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一些研究生導師建議學生不要考博?

這就是唉56451530


簡單介紹我自己:我是湖北大學學術性碩士,對於自己考博與否,我目前還在考慮中。對於考博,也曾見過身邊的博士學長以及其他老師的意見。對於考博這件事,的確是需要思考的。所以如果你在猶豫考博士,最起碼你應該有幾個問題需要思考一下!

考博是為了更高的收入嗎?

很多人覺得讀完博士,就可以有高薪工作,就可與去大學教書,體面又高薪。如果你把讀博當成獲取高收入的功利性跳板,你很可能會摔下來。事實上,一旦選擇讀博士,很大程度上是需要脫產入校的,而且從事理論研究的可能性更大。事實上你就業的最佳階段在本科,碩士的薪資水平比本科生可能高,博士的薪資水平又比碩士高,這是沒錯的,但這只是理論上的狀態,本科生更早的就業,而且很多單位對應屆生的親睞是很多往屆生想不到的,碩士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也只是為了刷新應屆生的身份才選擇讀碩士的。更何況讀博士與高起點是不對等的。所以,如果不能承受高期望背後的落差,還是見好就收,書讀的越多越好確實沒錯,當然讀到夠用就行也是一種智慧呢。

考博是為了父母的期望值嗎?

很多同仁一直到讀完博士都不知道自己為啥要讀博士,這種情況還算好的,博士能畢業;還有一些仁兄,只告訴你,我媽讓我讀博,她說讀博士她在老家臉上有光,你將來能賺大錢,然而博士遲遲不能畢業,自己也老大不小了,家裡又催著結婚,要房沒房,要車沒車,頭髮早已掉光,看著自己的本科同學,甚至高中同學,車房齊全,事業有成,你的心裡開始不是滋味了,每個月領著千把塊的補助,連請姑娘吃頓飯的勇氣都沒有。這日子也是夠夠的。我經常看到身邊的博士師兄們,揹著電腦包,往來於食堂辦公室之間,穿的也不是那麼高檔,不修邊幅的灑脫氣質,總讓我覺得,我想要的博士生活並不是這個樣子的,但事實上,很多博士日常就是這個樣子的。很多名校的博士出於壓力過大自殺的新聞,時常讓人揪心,社會把矛頭都指向導師的壓榨,這是有失偏頗的,一味地用自己的高期盼的給自己的孩子加壓,就不問問孩子你感覺怎麼樣嗎?況且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發展的天花板,實在在突破不了,強行逼自己有用嗎?

你是讀博的料嗎?

這個問題很粗魯,但你至少在自己決定讀博之前的無數個夜深人靜的夜晚反覆考慮無數次才能做出一個決定,然後不由質疑的鑑定下去。如果已經決定讀博或者已經讀博了,還整天思前想後,心思不定,那你後來的麻煩就大了。讀博真的需要資質,有人說我不信,我的資質我也能讀,是的沒錯,你確實可以,那你就去吧。到底什麼樣的資質呢?首先要考慮家庭環境,如果是農村家庭,而且家庭經濟壓力吃緊的情況下,我建議不要輕易嘗試讀博,除非在學術上有很強的造詣和天分;其次,個人承受能力也是一個需要考量的指標。有些博士沒輸給學業,反倒輸給了自己,一死了之,留給父母的是辛辛苦苦十幾年二十幾年的栽培,他們的心該多痛,儘管很多情況是他們所不曾接觸過的。


所以讀博士是需要冷靜思考之後才可以做出成熟思考的決定,假如我現在口袋裡揣著一千萬,我實現了基本的財務自由,暫時不需要為生計著想,父母健康有收入,各自生活很安穩,即便不常見面,我會毫無懸念的選擇讀博,讀多少年都沒問題,畢竟學校環境給人一種安穩又有人文氣質的地方,出了社會反而人心浮躁起來。

小編在這裡祝題主,冷靜思考,做出有益於自己的決定,前途光明,早日飛黃騰達哦!


