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索取变成理所当然,道义、责任、爱心、宽容又有何价值?

当新冠病毒肆虐华夏大地,当中国人民上下团结、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西方有些国家却无视中国付出巨大牺牲为国际争取的防疫抗疫窗口期,极尽能事摸黑、污蔑中国,伤害中国人民感情。

现在,它们终于尝到了无知带来的恐慌和痛苦。中国却又成了它们眼中唯一的依靠,各种求助一时间让我们应接不暇。这种角色和情绪转换估计连最大胆的编剧也不敢设计。

中华民族是个善良的民族,在这个关键时刻几乎做到了有求必应。这种无差别的帮助在西方许多国家眼中渐渐成为一种理所当然。而眼下,我们的抗疫行动尚未完全结束,复工复产复学尚未完全展开,我们自己面对的挑战远未结束。我们实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到国内的事务上。

诚然,我们不能忘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刻那些慷慨相助的国家和人民,在它们有需求的时候我们也应鼎力相助。这是善意对善意的回应和回报,也是中华民族流淌在血液里的品质。但对那些当初恶毒攻击我们的国家,我们也不应轻易一句“不计前嫌”就大度伸出援手。因为,当你的大度变成它们眼中的理所当然,你的善意就变得毫无价值,它们不会感恩,更不会有回报。

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我们太专注道义,太在意责任,太随意给予,以至于别人把我们的担当和善意当做一种理所当然——他们本来就应当会这样……

所以,当我们失去了它们的一种敬畏,伤害就不会因我们的善意而止息。这也是为什么当许多国家面临中美两国的选择时,往往更多战队美国,因为美国的报复是现实和及时的,所以也就有了一种可以预期的敬畏。当然,我不是说我们应当像美国那些用强权维持利益,但至少也应当让国际社会知道善恶有报,中国人不是可以轻易挑衅和污蔑的。以德报怨不应成为他国对中国的唯一预期,对大国的敬畏也应成为他国对我们的基本认知之一。所以,在支持国际抗疫的问题上,区别对待应当成为我们树立大国敬畏的必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