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射频反射技术从硅基量子计算机中读取自旋信息

苏俊 译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导论

将量子计算的想法变成实用的技术是当前科技领域的一大挑战,利用变化的电磁场来操控硅晶体管中的电子,是一个较为可能的实施方法。

在本题中,我们尝试利用射频反射法和单电子晶体管(以下简称SET)从硅基量子计算原型机读出量子比特。

本文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讨论无线电波在电缆中的传输,第三部分探究了无线电波的反射条件,第四部分介绍了SET,第五部分与第六部分介绍了射频反射技术以及优化方法。


第一部分:同轴传输线的集总元件模型


同轴电缆的中间层为铜芯,半径为a,磁导率可忽略;铜芯外面有一层铜质壳层,半径为b。它们之间是相对介电常数为、相对磁导率为的电介质。当电磁波信号在电缆中传播时被限制在铜芯与铜质外壳之间。


图1 同轴电缆线示意图:C:铜芯,I:介电绝缘层,S:金属外壳,J:塑料包层


问题1.1:计算电磁波在同轴电缆中的传播速度。

问题1.2:若长度为的铜芯所带电量为,铜壳接地,试计算铜芯与铜壳层之间的电场分布。

问题1.3:计算单位长度同轴电缆的电容(可以用长度为的电缆计算)。

问题1.4:计算同轴电缆单位长度的电感。电感与电容的同轴电缆可以等效成一个集总元件模型。铜芯具有电感,铜芯与铜质壳层构成电容器。集总元件模型如下图所示:


图2 同轴电缆集总元件模型的电路示意图


问题1.5:(1)证明半无限长电缆的阻抗,(2)若电缆的阻抗,其中电介质,,试求的值。


第二部分:通过接地平面回流的传输电缆


另一种等效的假想电缆模型如图3所示。输入信号在半径为的细小导线内传输,在导线下方相距为的地方有一个接地导电平面,且。导线周围填充着相对介电常数为、相对磁导率为的电介质,电流通过接地平面返回。


图3 假想电缆示意图:C:半径为的细小导线,P:接地导电平面,与电缆相距为,。导线周围由相对介电常数为、相对磁导率为的电介质填充


问题2.1:试求这种假想电缆的特征阻抗。


第三部分:射频反射技术基础


电磁波在电缆中可以同时向两个方向传播,在每个传播方向的特征阻抗为(类似于欧姆定律),其中为电压,为电流。考虑两个电缆的接口处,电路如图4,两个电缆的阻抗分别为与。


图4 电缆接口示意图:左侧电缆阻抗为,右侧电缆为。假设端口的尺寸远小于信号的波长


当信号通过阻抗为的电缆传输到接口处,有一部分信号继续传播到右边阻抗为的电缆,另外一部分信号被反射,沿着原路返回。

问题3.1:试计算信号反射率.

问题3.2:试求信号被反射过程中相位改变所满足的条件。


第四部分:单电子晶体管


单电子晶体管(SET)由一个量子点(量子点是一个孤立导体,电子被局域在量子点中)和它附近的电极构成。栅极G通过栅电容与量子点连接,源极S与漏极D通过隧道结与量子点连接。根据量子力学,电子可以通过隧道结发生量子隧穿效应。SET的电路示意图如下:


图5 单电子晶体管的电路示意图:QD是量子点,S是源极,D是漏极,G是栅极


栅电容为,隧道结电容为,若,可以将看作量子点的总电容。在本题中假定源极和漏极电势恒为,栅极电压恒为。

问题4.1:若量子点有个电子,(1)试求量子点的电势。(2)若将一个电子从源极或漏极转移到量子点,计算所需要的附加能量。

如果电子会自发地隧穿到量子点,最终达到电子数,使得。达到平衡态的电子数及其相应的附加能量可以通过栅极电压来控制。

问题4.2:通过调节栅电压,计算的最大值max。


如果,那么电子发生隧穿不需要额外的能量,此时SET处于易导通的ON态;如果,SET的导电性能会受到抑制,处于不易导通的OFF态。当然,处于量子点的电子也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首先,如果处在源极或漏极的电子热动能太大,这些电子会自发跑到量子点,SET的ON与OFF态就没有差别。其次,电子隧穿到量子点或者离开量子点限制了它们的能态寿命。这种隧穿效应可以用隧道结的有效电阻来模拟,其特征隧穿时间等于通过隧道结对量子点充电或放电的特征时间。

问题4.3:写出电子由于热运动而转移到量子点的临界温度。

问题4.4:(1)利用隧道结的电容和有效电阻来估算量子点的隧穿时间。

(2)为了能有效区分量子点的ON与OFF态,试求有效电阻需要满足的条件。


第五部分:利用射频反射技术读取SET的ON与OFF态


SET的ON与OFF态对量子电路的电势很敏感,因而区分ON与OFF态,为读取量子计算机的信息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SET的ON态可以用kΩ的电阻来模拟,而SET的OFF态则可以将SET看作绝缘体。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信号通过源之后的反射来辨别SET所处的态,一个简便的方法是利用射频反射法来测量反射信号的强度和相位,从而确定反射率。若SET的ON与OFF态对信号反射率分别为与,它们的差值记作:


问题5.1:若图6中的阻抗为,计算SET的导通态(ON)与绝缘态(OFF)反射率的差值。


图6 阻抗Z0与SET连接后的电路图


为了使两态间反射率的差值更明显,提高射频反射技术的灵敏度,在电路中可以再接入一个电感器。由器件引起的固有电容pF,射频反射传输信号的角频率为。


图7 调整后的SET电路


问题5.2:若两个反射率的差值接近,试估算相应的电感;当MHz,估算电感,计算相应的。


第六部分:单导线量子点(SLQD)的电荷感应


对于可扩展的计算架构,连接到单个量子比特的导线数目需要最少化。在硅基计算机中,一个替代SET的方案是SLQD。SLQD在很多方面与SET类似,但是它没有源极和漏极,只有栅极,栅极不仅可以控制量子点的电子能态,也可以进行射频反射。

与SET类似,SLQD也有OFF态,此时表现为一个绝缘体。与SET不同的是,SLQD的ON态等效为一个电容,电容值为Cq。为了使得SLQD的反射率差值ΔΓ最大,设计如图8电路。由电路确定的寄生电容为pF,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和频率来最大化。这里电缆的特征阻抗为Ω。


图8 SLQD的读取电路连接到电缆


问题6.1:对于给定的与,,若要使得,试求与。

理论上最优化的一般都比较大,在技术上不太可行。因而,我们通过增加其他电子元件来提高射频反射读取电路的灵敏度。

问题6.2:假设和是确定的,在不需要较大电感的情况下,要使得,在电路中添加什么电子元件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试给出这种元件所需的参数。


(本文为2019年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理论第1题;该题目的解答将刊登于2020年4月25日出版的《现代物理知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