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人 “清零”不等于疫情结束!“清零”后这些工作是重点

“我省收治的最后1例确诊病例,昨天(3月15日)已经治愈出院,目前我省已经实现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双清零’!”

今天(3月16日)上午,吉林省举行第12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秦海涛首先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吉林“清零”的背后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积极作为、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牢牢把握防控工作主动权,有效遏制了疫情扩散蔓延势头。

一是成立巴音朝鲁书记和景俊海省长任双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巴音朝鲁书记、景俊海省长多次做出指示批示,亲自调度、指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省级设立了两个工作专班和11个工作组的指挥部,安立佳副省长直接进驻指挥,随时协调和解决疫情防控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是建立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

,全省各级相关部门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每日一会商、每日一报告,研究解决重大问题。

三是实行省级领导包保指导督导责任制,建立“五级书记抓防控”机制,抓好“三保一统筹”,保防控、保民生、保安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

四是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对各地政府、交通枢纽、医疗机构、集中隔离点等重点部位的防控措施和院感控制等重点环节进行暗访督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各地压实防控责任。

五是坚决把好防控关。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将防控关口前移,建立疫情防控网格化工作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手段及早开展网格化管理、实施地毯式排查;提前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对重点人群开展全面核酸筛查;提早培训专业防控救治队伍,在关键时间节点超前决策,掌握主动,为疫情防控赢得先机。

六是将挽救患者生命放在首位

,坚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四集中原则,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做到“一患一策”、“一患一团队”,努力提高收治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亡率,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前一阶段,我省将排查管控、隔离救治、社会防控、医院防护、物资保障、宣传引导、群防群治“七个到位”贯彻防控工作始终,精准落实“六个必须”、“六个坚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志愿者作用,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群众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我省在全国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出了吉林贡献。

我省在救治方面有哪些做法,对于一般患者治疗周期基本上需要多少天?就此问题,吉林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张艳介绍了相关情况。

吉林“清零”之后

虽然我省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当前面临国内和国外疫情输入的双重压力,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一方面,随着复工复产、交通运输的逐步恢复,人员流动性和密集程度加大,疫情反弹风险依然存在。另一方面,随着国际疫情形势发展,输入我国病例不断出现,疫情防控仍然面临不小的风险和压力。当前,我省正处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的关键时期,行百里路半九十,疫情防控工作决不可掉以轻心、丝毫不能麻痹大意,要继续巩固防控成果,再接再厉、善作善成。

下一步,我省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疫情防控必须慎终如始,对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继续抓紧抓实抓细”的要求,落实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的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防控策略,充分估计复工复产、复学、返吉等人员流动带来的疫情风险,在防范好国内其他省份疫情输入的同时,把防控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摆到重中之重位置,特别要防范聚集性疫情发生。

一方面,防控力度不放松,继续采取科学、规范、严格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断境外疫情输入传播。切实强化属地管理,压紧压实各地、各部门责任,加强联防联控,信息共享,坚决把好入境管控关、转运管控关、隔离管控关和社区管控关;另一方面,防控温度不能减,采取合理适度的管控手段,紧抓“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两大环节,对入境人员妥善安置,一视同仁、疏导心理、贴心照护。

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提前谋划,关口前移,做好入境人员健康状况填报和信息追踪工作。

二是严格落实发热筛查,做好入境旅客体温监测、医学排查等工作,严格落实隔离管控措施,对入境人员实施分类管理。

三是加强联防联控,落实部门责任,强化地区间、部门间沟通协调,协同作战,形成有效工作合力。

四是继续落实分区分级防控措施,精准施策、重心下移,持续加强基层防控,社区网格化管理,将防控工作抓细抓实抓落地。

我省已连续21天实现确诊病例零报告,接下来,我省在人群密集场所管控措施上是不是会有变化?就记者的提问,吉林省卫健委疾控处处长王驰进行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