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之星”宁津生院士逝世:大地测量领域泰斗 矢志不渝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宁津生,3月15日于武汉逝世。宁津生长期从事大地测量领域的研究,在大地水准面、地球重力场模型、国家天文重力水准网等方面成果显著,被誉为“大地之星”。

在武汉大学,他发起开设的基础课“测绘学概论”,由多位院士和知名专家联袂讲授,改变了新生对测绘专业的认知。正如2016年第二届“感动测绘人物”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所评价:“地球重力场,天地大舞台。满腹经纶,国之栋梁。一生相许,矢志不渝。”

宁津生院士逝世。近日,又一位院士离我们而去,他就是被誉为“大地之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宁津生。15日晚,武汉大学发布了讣告,沉痛缅怀这位可敬又和蔼的88岁高龄测绘大师。


宁津生教授,195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曾任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中国分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测绘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大地测量委员会中国分会委员。

宁津生长期从事大地测量学科领域的教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是该领域有影响的专家和重要学术带头人。近年来,他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项目。

1995年,宁津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院士长期从事大地测量领域的研究,在大地水准面、地球重力场模型、国家天文重力水准网等方面成果显著。

此外,宁津生一直致力于科学普及工作。他参与编写的“院士科普书系”,曾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委员、第二版《测绘学科》主编,以及《大辞海》分科主编。


回顾:

“好老师”宁津生

与测绘科学研究一样,教书育人是宁津生一生所热爱的事业。他认为,不管是教学型高校还是研究型高校,其首要任务都是教学,并且要以人才培养为主。

▲ 宁津生院士和他的学生们

宁津生在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于1996年在全国首倡“五院士共上一门课”,得到了刘经南院士、李德仁院士、张祖勋院士、陈俊勇院士的积极响应。1997年,这门由五位院士共同讲授的《测绘学概论》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下称武测)校园内开课,来上课的不仅有测绘专业的学生,还有慕名而来的其他专业的学生。

这门课程通过科普的方法、通俗的语言和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让刚入校的同学们对测绘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改变了以往测绘学科不被人了解和接受的窘境,要求从测绘专业转出去的学生也越来越少。

于是,每年9月,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位风尘仆仆的老人,带着满腹学识和翩翩风度,穿梭于武汉大学的校园里,为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测绘学子们送去新学期的“第一课”。

《测绘学概论》这门课一讲就是二十余年,而宁津生也是二十余年如一日地坚持为学生们讲第一堂课,从未懈怠。虽然对测绘知识已烂熟于心,但每次上课前他仍会仔细备课,认真准备讲义,上课前还会再温习一遍。

▲ 六院士同上一门课(从左至右依次为张祖勋、刘经南、宁津生、李德仁、陈俊勇、龚健雅院士)

现在,《测绘学概论》课程由6位院士、4位教授共同授课,被大家称为“最奢侈的基础课”,并于2016年成功入选国家精品资源课。这种教学模式在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其他学校也开始效仿。2013年,同济大学移植了这门课程,建立了由宁津生、陈俊勇、李德仁、刘经南、张祖勋、龚健雅、李建成七位院士共同组成的主讲团队。

“好校长”宁津生

1988年1月,宁津生担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在这个职位上一干就是10年。上任后不久,有一所知名大学副校长到武测参观之后,回去跟时任原国家测绘局的总工陈俊勇说,“你们武测是全国重点大学?那哪像什么重点大学?一般大学都不像这样。”宁津生也坦承,“那时确实不像,学校破破烂烂,仪器设备各方面太差了,说是国家重点大学的确很勉强。”

▲ 1994年12月,校长宁津生在办公室

尽管如此,1996年武测40周年之际,正是国家“211工程”计划的推进时期,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那时,是否是“211”大学,成为了国内重点大学与非重点大学的分水岭。武测作为亚洲唯一的以测绘学科为主的高校,自然也期望能加入“211工程”之列。

但这是一个竞争性极强的项目,全国众多高校都在争取,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都在极力争取,这对于专业性极强的武测而言,并不具备优势。当时尽管武测为适应测绘技术的发展,已开辟了一些新的专业,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等专业,但与综合性大学比,它仍然显得实力悬殊。

宁津生当时正好被教育部指派到武汉大学参加该校的“211工程”预审的专家组,他充分吸收了武汉大学和其他已通过“211工程”预审高校的条件和经验,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整改,终于在1996年武测通过了“211工程”预审。

▲ 宁津生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大楼前留影

1997年,宁津生功成身退,随后人们看到,这位风度儒雅的学者风采依然,除了能看到岁月给他双鬓添上的几缕白发外,在他身上你几乎读不出任何其他岁月的信息,更找不出十多年“官场”阅历的蛛丝马迹。

“好科学家”宁津生

自从1956年到武测任教后,宁津生就一直从事物理大地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在布设天文重力水准网、推求大地水准面形状、研究卫星重力学和固体潮、建立地球重力场模型等方面均有建树。

▲ 工作中的宁津生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宁津生和他的同事们对推求我国高精度天文大地网的整体平差所需要的高程异常、垂线偏差等地球重力场参数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和精度等进行了研究,完善了布洛瓦尔为我国设计的天文重力水准布设方案。有的意见被收入修订后的我国《天文重力水准测量细则》,作为我国实际作业的依据和标准。其研究成果也为上世纪60年代我国大地测量专业开展大地重力学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内容。宁津生与人合著的《大地重力学》比较深入地研究了重力学的理论、方法及其在天文大地测量中的应用,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一直是该领域教学、科研和生产的重要参考书。