性感文人札記


針對這個問題,先亮身份。

我不是博士,我是一名學工科的碩士畢業生。曾經為了追求更加光輝燦爛的人生,差點走上考博路,但最終放棄。

可我為啥放棄呢?

很簡單,因為我們工科碩士就非常好找工作,而且薪資槓槓的。記得當年校園招聘剛開始,我一個同學率先找到了工作。老師問他月薪是多少,他回答:所有加起來不到兩萬。旁邊經過的學理科的同學聽到後,大驚道:天啊!我還求上天保佑我一個月工資有五千呢!

於是乎,我選擇了放棄考博。拿起電腦,做好簡歷,衝去找工作了!

當然,我沒有貶低理科的意思,只是拿來對比說明在某一方面的不同情況。各個專業有各個專業的優勢跟劣勢,這個大家要記在心裡,不然非工科的學生會罵我。

其實考上碩士研究生的人不太需要專門去考博士。在碩士研究生入學大概一月後,學院一般都會召集大家開會諮詢碩博連讀的意願。我們學院有工科生,也有理科生。對於那些理科生,老師們一般都是用盡“洪荒之力”進行勸解讀博。可對於我們工科生呢,我猜是因為工作需要,表面上還是會稍微說一下,但最終都會適可而止。

在研究生複試的時候,很多導師會問將來是否打算讀博這個問題。一般說自己有這個打算的考生,複試分可能都會打得高一點。可是,我們工科生這樣說簡直多餘。

所以,我覺得導師是否會建議學生考博,更多的是基於該專業在碩士階段,容不容易找到個人滿意的工作。至於博士畢業的難度方面,我覺得不是原因之一。因為,工科博士畢業難道會比其他學科難?怎麼就不建議我們考博呢?考博難度就更不是了,考博整體上不會比考研難。


教育潤無聲


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的確不是就繼續讀博,只有少數人可能適合讀博繼續做更專業,更有深度的學術研究。

碩士導師勸學生不要讀博,無非主要就是這4個原因:

首先,讀研的專業一般不需要那麼深入的做學術研究,目前很多專業更多的是應用型學科,需要的更多是實踐。

再者,許多學校還是有一定的就業壓力,要求看學生的就業率等等,從而更好的招生。

還有,讀博的壓力會比讀碩士研究生大很多,也更難畢業,更多的學生讀研目的就是就業,所以已經沒有必要更深入的去做學術。

最後,許多學生由於自身性格等等各種原因是不適合做學術研究,無法靜下心來深入學術研究。

以上僅是個人的經驗之談,如有不同看法歡迎互相討論交流!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精進的小趣


不請自來,對於考博這件事,其實我想說的是我的導師是很樂意推薦我們去考的。但因為經過碩士研究生的摧殘,都想快點畢業,不論是實驗還是論文,沒有一個好過的。讀研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後面更高的博士了。現在很多專業都要求博士畢業都要有3篇SCI,一篇SCI就需要你做實驗,測數據,補數據,作圖,寫論文,投論文,修改論文在投,最後知道被接收,這個過程是非常難也非常漫長的,整個過程下來一般都要一年左右時間,這還是你實驗做出來順利的情況,有時候一個實驗就可以把你卡住無法進行下一步操作。基本上博士要至少三個實驗體系,差不多相當於三個碩士研究生吧,基本沒有不延期畢業的博士。

所以有時候導師不推薦你讀博,一方面是怕你做不出東西來,心態崩了,這前提是你是一個容易暴躁的人或者比較內向的人。另一方面也是覺的你不太適合讀博,因為讀博需要先聯繫導師,導師手下一般也就1-2個名額,如果你論文發表的不多或者學術水平不夠,導師也不推薦你去讀博,怕你不好畢業。至於性別什麼的,其實也不算什麼大問題。現在女博士很多,社會對這個比較寬容的。

其實你要真的想讀博士,可以好好找時間找導師談談,聽聽導師的建議,如果還想繼續讀的話,可以和導師說說,讓他推薦或者自己聯繫博士生導師。只要導師確定要你,讀博就穩了。如何你可以找導師寫推薦信了,這樣你的碩士研究生的導師很樂意給你寫推薦信的。

最後預祝你讀到自己滿意的博士學校!

