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波,给他一个机会,还你一个世界名帅(中)

(上)写了那么多,其实还只是个梗概,但大概已经能够看到高洪波这个人的一些人格特质了。下面分别列述:

1、球商极高

爱动脑筋是高洪波的一大特点,无论是从他球员时代的抢点技术、射门技巧,还是从他教练时代制造冷门、逆转比赛的能力来看,都毋庸置疑的体现着他的高球商,这一点可以说并不输全球的一些顶级教头。

球商和一个人的智商挂钩,它体现于足球成就之中,但并不依赖于足球成就,就好比一个人智商高,但并不保证他一定会有一个成功者的人生。

老高的足球成就当然不比瓜迪奥拉、穆尼尼奥,但是论球商就不一定了,他是一个极为有灵性的人,当年徐根宝能一眼看中他,提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灵,这东西的确就是天生的。

里皮前几年在中国,被球迷们像神一样的供奉,我想在大众心中,高洪波应该连十分之一个里皮都不如吧?但我个人认为,即便是里皮,球商也并不见得比高洪波高多少,甚至不见得会高。

因为我看过的几场里皮和高洪波直接对话的比赛,场面基本上是势均力敌。其实最好的比较是什么呢?让里皮去执教中国队,或者让高洪波去带恒大,兴许有点参考意义。

2、疯狂的足球钻研者

老高不但球商高,对足球也充满着学习、研究、创新的热情。

他执教过的俱乐部里面,不少总经理都对他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态度颇为赞赏,因为在中国足球这样一个浮躁的圈子里,能这么沉下心去钻研业务的应该还找不到第二个人。

据说老高工作的笔记本里存满了各种关于足球的数据及材料,国内的国际的全都有,为了和国际足球理念接轨,他主动学习英文,这样便可以读懂从国际足联订阅的杂志。

而且老高多次自费去海外学习,到国外俱乐部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先进的足球训练模式。所以新闻里经常能够看到他和洋帅相谈甚欢的图片,因为语言没有障碍,也懂得如何跟洋帅交流经验。

高洪波研究足球不但全面深入涉猎理论知识,也敢于利用实践机会对所学所思进行验证、创新,体现在大胆布阵、变阵、用人、换人上,老高用兵基本上和保守两字扯不上关系,排出的阵容也常常出人意料。

对于高洪波这个足球书呆子而言,一切都应该依照自己平日所学的足球理论规律去办事,怎么构建球队?怎么构建主力阵容?买什么样的外援?面对不同的对手应该采用什么样的阵容和技战术?他追求知行合一。

然而这一点无可避免的给他带来了劫难!简单的说,就是他作为一个对足球具备单纯热情的人,在这样一个充满现实利益的圈子里四处碰壁。

在俱乐部老板心里,足球只是赚钱的工具,或是出成绩媚上的工具;在很多球员心里,足球更是他们一辈子吃饭的工具;在无数的懂球帝心里,教练布阵换人按照他们的思路进行也是一种骄傲的资本。

可是老高去到一个球队履职通常都是对原有阵容和技战术打法进行大手术,原先的主力位置不保,老球员被年轻球员取代,技战术打法大变,对于老板“建议”的外援人选也是各种不赞同,你这不是挡人财路打人脸吗?

但是这并不是他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他考虑的只是这样做对不对,而不是“合适不合适”,他认为足球是科学,而科学是严谨的,不应该有所妥协,大不了老子辞职不干了。

3、执着,意志坚强。

很多时候,我们工作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养家糊口,但总有狂人,说工作是为了改变世界,高洪波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老高想改变什么呢?萎靡不振的中国足球。

就像上面他自己说的,做球员的最高目标就是踢世界杯,当教练的最高目标就是带队踢世界杯,让中国成为足球强国。

2007年11月15日,获得2007赛季中超冠军的长春亚泰俱乐部在机场候机。

他并不是说说而已,也不是为了在人前显得自己高尚,注意,他几乎是毫无动摇的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朝着这个目标奋斗。。

高洪波在很小时候的一件事就体现出他的执着和意志,虽然那个时候人还不太可能形成明确的人生目标。

唐山大地震那天,其余的小孩都没有像往常一样赴训练场训练,只有高洪波一个瘦小的身影站在场中等着教练,结果被徐根宝直接赶了回去。需要一提的是,他住的地方离训练场还有2个多小时车程。

2002年4月16日,由于哈恩未在国内,训练课由中方教练负责。课后李树斌和高洪波交换意见。

等到了成年,由于自己的边缘化特征,国家队基本上都不招他,即使招通常也提不上主力。很多人在这种时候可能就沮丧了,而他的行为方式是什么呢?直接推开施拉普纳的房门,告诉他,我可以为中国队进很多球。相当于就是毛遂自荐了。

33岁的时候,他成为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二年轻的主教练(贾秀全第一,31岁),从其履历上来看,这中间几乎没有断档,直接从球员,过渡到球员兼助教,再过渡到主教练,试问如果一个人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对目标有强烈的执着,怎么会走上这样一条道路?看看很多其他的退役球员在干什么?

