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利率”时代来了!又一场资产保卫战开始了


不得不说,现在关于货币政策的释放越来越有些迅猛。比如美联储宣布降息到“零利率”这样的大消息都这么猝不及防。


就在北京时间3月16日凌晨,美联储做出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紧急降息,将利率降低至零水平,并启动了7000亿美元大规模QE刺激计划。以对抗经济受到疫情的影响。


大概包含了三个维度:利率降至0%~0.25%(零利率),7000亿的量化宽松(QE),紧急贷款贴现率下调125个基点。


如果我记得不差的话,上次美联储这么做,还是08年时候。


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这真是一个震荡的时代,也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时代,在如今这个局势中,任何一些改变如果多一层意思来看,或许就能看到不一样的场景



细节的东西我就不和各位多聊了,我相信有人比我抠的更好,所以我和各位聊聊这件事背后的信号意义。


首先,步子这么大的降息动作,所引发的连锁效应是完全能预见的。


实际上,美联储放出这对“王炸”后,要得起人还是不少,来看下全球央行的反应:


今天凌晨,新西兰央行已经宣布降息75个基点,并也准备大幅“购债”。

香港金管局也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至0.86%,降息幅度为64个基点。

日本央行刚刚宣布,把原定在3月18日到19日举行的“议息会议”提前到今天中午。很显然,日本也准备提前大幅降息。否则,日元会大幅升值、日本股市会惨跌。

此外,加拿大央行、英格兰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和瑞士央行,刚刚宣布采取协调行动,将互换协议价格下调25个基点。


但市场解读出来信号,反而更慌了。


这么说吧,降息这种事情,就像斗地主,都是从小往大出,一步一步降息,结果你上来就降息到零利率,出王炸了,大家都蒙圈了。


更形象点,大家看下图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了。



简单说,你一次性把好牌出完了,那就意味着利好尽出,你的工具性中还有什么利好能用来托市呢。


那市场能不慌吗?


我们来看市场已经提前在释放这种担忧情绪了。


从早上开盘的美国小型道指期货的表现来看,开盘后没多久,跌幅就达到了4.5%。



而要知道股指期货基本上是美股的先行指标,如果跌幅收不回去,那么恐怕美股今晚将很难乐观了。


还把A股带了进去。



而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超大力度降息之后,美元指数反而走强,这也很不正常。


国债收益率正常下滑,但10年期债收益率下滑后至0.6%多,仍高于几天前最低的0.3%多。



看来,美联储都这么用力了,市场并不买账啊。


但,对美联储这样一个掌控全球金融命脉机构,难道不懂这浅显的逻辑,而这就是发出了第二信号:


全球疫情的破坏力比想象中要强



没错,我们最近很流行调侃国外防疫体系迟缓,但忘了一个现实。


就是全球金融和供应链体系彼此已经烂在锅里,你怎么分的开,这就提出一个很严峻的挑战。


各位有没有想过,以前我们面对金融和经济危机,所有的应对手段无非是看谁放水的水龙头大,谁就能在全球收割到流动性,来给自己内部资产托底。


但,这次全球经济的困境在于疫情不仅是经济上的停摆,更重要是人身物理层面的限制和摧毁。


这是之前所有危机没有出现过的,全新的。


截止北京时间16日8时33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16万例,中国以外累计确诊病例突破8.5万例,达86435例,人数已经超过了中国。


这意味着,新冠在全球蔓延的态势的确不容乐观。


换句话说,面对这样危机,本质上大家也是第一次遇到,全球范围的疫情对经济的全面冲击。


从这个角度上我们或许由于内部疫情,而低估疫情产生的真正破坏半径了。


给大家分享一组数据好了,国际金融协会(IIF)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接近1%。


而这是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增速。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则预计美国2020年全年GDP增速仅为0.4%,并且将美国第一季度GDP增速预期从0.7%下调至0,而第二季度经济将萎缩5%。


