,专门培训FBI的特工们审讯与说服艺术,教他们如何取得敌人的信任和喜爱。

作者这套策反方法也可以延伸到我们日常生活。作者认为建立友谊并不是靠虚无缥缈的缘分,而有一套可以量化的操作。既然间谍能够建立起一种在正常情况下绝对不会考虑的友谊,他也有信心通过这本书,给你提供一个友谊公式,一个开关,只要你按下这个开关,就能让别人喜欢你、信任你。

本书的解读主要两部分。首先是揭秘,间谍是如何策反他人的?第二部分是,如何像间谍一样取信于人?接下来,我就从这两方面出发,带你学习这堂来自FBI的交友课。

第一部分

首先我们就跟随书中的一次间谍任务,一起来看看,间谍是如何策反他人的?

比起派卧底出去,比起费尽心机将自己的人安插到对方阵营里,显然,策反对方的人效率更高。策反某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获得他的好感,乃至建立起友谊。

这次策反任务被称为“海鸥行动”。FBI方面打算用三个月时间策反某国外交官,让他成为美国间谍。FBI称这位身居高位的外交官为“海鸥”,一旦海鸥成了为美方服务的间谍,那么海鸥提供的宝贵他国信息,就能方便美国在很多国际事务上抢占先机。

问题是,如何才能说服海鸥,让他发誓效忠于敌对的国家呢?

此次行动的重点,FBI认为有两个。

第一,FBI派出的策反间谍,必须和海鸥本人建立起牢固的友谊,取得海鸥的信任和好感。第二,一旦接上头,就要给海鸥开出让他无法拒绝的高昂价码。这两点同样重要,缺一不可。而且,第二步谈价钱其实好说,建立友谊才是更难的。

首先,情报工作组针对海鸥的背景开展了调查。海鸥本人既是一名高级外交官员,也是一名训练有素的情报人员,相当于敌国的FBI特工,他曾经多次错过了晋升机会。更宝贵的信息是,有人无意听到他对妻子说,他喜欢美国的生活,如果有可能的话,他考虑退休以后,到美国生活。而且海鸥还担心,国家发给自己微薄的退休金不足以为他提供舒适的退休生活。

有了这些信息,安全分析师认为,如果给予海鸥适当的金钱刺激,就能够让海鸥对祖国的忠诚度大大降低。FBI最乐于找到对方需要的东西,既然海鸥需要钱,给他钱就好。虽然海鸥很需要钱,但是他的戒备心更强,一旦操之过急,海鸥就有可能产生戒备心理。那么目前的难点就是,如何在不惊吓海鸥的情况下,表明来意,取得信任。

FBI派出了特工查尔斯和海鸥发展关系。查尔斯必须要做到不动声色,让他和海鸥的友谊水到渠成,就像一瓶美酒醇化到最可口的状态一样。查尔斯的行动因此被拆分为两步,第一步,他要在没有任何语言交流的情况下,让“海鸥”对他有好感。第二步,查尔斯要使用恰当的语言提示,将好感转化为友谊。

在开展接触前,围绕“海鸥”的关键性邂逅的准备工作就已经展开。监视情报确定,“海鸥”每周都会走出使馆,步行穿过两个街区,到街角一家商店购物。

特工查尔斯要怎么做呢?是设法上前跟他搭讪吗?恰恰相反,上级给查尔斯的指示是目前绝对不可以接近“海鸥”,不能和他交谈。查尔斯能做的仅仅是,在海鸥前往商店的路上出现,并且让他看到自己。

由于海鸥也是一位训练有素的情报人员,他马上就发现了查尔斯这位FBI特工的存在,好在查尔斯也不打算掩饰自己特工的身份。但查尔斯不接近和拦截海鸥,也不和海鸥打招呼。总之,海鸥留意到了查尔斯的出现,但查尔斯表现得对海鸥毫不关心。

这个状态持续了几个星期以后,海鸥开始偶尔和特工有了眼神交流,有意无意地瞟一眼查尔斯。查尔斯也只是礼貌地点头回应海鸥,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更多关注。

又过了几个星期。特工查尔斯增多了和海鸥的非语言互动,他会在和海鸥目光接触的时候挑眉,歪头,或者是努起下巴,查尔斯做出的这些非语言信号都会被人类大脑识别为“友好”和“没有威胁”。

此时从行动开始,已足足过去了两个月。海鸥每周都会碰见查尔斯。

终于,查尔斯开始了他的下一步行动:跟踪海鸥。查尔斯远远地跟着海鸥走进了商店,在商店里一次一次和查尔斯擦肩而过,并且主动延长了友好对视的时间。在跟着海鸥走进商店的这段时间,查尔斯注意到海鸥几乎每次都会买一罐豌豆。

又过去了几个星期,当海鸥伸手拿罐子的时候,查尔斯非常大胆地取下一罐豌豆,并对海鸥说:“你好,我叫查尔斯,我是FBI特工。”海鸥好像松了一口气,笑着说:“我猜到了。”从这次看似平淡且历时漫长的初识开始,海鸥和查尔斯之间建立起了不可思议的牢固友谊,海鸥最后同意向查尔斯定期提供机密信息。

这么听上去,查尔斯好像什么都没干就成功了。但其实,既然海鸥也是一名情报人员,他会对任何可疑的人物保持警惕,建立起心理壁垒,千方百计地避免与其接触。那么,要顺利实现查尔斯和海鸥的第一次互动,就必须让这位外国特工在心理上接受这位美国同行。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卸下海鸥的心理防备,给他的脑中植入一个对查尔斯友好的印象。

因此,接触但不交流正是“海鸥行动”中最关键的一步心理操作。前面的铺垫过程尤其谨慎,在长达三个月的接触中,查尔斯缓慢但是稳妥地卸下了海鸥的心理防备。第一次交谈来得如此之晚,每一次漫不经心的接触,以及最后出现在海鸥面前拿起罐头的时间,其实都是经过精密计算的。也就是说,查尔斯和海鸥的友谊,是一个精心计算的必然结果。这套获得友谊的计算方法,我叫它“友谊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