有个细节也值得一提,老高每天9点钟按时关手机,10点上床睡觉,极其自律,发生任何事情似乎都能做到不为所动,没有狂欢的概念。

贵州人和当年拿到联赛第4进军亚冠,据说总经理都去庆功宴了,他没去;神奇的闯入12强赛,记者同志问他晚上怎么庆祝的,他说10点就睡了......不要小看自律,尤其是长期的自律,这是一个人坚定意志的反映。

当然了,最能体现他坚强意志的我认为还是在于这次的下半场。

我曾经看过稻盛和夫的《活法》里说过一句话,意思是人都是有天命的,但这个命运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去改变,努力的方式诸如立志、精进、持戒等,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改变命运。

在中国队出线的那个晚上,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立马浮现了出来,我认为高洪波就是那种能改变自己天命的人。很多人说感谢澳大利亚、感谢菲律宾什么之类的,我想这就是被命运摆布的人和努力改变命运的人思维模式的不同吧。

2011年2月27日,范志毅、徐根宝和高洪波观战国奥比赛

我想说的是,自从老高11年下课,他几乎没有一天忘记过自己带中国队进世界杯的使命,你们真的以为中国队最后救命的6分是靠他两个礼拜的集训成果。请再温习一遍当年他下课对着球员说过的那句话: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关注大家,关注每一个人。只要我们在国家队战斗过一天,我们就是这个团队的一员,我为你们祈祷。”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离别的客套话那就是对高洪波这个人根本性的误解了,因为他真的是这么做的。他后来带俱乐部队特别注重对本土年轻球员的栽培,的确时刻关注着国内球员的佼佼者,希望给他们更大的成长机会,这一点是他和洋帅们的本质性区别。

洋帅们拿着高薪就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给球队带来最好的成绩,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外援打天下的中超,而且优质的外援越来越多,这无疑挤压了本就匮乏的国内球员的生存空间,为什么现在中国队的中前场不给力?看看中超各队的中前场阵容你就明白了。

洋帅不但会更多的启用外援,而且对于国内球员基本只会把机会留给已经成熟或当打之年的球员,且形成一套围绕外援的技战术打法,同时也不会给国内年轻球员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提升空间。

老高的做法基本上和他们是相反的,因为他的目标跟洋帅是不一样的,他的前任佩兰特别欣赏高洪波,原因就是高洪波在某俱乐部给他推荐了不少国脚,而这些国脚都是他在队里着力栽培的年轻人。

2011年1月8日,2011亚洲杯A组中国2比0科威特。赛后国足离开赛场

很有意思的是当有记者在佩兰下课时问他对于继任者有没有推荐人选时,他说:

“高洪波很适合国足,毕竟国足还要征战两场40强赛。若临时聘请外籍主帅,那么他并不了解中国球员和对手的情况。高洪波、李金羽和李铁等中国教练,了解中国球员的特点。待国足打完这两场40强赛后,再更换外籍教练也不迟。”

所以这次世预赛,高洪波能带队出现,我认为是他的强大意志使然。他在11年辞职之后没有一天不在为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而奋斗,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谁能想到他还能出山呢?

在高黑眼里,高11年的辞职就是个笑柄;在高蜜眼里,高11年的辞职就是个悲剧;在不关心足球的人眼里,高11年的辞职无非就是丑陋中国足球又一次微不足道的人事变动。

然而,高洪波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中国足球的命运,国家队15年后重回亚洲的最高赛区,什么是淤泥出莲花?这就是。

在这里以老高1月份竞聘时说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他在足协刚一发布竞聘公告就第一时间报了名。

“首先对于一名中国本土教练而言,国家队主教练无疑是个人事业的最高追求,既然有机会,肯定会努力去争取。另一方面,国家队目前处于比较困难的时刻,作为一名本土教练,作为前国家队主帅,参与竞聘,责无旁贷。”

在我看来,老高是个非常优秀的人,他的成功在于他的聪慧、他的热情、他的执着。其实很多成功人士,无不具备这样几个特点,我想,用这个问题去探讨老高,不光是以一种猎奇的心态去看他身上发生的那些故事,更有普遍性意义的是对所有普通人追求成功的一个启迪。

在《高洪波,给他一个机会,还你一个世界名帅(下)》里将通过几个问题去发掘老高性格中的另外几个侧面,这几个问题其实是媒体大众非常好奇的,但由于老高的内向少言,一直像谜一样待解。

这些问题包括:高洪波有没有打假球?高洪波2011年为什么下课了?高洪波真的是一个没有“情商”的人吗?

在我看来,高洪波的性格绝非像他的外表看起来那样冷峻无趣,让老高的人格特征立(ba)体(gua)起来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