各位问问自己,随着我们复工和经济复苏的顺利,有没有除了防止疫情倒灌后,迎接经济第二波冲击的意识。


这点上,不要问我后面乐观吗,因为全球化疫情叠加全球经济的弱周期,这种局面谁也没有遇见过的。




其实美联储之所以一步到位的降息,我个人有个私下的观点。


就是直接对外强硬表态了,本土是一定要保,不计代价守卫的。


这种逻辑很像以前听过一个笑话,一只老虎在追一群猎人,结果有个猎人说,我跑不过老虎没关系,但是我跑过别人就行了。


这点上,我们08年后已经完全领教了。


但我们能完全想象未来又一轮求生争夺战,又将有多少资产在这样战争中被误伤,这些都只能交给时间检验了。



最关键的,我们的表态呢。


今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利率保持不变。不跟就是我们目前的态度,


因为我们疫情控制非常好,经济也最快复苏,有着这个底气。


其次,刚刚释放完流动性,此前据央行官方网站公告,3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同时,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000亿元。


据市场预测,不说降息,单说降准,我们起码还两次降准空间,还可以留着牌慢慢出。


好,虽然我们还有底牌,加上货币政策发挥作用需要相对长的时间发酵,但这不意味着,我们高枕无忧。


前面说了,全球成员虽然彼此口嗨不饶人,但经济格局已经是一荣俱荣,一辱俱辱了。


加上应对危机解决方案很大的概率上是互相争夺流动性,对我们资产来说,面临需要超出平时3倍以上的小心了。


就这个问题,我给各位一些实际建议好了。



先强调一点,不要这时候去抄底美股。


从美股历年来的危机记录来看,平均跌幅50%+以上,而现在美股是什么状态呢。



从29000点到23000点,约在20%左右,之前我就老是和大家强调美股作为市盈率估值体系很准确盘子,一直处于高估状态。


这十年的美国长牛根源,就是从08年回收的流动性,然后内部利用这样流动性,企业进行了大量的杠杆回购。


现在,恰恰是这样信心链条崩坍节点,不要这时候冲进去寻宝,因为大厦在摇摇欲坠。


那大家最关心的A股和楼市呢。


可以肯定一点,会不会引发和美国的利率对标现在为时过早,但今年本来宽松的预计将会被加强。


从历史的角度来经历这样困境下宽松将是什么走势呢,首先起色的是地产A股。


这点上,我们目前A股走出一枝独秀,真的感谢硬核防疫,及时扭转了疫情,去年上半年及时遏制住了可能泡沫,让A股估值依然处于相对合理的区间。


姿态放低了,才不容易躺枪。


当然,先期释放的流动性也是推手。

每次大宽松之后A股地产的表现总是优于其他。


甚至,这次会有个很特殊的点在于,由于疫情防控得当,不少的全球资金会像那些回国的飞机一样,往中国汇集。


这点上,我还有点期待。



接着楼市的成交数据也会相对提升。


每一次宽松都会给房地产行业带来或多或少的利好,这是一个大前提。


而我们更往下想一层。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房地产这行需要承载得起更多的资金用来抗风险,不论是二线人口争夺战还是一线城市的租售并举或者三线城市的去库存。


还有刚刚推出的土地行政试点,本质上都是一个逻辑。


要更多的大城市把这个盘子做大做优质。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广深和诸多二线依然在大量吸纳人口,北京和上海学会和周边城市联动,为什么会有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和各种都市圈和与之配套大基建。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管怎么宽松,优质城市和匹配的都市圈都会享受到这个红利。


所以,我们以前把高线城市当成高回报的杠杆,现在他们是我们救命的浮板。


最后一个建议,是最衷心的。


留个一笔让自己能过冬半年到一年的现金,他不是变现迟缓的房产,也不是价格波动的股票,更不上乱世中黄金。


就是一笔随时能还完债务后保证生活的开支。


这不是说最坏的情况会发生,但这个时刻利益最大化已经不是最需求的,那怕水平最一般赌徒也要知道,起码要保证一个输光后回家的打的费。


最后,当时代要翻篇的时候,你所能做的,只是适应新篇章罢了。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