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西安非遗讲座”走红 线上20期120万播放量创纪录

  

线上非遗讲座截图 受访者提供

连日来,由西安市文旅局和陕西省图书馆推出的“疫情下的在线非遗讲座”上线,连续20期线上讲座以精彩翔实的干货,为西安市民和全国网友带来关中民俗中那些纯粹而原生态的鲜活故事。西安市著名非遗专家王智以极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许多在关中地区长久流传的歌谣、面食、社火内容。引发了众多网友的无限追忆,并创下全国120万人次的播放纪录。这20场民俗讲座也因此纳入了西安多所大、中、小学的网课课表。

  “一集比一集精彩,非遗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与其一遍遍地刷屏感叹寂寞空虚,真不如在家看这类有文化内涵的好节目……”这一场疫情下的非遗讲座,不但让众多网友宅在家里感悟、品味传统文化,也让全国各地传承人、爱好者通过留言互动、探讨,形成了一个交流非遗文化、探讨防疫与民俗关系的大平台。惊喜的是,平日里颇为冷门的非遗讲座,此次火爆程度令人难以想象。截至记者发稿时,讲座播放量已达120余万次。 许多高校及大中小学看到精彩的讲座内容之后,纷纷纳入了校园网课的课表中,让孩子们借此机会,从中了解丰厚的西安非遗文化内涵。许多孩子纷纷留言表示赞赏。来自高新一小的赵恩毅在留言中说,有幸在王智老师讲解的《非遗物语——纸文化》中看到了各种纸媒艺术品,有些是头一次见,很想近距离地接触这类非遗文化。

  本次线上讲座分为《灯火文化密码》《年的脚步》《乡村社火狂欢》三个部分。陕西省民协副主席、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通过“云游西安之文化课堂”的形式,在西安文旅之声公众号上,以关中民俗为题材,为观众展开了周秦汉唐历史光芒的掩映下的历史文化民俗画卷。那些渐行渐远的年俗、老物件、社火、花馍、童谣,勾起了网友对农耕文明的温馨回忆。前四期非遗讲座发布后,网友纷纷点赞并留言,与更多网友分享不同地域的“灯文化”。有网友评价:王智老师讲三秦灯笼的文化既有灯笼文化的共性又有不同地域的差异性,特别是对不同地域灯笼文化的深度解读,让人融入先民们的意识形态之中,引人入胜。

  “除了吉祥喜庆的年俗之外,过年的很多民俗仪式、禁忌等,其实都与曾经的大疫情、传染性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性。与地震、水灾等相比,古人由于对于疫这种看不见的灾难缺乏科学的认知,自然地认为防不胜防的各种病毒、病菌就是一种魔鬼,所以产生了各种各样除邪、辟邪的办法。”由于疫情,王智对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与防疫的关系有了更多思考,他表示今后将重点开展系统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