眺望一场创新实验的开启——读《LIBRA:一种金融创新实验》

最近啃了本硬书《LIBRA:一种金融创新实验》。

这本书缘起于2019年6月18日,Facebook联合20余家机构正式公开加密货币Libra白皮书之后国内的一些针对性的研究探讨,涉及金融体系、货币制度、技术能力、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这本著作便是国内相关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家联合编写的作品,既可以作为学习Libra的窗口,也是借这次事件学习货币金融和数字资产的教材。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很多变革的发生都有内在的逻辑和基础,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可能更好的感知到某些趋势。说来对区块链也算有些了解,但由于对货币金融学中的很多概念不够熟悉,在读《LIBRA:一种金融创新实验》的时候就有了很多“夹生”的感觉,算是囫囵吞枣的啃了下来,对书中提及的很多分析和推论只能采取“跟着走”的策略。

纵观全书,看到的是一种通过新技术手段改变现有经济模式的实施方案,背后则带着更多势力和价值的博弈。

Facebook的决心和野望

正如Libra白皮书所言,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和为数十亿人服务的金融基础设施。从这个使命开始,所面对的就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悠久的问题——现在全球有数十亿成年人未接触到金融系统、无法获

得相应的金融服务,而这个群体有半数以上已经可以上网获网络的信息服务了。

对于Facebook而言,Libra是其转型的重要关键,因为在此之前Facebook的主要收入均来自于在线的广告服务和信息服务,可以说是把互联网信息服务做到了极致。但一方面,诸如谷歌、亚马逊之类的巨头环伺;一方面,信息服务涉及的数据安全问题和个人隐私问题频频曝光。这些都是悬在Facebook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尽管在近年来,Facebook成功完成了从PC端到移动端的跨越,向在线社区的方向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但基于信息交换的红利开发殆尽,必须突破并找到新的空间。

被称之为“信任机器”的区块链技术便是被Facebook相中的方向,因为从“信息交换”到“价值交换”还算比较接近,更何况在推动“信息交换”方面Facebook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而且相应的基础设施也已广泛普及,确实是个恰到好处的突破口。

从这些角度,可以看出Facebook变革的决心,这是创新的基本动力。

货币的根本定义

但由于Facebook已经27亿的用户体量、影响力以及Libra的设定是稳定币,通过一篮子货币进行锚定,这对传统的货币金融体系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其宣称的“无国界货币”定义就眼下来看虽然像是一个噱头,但不可否认的是Libra确实触动了关于货币的根本定义问题:

货币的种类可以分为两种:商品货币和信用货币

商品货币基于商品基础发行,比如一直被作为货币的黄金,以及一直被认为可以影响货币价值的石油;

信用货币则是中央银行基于自己的信用而发行的货币,也就是现在通称的各个国家的法币。

这两种货币都以实物(纸币、硬币)或电子记账方式进行流通。

实物支付的传统方式就是俗话说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钱货两清”,相对比较简单,也是沿用数千年的方式。电子记账方式则是支付交易双方在各自的账户中进行相应的记账,交易双方的银行和一个中间的清算公司记录并确认这个交易的完成,并保证记账的正确,这一套体系因为技术的发展的原因在近几十年里有着突飞猛进的进化,进而形成了一种典型的“非现场经济模式”,且交易各方都能已经对此有了认可。

这时候,如果运用更加高效的区块链技术能够确保信任,且相应的记账和清算成本更低、管理成本更低、使用方需要支付的费用更低……这块蛋糕是如此明显。

当然,相应的坑或明或暗也有很多,诸如现有体系的影响、相应监管体系的保障,各种质疑的声音,尤其是各种既得利益集团的势力,恐怕也只能由诸如Facebook这样的巨头来挑此大梁了。

信用体系也要技术创新

毕竟,小到一个个人,大到一个公司乃至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其信用体系,而金融,根本上也就是跨越时空为信用定价的体系。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信用上,而信用遭遇破坏的情况也屡有发生。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催生出了比特币这样基于技术和算法的信任体系,在稳定运行了十多年后,既证明了技术和模式的效用,又侧面证明了传统模式的低效。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也是发展规律,只是过程之中会有更多技术之外的问题,涉及大量的理念、规则、文化认知层面的迭代和各种利益关系的博弈,这些从Libra白皮书发布之后全世界的反应中可见一斑。

但创新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从实现的层面而言其必有取舍。

区块链技术中有一个“三元悖论”,指的是区块链系统中不可能在同一层面、同一时间在去中心化、安全性、可拓展性三个方向同时取得最优优化,十年前的比特币技术牺牲了可拓展性,于是也造成了比特币只能在很小的极客群体中运用。而十年过去了,有没有突破这样的悖论,至少在三个方面都能满足需求的技术呢?

目前来看,Facebook发布的Libra想要变成这样,试图以技术实力推动金融模式、税收财政体制等关乎于底层信任机制的变革,这将会实实在在的影响到很多个人。

Libra是否会成功,这并不确定,但创新永远是必须且必要的,而能欣赏这种金融创新实验的过程,也是时代赋予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