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苏联奥运会:中、美等67个国家缺席,花了90亿美元

"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的基础是相互理解,只有理解了才会建立长久的友谊,然后团结一致完成一场又一场的赛事,最后才是公平竞争。这四点中漏了任意一点都是不可的,当然放错任何一个的位置也是不可取的。

然而过去就有这样一个主办方,违背了这一条奥林匹克主义原则,导致中、美等67个国家缺席,花了90亿美元,造成巨大的损失。

这就是奥运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1980年第2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会旗巧合,苏联政府大费金力

1970年,苏联莫斯科首次申办奥运会,输给了加拿大蒙特利尔,拥有战斗精神的苏联莫斯科发扬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四年后再次申办并且战胜了唯一的对手美国洛杉矶。

此次奥运会的主办地点是

苏联莫斯科,是一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苏联的首都,是全苏联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然是完美地演绎了阔绰老大哥的角色

在成立了奥运会筹委会后,莫斯科立即进入了紧急准备的状态。苏联政府更是出手阔绰,为此次奥运会投资了五十多亿美元。

这在当时是相当惊人的,毕竟上一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前后才花费十五亿美元,这数字直接倒了个儿,这可谓是一掷亿金

为了打响初办奥运会的气势,苏联政府大力发展体育彩票、奥运会彩票和奥运会纪念邮票等,同时也大肆出售电视转播权。

另一方面,即使本土已有的体育馆以及完全可以容纳10万名观众,苏联政府仍然选择了大兴土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返修扩建,又斥巨资修整了城市交通和城市建筑。

苏联为了第一次举办的奥运会可是下足了功夫,这是为什么呢?

苏联莫斯科的会期是1980年7月19日至8月3日,这与1952年的赫尔辛基奥运会会期相吻合,这是奥运会史上第一次出现历史日期吻合的情况。这不是巧合,而是组委会的安排,象征着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但是,莫斯科却将他搞砸了,即使如此大费金力。

到底发生了什么,让1980年的苏联莫斯科奥运会办成了自1956年以来参加国家最少的一届奥运会?

苏联政府的自我吞噬

1974年的苏联莫斯科获得主办权后定然是欣喜万分的,他们定想将这一届奥运会办成最好,但这一美好愿望却在1979年背离了。

1979年圣诞节前夕,苏联军队出兵进攻阿富汗,这一举动立刻卷入了世界舆论谴责的中心,苏联一时间成为了众矢之的。

苏联的猛烈进攻使得美国担心波斯湾油源的供应。因此,美国选择了制裁苏联,发表声明:如果苏联不撤兵,美国将抵制苏联莫斯科运动会。

对此,苏联不以为然,不愿意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只好投票决定是否参加苏联莫斯科奥运会,投票的结果是不参加。

以时间,出现了第一个例子后,后面便一个接着一个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国际间奥委会承认的147个国家和地区中,公开抵制或拒绝参加的占总体的百分之四十

,到最后只有80个国家参加。

为何美国第一个拒绝参加后,会有这么多的链式反应?

最大的原因还是苏联违背了奥林匹克原则。选择在圣诞节的前夕进攻阿富汗,本身就是一种对国际法准则的践踏,违背了奥运会相互理解的原则,是在公然地践踏奥林匹克精神。

爱好和平始终是时代的主题曲,这样的战争行为,使得大批爱好和平的人民对此强烈谴责,许多国家如日本、加拿大等也拒绝了参加奥运会,中国也是,即使这是我们在奥运会的第一次露面。

无法理解他国、选择在圣诞节前夕进攻,无视他国劝诫,必然会自食其果。如果连奥林匹克原则里第一的相互理解都无法做到,又怎能带领举办一场正气的奥运会呢?

抵制绝不止赛前,还在赛中、赛后

在苏联莫斯科的奥运会上,为了抵制苏联,发生了许多从未在奥运会历史上发生的事。

开幕式有16个代表队拒绝以本国国旗为门面入场,只举奥林匹克的五环旗,甚至还有的队伍举黑色旗;又有10个代表队只有持旗的人,没有一名运动员跟随其后。

在比赛胜利时,运动员们也拒绝升起本国国旗和奏唱本国国歌。这些做法令人瞠目结舌,但是又不觉得过分,虽然抵制的是苏联,但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还是有意义的。

这样想着或许会舒服些,但是苏联又做了一件极其贬值的事。这更加令人气愤。

在此次奥运会结束后,人们评价说,这次的莫斯科奥运会金牌将贬值50%。原因很简单,就是苏联莫斯科主办方的放水,使得这样奥运盛会的竞争不具有公平性。

苏联以绝对的胜利获得了第一名,其次是民主德国,第三名是保加利亚。而苏联与民主德国的金牌总数却占总数的三分之二。这个数字令人不可置信,但是或许又可以解释为苏联的强劲对手都没有参加。

然而,令运动员心碎的事却又使这个解释瓦解。

罗马尼亚体操运动员科马内奇是上一届体操"女皇",在体操个人全能赛上,她输给了苏联的叶莲娜·达维多娃

,她认为这是裁判的误判。

但是在其他的比赛中,作为"女皇"的她,获得了两枚金牌,一枚银牌。罗马尼亚的报纸当时严重谴责了这一次的裁决,称这是裁判员们对体育道德和奥运会精神的粗暴践踏。这一失金对于女子体操运动员来说,将是多大的打击!

以上的种种,无不在说,苏联莫斯科的这次运动会可谓是办得一塌糊涂。

苏联最终还是没有完成奥委会想要打开奥林匹克新纪元的愿望,虽然在当时创下了以90亿美元主办奥运会的世界纪录,但却没有得到人民的心意。

这是一个追求和平友爱的世界,人民的力量不容小觑。尊重是抵达成功的必备条件,神圣的奥林匹克精神更是容不得一点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