上世纪70年代,一种不同于经典方法的现代方法“利用最小二乘配置确定相对大地水准面差距”出现了。宁津生较早将这一方法引进物理大地测量的教学和科研中,在此期间先后出版《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重力与固体潮教程》《地球重力场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等著作,翻译出版《大地测量学》《高等物理大地测量》等外文文献,其研究成果不仅为我国多项测量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而且为我国物理大地测量领域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2006年1月,测绘院士访问南极。(左一为陈俊勇院士,左二为宁津生院士,左三、左四为李德仁夫妇,右一为许厚泽院士)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宁津生开始潜心研究适合于我国局部重力场情况的地球重力场模型。1991年1月,由宁津生主持完成的WDM-89地球重力场模型被认定为国内迄今为止阶次最高、精度最好的地球重力场模型;五年后,宁津生领导的课题组完成攻关项目“地球重力场的精细结构及我国大地水准面精化”的主体工程,WDM94地球重力场模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一模型的建立,对国土、空间科学和海洋科学的多个领域的大型工程技术建设产生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多年来,宁津生一直走在国际地球重力场前沿,他的研究,均代表着学科的发展方向。”有人评价称。

“好教育家”宁津生

1984年宁津生被中国测绘学会选为其所属的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同时,宁津生又接替原国家测绘局测绘教材委员会主任,后改为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至上世纪90年代,改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宁津生继续担任主任。

▲ 宁津生参加国际会议

担任“两委”主任后,宁津生为测绘教育带来了巨大变革。首先是切实履行了教育部对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对高校测绘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进行咨询,组织高校教材规划、编写、出版,发起组织一些活动,促进教学改革,教育发展。

此外,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另一项工作是制订专业标准规范,对各高校涉及专业进行评估,评估学校开设的该专业是否符合条件,合不合格。

由于宁津生同时是“两委”主任,许多活动也就由两个委员会共同参与。“几十年来两个委员会通过这些工作,把全国有测绘专业的高校联系了起来,经常在一起交流。”宁津生说,每次活动都总结,同时提供给教育部和原国家测绘局,供教育部和测绘主管部门了解测绘专业情况,也供原国家测绘局规划人才储备和学科发展参考。

▲ 2015年9月,宁津生为“中海达杯”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测绘类专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获奖者颁奖

宁津生任职期间,恰好遇上高校专业的“调整合并”时期,对测绘学科专业将原来的大地、工测、航测、制图、海洋测绘等很多专业,合并成了一个大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测绘专业如何发展,具体课程如何设置、教学如何开展?在宁津生的带领下,教学指导委员会花了很长时间研究这个问题,制订了测绘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以及教材的编写和出版等。

随着经济发展对测绘人才的需求,在两委会的推动下,我国开设测绘本科专业的学校,已从原来的二、三十所,发展到至今的150余所。

“老好人”宁津生

许多与宁津生共事过的人都说,从没见宁津生发过脾气。而在宁津生的印象中,“发脾气”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的。一般情况下,只要他能够忍得住就不会发脾气,因为他知道发脾气没有用。即使有时为了一个事情气得不得了,转身他也就忘了。

▲ 宁津生与毕业学生合影留念

无论是宁津生的学生、做校长时的下属、院士,还是朋友,都基本没有见过宁津生发脾气,有时,宁津生遇上有的老师对学生凶,宁津生还会说他们,“你发什么脾气,他做得不对的你给他指出来就好了嘛,这样人家还比较容易接受,你发脾气乱说一通他反而接受不了。”

宁津生这般“好脾气”,与他母亲有关。宁津生母亲,是一个大商人的女儿,受过良好教养。在家里,母亲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她基本上没有什么脾气,对待孩子也是这样,这可能对我有点影响。”

而宁津生的爸爸则不然,“爸爸脾气非常暴躁”, 但心胸开阔、豁达,直来直往。“什么事情他认为不对他就说,甚至他的上司他也顶撞,但他也不管。”也许父亲的这种“无所谓”的性格,遗传给了他。为此,宁津生从小就觉得不要把什么事情看得太重,以致于他几十年来从未刻意去追求什么,而且从不奢望一定要成为大家,更没有想到做官。

▲ 宁津生夫妇与弟子李建成院士(右一)合影

“老好人”的他,无论学生、老师,只要找到他,他都基本是“有求必应”,包括测绘界的院士们,只要找到他,他几乎都是不遗余力的倾力而为,成就了很多人,这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副校长李建成。

▲ 在第二届“感动测绘人物”颁奖典礼上,时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现任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库热西为宁津生院士颁奖

“五好院士”宁津生在2016年当选为第二届“感动测绘人物”。评委会写给他的颁奖词是:

一张报纸,指引着朝气蓬勃的学子迈入院士殿堂;一个原点,开启了大地坐标的光彩中国荣耀。地球重力场,天地大舞台。满腹经纶,国之栋梁。一生相许,矢志不渝。您与地球情未了,更与讲坛爱永续。伟大的人生从来顶天立地,让我们以仰望的姿态,献上我们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