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尽显“高精尖”

科技就是竞争力。

高科技在现代项目建设中的发展和应用,体现着其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生力军。近年来,山西省高科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项目建设中的高科技创新进入活跃期,产生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优秀项目。

以科技创新推动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也是创新成为重要驱动力的发展。晋能集团的优质风电项目、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精益化管理、紫林路道路及综合管廊项目“地下长龙”建设中新技术新工艺、柔性特高压直流换流站施工中可对抗恶劣环境的新型户外端子箱……这些在项目建设中的高科技应用,助推山西省项目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型户外端子箱多重防护

3月12日,在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老窝铺村的±500千伏丰宁换流站施工现场,首批返岗复工的国网山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调试技术员白宇翔和范凯,使用检测表计对该站安装的近30个新型户外端子箱逐一作出“健康体检”。所有新型户外端子箱的各项“体征信息”全部正常,即使用纸巾擦拭箱体内壁也无灰尘、浸湿等情况,这充分证明了其良好的密封防风沙及内部防潮温控效果。

端子箱是变电站(换流站)的重要电气设备之一,用来采集、汇总、转接、分配工作信息,起到控制室和地面操作系统之间“上传下达”的作用。常规样式的端子箱可满足日常安全使用要求,但在气候恶劣地区使用时,易出现沙尘侵入、结霜、结露等情况,减弱了内部绝缘性能,从而引发线路短路、跳闸等故障,影响保护系统的正确动作。

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点配套工程,承担该工程±500千伏丰宁换流站电气安装施工任务的是国网山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张北柔性直流电网试验示范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创造了12项世界第一,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广泛应用,对应的施工安装工作要求更严、标准更高。

分析该工程所在地区春季风多干旱、冬季寒冷干燥等气候特点,国网山西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有针对性开展先期策划和研发,对新型户外端子箱进行改良,通过改变箱体外形、设计双层门、更换密封条材质等工艺革新,有效增强了防水、防潮、防风沙等多重防护功能,避免了常规样式的端子箱在这一地区使用的弊端,节约了故障处置、检修维护等费用,预计可直接节约成本50余万元。

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山西电力创新成果奖,新型户外端子箱创新成果2017年在±800千伏扎鲁特换流站建设中首次应用。这一次,在± 500千伏丰宁换流站建设中又得到了优化升级和改良换代。

本报记者杜鹃 本报通讯员赵翔

风电项目工期短造价低

春回大地,生机盎然。在晋北五台县莲花山上,晋能集团风电项目建设正酣。“五台莲花山风电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为保证按时完成带电投产任务,我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精准复工,争取把耽误的进度赶回来!”晋能清洁能源风电公司工程部经理李更儒说。

据了解,五台莲花山风电项目位于忻州市五台县豆村镇,装机容量为99.5MW,采用32台远景风机机型,同时建设一座220kV升压站及配套送出工程。作为晋能集团今年投产容量最大的风电项目和忻州市重点工程,该项目具有建设工期短、投资造价低、经济效益好的优势,是晋能清洁能源公司按照平价上网政策储备的优质风电项目,计划于今年11月底竣工。

五台县为土石山区,沟壑纵横。项目建设的风场在高山上,升压站在山间沟谷内,海拔高差大,山顶气温低,复杂的地质条件给施工带来不少困难,加之受疫情影响,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均出现明显短缺。为此,2月24日复工后,风电公司积极调整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科学合理组织施工,充分利用网络办公、线上会议等方式,组织设备厂家和设计单位召开技术联络会、施工协调会,提高施工效率,推进工程建设。截至目前,风场道路施工完成5.21km,升压站场平施工完成50%。

预测数据显示,该项目年平均风速接近7m/s,年等效可利用小时在2800小时左右,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达到2.8亿千瓦时,可有效提高当地供电稳定性和财政收入,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十分显著。

2020年,晋能清洁能源风电公司在建项目有6个,总装机容量340MW,将于年底前全部带电投产。

本报记者张毅 本报通讯员郭建春

“地下长龙”推广新技术

3月13日,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潇河产业园区,由山西建投二建集团承建的紫林路道路及综合管廊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管廊工程进排风口进行二层结构施工,绑钢筋、支模有序展开,还有部分桩号段在挖基坑以及安装钢支撑。