我是小夜,如果您還有什麼其它的想法或者問題,歡迎留言,我會在看到的第一時間回覆您~喜歡的小夥伴動動您的手指,歡迎點贊收藏哦~


小夜學習


導師不建議繼續考博,這樣的建議確實有一定的合理性。

考博的目的可能各不相同,概括起來主要是有三種動機。一是,想走學術這條道路;二是,目前已經有工作,想通過考博來提升自己的學歷,為以後的晉升或者是評職稱鋪路;三是,提升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如果是要選擇繼續讀博,那麼接下來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考博。雖然博士在不斷的擴招,有些年份博士的擴招比例達到了20%以上,截止2008年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學位授予國,但是,大部分學校的博士招生人數遠低於博士報考人數的增長幅度。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考博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一些人文社科類的學科更是如此。考2~3年才能夠順利的考上博士,都是正常現象,甚至有些專業考博還要排隊,有的導師的招生計劃已經安排到了兩三年之後。

即便是順利的考上博士,可能延期畢業是博士的常態之前,網易教育曾經做過一個統計,在2017年有65.7%的博士生沒能夠順利畢業。

大部分高校為了提高博士生的培養質量,要求博士生在讀博期間至少要在核心期刊發表2~3篇論文,並且有的高校還會有影響因子的要求。

如果是發表論文的數量和質量達不到相應的要求,一般會被要求延期畢業,或者是在博士論文答辯過後,繼續發表論文,論文發表數量達到要求之後,再補發畢業證和學位證。

而大部分專業核心期刊的種類和期刊的版面又非常有限,甚至有些核心期刊是雙月刊,在發表論文時不得不面臨“僧多粥少”的困局。

博士畢業之後,才開始真正的難熬。每年都有一部分博士生,在博士畢業的時候,才感覺到學術圈的前途比較暗淡,因為大部分高校要想評職稱和晉升,還是要面臨論文和科研項目的壓力,有部分學校對年輕博士採用的是“非升即走”考核方式,如果在一定的期限內不能夠順利的評上職稱,那麼就面臨著失業的風險。

另外,有的博士生畢業以後可能離開了學術圈,雖然擁有博士學位已經站在了學歷的塔尖上,想要找一份非學術類的工作難度並不是很大,但是,想要找到一份自己感興趣,並且能夠“學有所用”的工作,難度還是非常大,甚至有些時候不得不面臨剛進入職場時,和本科生研究生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尷尬境況。

如果不是畢業之後離開了學術圈,雖然不能說博士就白讀了,但是如果一開始不打算走學術這條道路,還不如碩士畢業以後就直接去工作。

所以,讀博有風險,入坑需謹慎,這樣的建議不是沒有道理。

您是怎麼看待考博這件事情呢?


升學與考試


“唉”字感覺看出了你的一絲失落,但是從我的經歷來看,大可不必。

首先,一定要有自己的人生定位。你喜歡做什麼?你喜歡安逸穩定的公務員生活還是與世無爭默默堅守的科研生活?你的性格是什麼樣子的?你有什麼樣的優勢資源?你的特長在哪裡?這些都很重要,必須要深刻的反思和總結自己,客觀的評價自己,結合自己的真實情況,作出最好的最適合自己的定位,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讀博士。就拿我所在的自然科學類的研究來看,確實存在很多人不適合繼續攻讀博士的情況。興許老師不是看不上你,而是覺得實際上你可以有更與眾不不同的適合你自己的謀篇佈局。

