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攝“吳哥窟”(下篇)

行攝“吳哥窟”(下篇)

主播:面對大海

巴戎寺

49座雕像矗立其上

四面笑臉個個慈祥

取經的大唐高僧蜚聲世界

微笑的高棉佛像四海名揚

鬥象臺

這是觀賞大象決鬥的場所

更是舉行檢閱儀式的地方

數百米長的平臺寬闊平整

獅子、犀牛等圖飾雕刻在它的牆壁上

馬隊、車隊、象隊在臺前魚貫走過

壯觀的場面令國王悅目而心賞

巴肯山

她雖然僅有70米高

卻可以統攬全城、觀賞夕陽

當國王登上山頂

俯瞰吳哥全景

欣賞夕陽霞光

那心情定是無比的歡暢

塔普倫寺

慘苦的戰爭令王朝含恨落荒

廢棄的吳哥已失去昔日輝煌

堅硬的沙岩慘遭樹根的侵蝕

高棉的微笑不得不闇然神傷

皇家浴池

這方聖水

是吳哥王朝淨身沐浴的地方

當紅日從這裡冉冉升起

滿天的朝霞便引來眾人的目光

女王宮

主宰世界的溼婆

供奉在這座殿堂

建築精玲剔透

獲得眾人讚賞

古蹟明珠、藝術之鑽

是學者對她的褒獎

洞裡薩湖

五萬多平方公里的湖泊

本是聖水一方

可憐的“野人”“定居”

使其失去應有的風光

“要糖”“要糖”的乞討

聽後令人心慌

破敗贓亂的船舍

看不到未來的希望

當年國家的勇士

變為偷渡的“野狼”

慘遭越南拋棄

從此失去爹孃

吳哥窟

她絕非一般意義上的寺窟

而是吳哥王朝最輝煌的殿堂

她的造形作為國家的標誌

被鑲鉗在高棉的國旗上

日出日落的光影令其美倫美奐

來此攬勝的遊客無不希望飽賞她的最美風光。

忘不了那一日

晨曦尚未在地平線上顯露

遊人們早已擁擠成“集貿市場”

一俟落日的餘輝灑在她的身上

你會有幸觀賞到“吳哥的金黃”

那天早晨我舉起三腳架

有幸拍攝到一張日出的影像

回國篇

懷揣神密的心情前往

帶著釋懷的喜悅返鄉

勝攬了王宮的富麗

飽償了吳哥的輝煌

沿著中國援建的六號公路

目睹了高棉百姓的生活現狀

由洞裡薩湖上的“野人”

聯想到對越反擊的戰場

參加對越輪戰的情景

再次在腦海中顯像

……

任憑思緒伴著景色飛揚

未曾忘記攝影人的本行

面對大海上突然呈現的“陰陽八卦”

手中的相機隨即發出了“咔嚓咔嚓”的聲響

晚八時透過舷窗我看到機翼下

燈火輝煌

我們已到達濟南機場

2019年1月20日於張店


楊全華 在部隊服役30年,主要從事政治工作,後轉業到地方機關。愛好攝影、文學,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山東攝影家協會會員,自由撰稿人。攝影作品、文章曾見諸多家媒體。


精選留言】

水城人(楊全華)

吳哥是位於柬埔寨暹粒省的一個地方。吳哥窟是公元十二世紀當代的王朝所建的一座建築規模宏偉,雕刻精美的廟宇。窟是它的建築屬性,而吳哥是地名,如同我國的雲崗石窟、龍門石窟。所不同的是建築規模特大,高棉特色鮮明,一個吳哥窟如同一座城,從寬闊的護城河、城門、引道到數座高大的塔寺,方圓佔地若干公里。 到柬埔寨看吳哥窟,其實要看的不是單純的吳哥窟,而是要看吳哥窟及其周圍、附近的幾十公里內的古建築群。分為“小圈”(主要是吳哥窟)、“大圈”(有高棉的微笑、鬥象臺、十二生肖等)、“圈外”(有女王宮、皇家浴池等數座古建),但最具代表性的是世人所說的“吳哥窟”。 朋友,如果您未曾去過並有意去看看,算為您作個簡導! 感謝主編、主播為本文的刊發付出的辛勞!刪除


森林(奶爺)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晴空萬里

詩作拜讀欣賞了!


水城人(楊全華)

森林老師說得對,沒有民族就構不成世界。當年法國人首次看到吳哥窟時,十分意外和吃驚,在他們眼裡東南亞是夷人不毛之地,只有愚昧沒有文明。看到如此文明的古建築後,他們竟然不理解如此之明之地,怎麼會成為法國的殖民地。 感謝朋友們關注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