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紫林路道路及综合管廊是潇河产业园区主要交通枢纽工程,工程合同造价16.9亿元。紫林路设计全长约8公里,综合管廊沿道路全长敷设,是目前山西省规模最大的综合管廊工程。该工程于2019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综合管廊主体结构已完成4.63公里,预计2022年底竣工交付使用。

综合管廊为单层四跨箱形断面,共设置燃气舱、热力舱、水信舱、电力舱四舱,入廊管线包括给水管道、再生水管道、热力管道、天然气管道、电力电缆、通信光(电)缆等。综合管廊建成后将为周边企业提供水、电、燃气、通信等接口,为潇河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提供设施保障。项目部大力推广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应用,并积极采用了多项先进工艺和技术,管廊台车、“基坑管家”监测系统、BIM技术的应用使得综合管廊建设“科技范”十足。根据容纳管线的种类、规格、数量的不同,这条约8公里长的综合管廊根据容纳管线的种类、规格、数量的不同,其标准断面的宽度和高度也发生着变化,最宽处为14.8米,最窄处也有11米,高度为4.4米—4.6米。

在施工过程中,承建方首次应用了管廊钢模台车技术,使得施工周期缩短,提高了施工效率,并节省了人力物力。由机械化代替人工进行模板整体拆除搬运和拼装,以20米一个标准段计算,传统胶木模及铝合金模板需要模板工和架子工共计40个工人,使用该技术仅需10个工人。由于采用液压支拆模自动行走,工人劳动强度也大幅降低。

由于采用整体钢模,模板强度高,克服了胶木模板刚度低,易涨模的质量缺陷;模板板块大、拼缝少,混凝土外观质量大大提升。

此外,模板台车采用整体大钢模,液压式支拆,现场只需组装一次,模板不易变形损坏。经过核算,一套自动支模台车只要周转次数超过30次,其成本即与传统的木模板工艺成本持平。正常使用条件下可周转50余次,钢材还可以回收利用,综合效益显著。

该项目为深基坑工程,基坑开挖最大深度为14米。二建集团技术中心与浙江大学校企合作推广使用“基坑管家”监测系统,以保障施工安全。此外,项目部还运用BIM技术进行直观、可视化的施工过程模拟,对操作人员进行可视化交底,使施工方案得到优化,操作精准度提高。

本报记者晋帅妮 本报通讯员张晓刚

华翔精益创新绿色铸造

近日,在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园区内,一群穿着“华翔HBS”反光背心的人格外醒目,他们就是正在进行改善的华翔精益团队。

“自2月5日企业部分复工复产以来,我们在做好疫情精准防控的同时,就积极地推动精益改善活动的开展。”山西华翔集团精益办负责人张俊伟告诉记者。近年来,该公司围绕产品的创新、改造、升级,鼓励全员自主创新,培训员工发现问题、改善问题的能力,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人人都是创客,个个都入团队”的全员“双创”氛围。作为华翔“双创”的载体,“HBS精益创新管理体系”通过创新消除各个环节中的浪费,致力于成为世界级的优秀企业,为客户提供优良的产品及交付能力,成为该公司领先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为期一周的品质改善,2SE壳体废品率由前6个月的均值14.6%降低至2.55%,废品率同比降低12.05%。根据销售预测,本次品质改善可减少不良损失94.1万元。”企业制造平台副总经理、2SE壳体品质改善项目小组组长喻高峰介绍。

据悉,依托双创平台和HBS精益创新管理体系,企业已转向“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的集约化发展,向高端、高附加值产品进军,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积极培育新动能,并不断加大了绿色化、智能化、自动化项目建设,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转向创新驱动为主,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加快推进企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

华翔集团将绿色制造理念贯穿企业战略规划及经营管理当中。通过使用高效、节能环保、可循环的铸造工艺和技术设备,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通过创新材质升级由黑色铸造到有色铸造,实现了清洁环保的绿色铸造。大量采用自动化设备和工业机器人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大大提升了加工能力和产品精度。通过构建智能制造产业体系、打造智能制造平台,推动制造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借助移动互联网、智能传感器等技术,做到了生产流程可感知、可监控、可追溯。着眼于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推进3D打印产业化,创建了3D打印铸造树脂砂生产线制造基地等。

“HBS精益创新管理体系的运行,为华翔的创新、创业建立了从项目来源到实施保障,再到产业孵化的全方位的体系支撑。”张俊伟表示,HBS精益创新管理体系在华翔的成功,不仅对华翔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为国内制造企业的提质增效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和范本。

本报记者刘瑞强 本报通讯员陈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