什麼樣的人適合讀博士?在我看來有以下幾點。首先,一定要有強烈的興趣,只有有強大的興趣支持,你才能有耐力完成你的相對枯燥和無聊的學習,博士學習時間一般相對較長,國內現在一般都得四年左右,美國的博士相對更難,我的碩導在美國讀了七年博士,博士畢業答辯的時候痛哭流涕。其次一定要具備一定的批判性思維,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critical thinking。博士與研究生學習區別很大,博士階段相對來說你不再是對專業基本熟悉做做實驗寫寫文章的要求了,而更多的是要求你在熟練掌握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情況下,利用現有手段和實驗去解決未能解決的問題或者提出新的科學問題,也就是要找到你所在學科的新的突破點。最後,需要有一點情懷和經濟基礎,雖然說情懷有點虛,但是確實需要。讀博相對清貧,工資待遇與你周邊工作的同學對比可能相對較低,因此要有堅守的情懷和清貧樂道的強大內心。

希望我上面的直言直語能夠給你一點小小的啟發。


防災減災小能手


博士不是一般人能讀下來的,工科博士能畢業,能脫層皮


墨花梨雨


研究生導師建議學生不考博一般有這些情況:

1.學生不具備做科研的能力

讀博期間是需要紮實做科研進行理論創新的或者是應用創新的。按照現在的最低要求,文科類博士畢業資格是至少2篇CSSCI,理工科大致類似。這都需要博士生具有較高的理論素養與批判性思維能力。如果一個學生缺乏這些能力,最好不要讀博。否則,畢業都是一件難事。

2.學生的性格不適合讀博

讀博需要堅強意志力和忍受寂寞,能夠靜下心來進行思考。如果一個人具備了一定能力,但是坐不住,心浮氣躁,急功近利,那麼他就不適合讀博。否則,要麼完成不了博士期間的任務,要麼做出的學問半吊子水平。讀博的人一定要是踏踏實實、勤勤懇懇,能夠坐的住冷板凳的人,是有學術信仰與情懷的人。如果你的目標是賺大錢發大財,讀博真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3.年齡因素

這種話一般是說給女孩子聽的。我知道有很多導師傾向於招收男生。因為女生30歲之前是黃金期,讀博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一不小心就熬過了三十。從中國傳統觀念看來,這個時候應該是組建家庭。否則就成了"滅絕師太"。當然,我沒有性別歧視的意思。只不過從事實角度來說,男士讀博比女生讀博更有優勢,其機會成本也小一些。

所以,很多導師會勸女生最好先把終身大事解決了。


教育學人李政林


過來人談一下想法。

剛評上博導很興奮。恨不得每個學生都轉博,然後有一個輝煌的前途。但是學生的反應令人失望,有的學生,無論你給他多好的機會和待遇,他不買帳,根本意識不到博士學位會帶來什麼。

而且我課題組sci論文都是我寫了投的,博士按時畢業沒問題。

現在當了幾年博導,發現還是帶碩士符合我的利益,碩士畢業要求低,我就沒必要為了他的sci論文發愁。搞點應用項目做做,比發文章收益大。而且將來國內科研的導向肯定是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唯論文的。


這個人很懶85


對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做為一名碩士生導師,也有學生碩士畢業後考上了博士。至於如何看待很多導師不建議學生考博呢?

第一種情況:如果學生立志在高校做教師或從事科學研究,這時導師一般會建議學生考博。

第二種情況;如果學生不想在高校做教師或從事科學研究,而自願想通過考博提升自己的,導師也會鼓勵學生一試。

對學生考博,就大多數導師而言,不會明確表示反對。但也排除很多導師內心有不建議學生考博的心理。其原因不外於有二:

一是好學校好導師難考。目前博士點擴增,很多三流學校也招博。客觀地點,不少導師的水平不敢恭維,學生考博學不到什麼東西。

二博士畢業門檻較高。很多學校要求博士畢業必須如何如何,有論文甚至項目的硬性要求,畢業難度大。

三有些學生年齡過大,或己有一個好的工作,是否考博,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很多導師不會干預。

總之,學生是否考博,導師主要是基於學生個體情況給予建議。說導師不建議學生考博過於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