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饿了么与城中村里的外卖

1、外卖平台上的高分店铺:它们的外卖你还敢点吗?

今天中午,一位用户在饿了么上的一家沙拉店页面留言,说"挺新鲜的,味道也好,值得无限回购",并给出了五星"超赞"的评分。这家位于广州棠东的沙拉店,目前在饿了么上的评分有4.7分,好评率高达94.4%。

同样在棠东,离这家沙拉店大概5分钟路程的一家花甲粉店,在美团上的评分是4.5分,好评率达84.7%。这家店位列"广州花甲粉回头率第7名",对有些用户来说,看上去也是"值得无限回购"的。

△图自外卖平台

实际上,单从外卖平台上的店铺页面来看,这两家店都配得上它们当前的得分。就拿沙拉店来说,它的店铺页面看上去清爽又清新,跟沙拉的定位很是相符。而且商家在很多留言下都有回复,尽管有些留言看上去比较尬,有些则像是从留言库里随机选出来的,不过整体依然能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能够"说人话"并且注重与用户互动的商家。

不过,如果那些给好评的用户能够去店里实地看一看,恐怕他们就不会这样留言和打分了,甚至于他们可能都不会再回购——也就更谈不上"无限回购"。

这两家店都位于广州棠东的一个城中村里。这是个很典型的城中村,阴暗、逼仄,"握手楼",通往外面的路狭长幽深。餐宝典探店小分队的成员白天在里边穿行时,部分路段一度暗得需要打开手机的手电筒。城中村里很安静,路上没什么人,见得最多的,除了放学回家的学生,就是骑电动车的外卖小哥。

我们从沙拉店门口经过了两次,看不到一丁点餐饮店的样子,感觉更像是加工车间或化学实验室一样的小作坊,实在是不清楚它在外卖平台上展示的那些图片,到底是怎么拍出来的;也不清楚它卖给用户的那些外卖,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图自餐宝典

花甲粉店"餐饮店的样子"要稍微强一点,尽管周边要暗一些,屋里也没什么桌椅,不过起码一打眼能看到炊事工具,一位中年妇女在里边忙活。

△图自餐宝典

话说回来,在这个城中村里,像沙拉店和花甲粉店这样做外卖的,其实要算好的了。有的外卖店,挂的是餐饮的招牌,门口摆的却是台缝纫机或打印机,一间门店两种生意,也不知道究竟哪一个才是副业;有的外卖店,虽然在外卖平台上有具体的地址,但是等你真的按图索骥去了,却压根儿就找不到它的门店,而只有一个招牌。

△图自餐宝典

在城中村里转一圈,对这些外卖店最直观的感受是:别看它线上花里胡哨,其实线下乱七八糟。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家沙拉店的外卖,有人会吃出绿色丝线;那家花甲粉店的外卖,有人会吃出虫子。——因为这才是它的正常状态啊!

△图自外卖平台

这样的外卖,只存在于广州棠东的城中村吗?显然不是。

这样的外卖,你还敢点吗?

2、商家、平台、消费者:哪一片雪花该负责?

在近来针对美团等外卖平台的讨论中,有餐饮人说,正是因为这些外卖平台抽佣太高,搞得餐饮店没利润,所以只能在外卖食材上压缩成本。

这种意见乍一听不无道理,而且外卖平台抽佣太高而让餐饮人压力大,也是事实。不过,把外卖粗制滥造的原因归结为平台抽佣高,这属于强行甩锅。

对于外卖的粗制滥造,平台有没有责任呢?有,但不是抽佣太高,而是疏于核查监管。在餐饮店上外卖平台之际,平台但凡能逐个实地核查,能把好审核关,而且事后做好监管,那也不至于让这些所谓的外卖店,去"服务"为数众多的消费者。

除了平台之外,餐饮店本身的责任也不容回避。城中村里的那些外卖店,选择阴暗的犄角旮旯,门店脏乱差而没有餐饮店的样子,甚至连门店都没有而只有一个招牌,我们很难说这都是被谁逼迫的。

像餐宝典之前测评过的凉皮先生,素来以青春活力的形象出现在媒体上,据称在外卖平台上的凉皮销量高达1350万份,年销售额破4亿。但从实地测评来看,凉皮先生严重名不符实。(延伸阅读: )

比如,凉皮先生宣称其主要店面为美食城档口店或者50平左右的小店,且公司店铺选址绝大多数在商场、社区、写字楼等人流量聚集的地段。然而从实际探店来看,其主要的门店还是开在人们找不到的城中村(最起码在广州是这样),专门挑选各种角落,"上不了台面,见不了阳光"。

△图自餐宝典

另外,在媒体上,凉皮先生号称"一直秉承着'一颗匠心做一份凉皮'的理念,坚持为消费者提供以凉皮为主的健康、地道传统小吃,其时尚舒适的环境、实在的性价比,一直让人印象深刻";但从实际来看,它走的是截然相反的道路。

对于这样的餐饮企业,消费者应该早日认清它的真面目,有多远躲多远。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外卖的粗制滥造,消费者也并不仅仅只是个无辜的受害者。冯小刚当年说"有垃圾观众才有了垃圾电影",语虽偏颇,不过也有一定道理,而这样的道理,正适用于外卖。

比如说"外卖比堂食贵",很多消费者不能理解、不可接受,尤其是在已经支付了配送费的情况下。其实仔细想想,中间有个平台在抽佣,商家如果要做到外卖跟堂食的出品一样,那么势必会将佣金等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也就是说,目前"外卖比堂食贵"是正常的,否则就是不正常的——很可能就是食材不像堂食那样正常。

3、结语

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21亿,较2018年底增长1516万,占网民整体的49.3%;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17亿,较2018年底增长2037万,占手机网民的49.3%。

去年12月17日,美团研究院和中国饭店协会发布了《中国外卖产业调查研究报告(2019年前三季度)》。报告中预计2019年全年外卖行业交易额将达到603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30.8%。

以上数据都显示了一点:我国的外卖产业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外卖的供给侧改革方兴未艾。但不管外卖如何发展,"健康"始终都该是商家、平台和消费者三方共同的诉求:消费者需要健康的饮食,商家和平台需要健康的商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