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流亡海外,一無所有,為何他還有那麼多錢用來置辦地產

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後,康有為遭到清政府通緝,被迫逃向了國外。然而,明明是亡命之旅,康有為卻偏偏活出了一種旅遊的感覺。他在世界各地住豪宅、吃大餐,生活遠比在國內逍遙。

(康有為)

那麼,康有為的金錢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我們必須先明確,康有為的海外生活奢靡,並不是以訛傳訛的謠言。

比如當他在1904年到達瑞典的時候,康有為就曾經花費了35000克朗,在斯德哥爾摩附近買下了一處島嶼。這座島被他命名為“康有為島”。並且他還在島上建了一座中式園林,名叫“北海草堂”。這座島至今仍是瑞典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康有為生活奢靡可以說是鐵證如山。

那麼,康有為為何那麼有錢呢?

康有為的生財之道,其實也是有跡可循的。

在逃亡之初,康有為的生活並不寬裕。為了能夠生存,康有為常常會舉辦演說活動來賺取一些盤纏。他演講的主題,通常都是講述光緒皇帝的悲慘生活。講到動情處,康有為涕淚俱下,在場觀眾無不動容。

此時康有為便會高呼道:“願齊心奮發救中國否?”眾人瞬間熱血沸騰,群情激昂,紛紛慷慨解囊,為拯救中國皇帝,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頭幾個月裡,康有為這樣的演說非常奏效。但康有為心中也清楚,光憑單一的故事演說,賺錢並非是長久之計。這種方式雖然能賺得一些金錢用以開支,但對於拯救中國來說,實在是九牛一毛。

(康有為在國外)

很多人認為,康有為只是單純地斂財以自足,其實也並不完全。雖然康有為多多少少有私慾在其中,但他有拯救中國的想法,這點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為了讓海外華人的力量彙集到一點,康有為成立了一個“保皇會”,專門用來儲存救國資金。不過,僅僅依靠講述光緒的悲慘生活,康有為就能讓海外華僑踴躍捐款了嗎?

針對這一問題,康有為用了兩條對策。

一是康有為為了證明保皇會的專業和合法性,在後來的演講中,通常會說他是接受了光緒帝的“衣帶詔”,專門奉旨救國的。這樣一來,海外華僑就不是為康有為個人捐款,而是直接向光緒帝捐獻救國資金。

但實際上,康有為在“衣帶詔”這件事上撒了謊。光緒帝確實留下了“衣帶詔”,但那是他在和楊銳見面時,交給楊銳的。並且上面的內容寫的是:“爾其與林旭、劉光第、譚嗣同及諸同志妥速籌商”等話,並沒有提及到康有為。而康有為之所以敢拿衣帶詔來說事,關鍵還是因為詔書上的對象,已經全部犧牲了,沒有人能夠質疑他。

不過,後來楊銳的兒子楊慶昶將真正的衣帶詔公之於眾,康有為的謊言終於被戳穿。康有為因此受到了很多人質疑,但他自認為乾的是救國的大事業,並不在意這些質疑聲。

(康有為PS的與光緒合照)

二是康有為利用了當時海外僑民普遍受歧視的一種民族情節。那個年代,移民者在國外的待遇,往往是由國力強弱來決定的。在清政府飽受欺凌的那段歲月,無數僑民在海外飽受歧視,心中一直都憋著一口氣。康有為煽動眾人的民族情節,以“民族英雄”的榮耀來遊說眾人捐款,得到了眾多的響應。

在金錢富足之後,康有為的生活開始慢慢奢靡起來。

不過,他也不是一味揮霍,只出不進。康有為也有一些自己的賺錢手段。比如在1906年,康有為就曾經看重了墨西哥的發展前景,將大量資金砸進去炒地皮。往後幾年,墨西哥地價不斷上漲,康有為也是賺得盆滿缽滿,生活質量越發提高。

但好日子沒有持續多久。在墨西哥炒地皮中大賺一筆後,康有為開始在各個不同行業之中進行投資。像地產、鋪面等等他均有涉獵。而事實證明康有為雖然有一些眼光,但確實不是做生意的料。在他的折騰下,保皇會資金越來越少,沒過幾年就直接宣告破產了。回國之後,還是在孫文的幫助下,康有為才勉強維持了生活。

客觀地說,儘管康有為確實幹出了不少荒唐事,飽受人們非議。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康有為的初衷,確實是想要讓清政府變得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