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範文】信任是共享經濟的入口

曾幾何時,我們為了搶購一張春節回鄉的車票而徹夜不眠;曾幾何時,出門在外的我們無比思念家鄉的味道;曾幾何時,“最後一公里”是出行中面臨最為嚴峻的難題。

而如今,共享經濟的出現讓這一切都變得輕而易舉,更有萬眾創業的熱情讓共享經濟的模式突破吃住行的領域,遍地開花。但這種基於互聯網模式的平臺卻面臨著誠信的問題,共享單車的破壞、共享冰箱食物的浪費、網絡的詐騙讓人們不得不去思考共享經濟的基礎究竟在哪裡?“共享的背後是信任,互信關係被建立,共享行為才會產生。”由此可見,唯有建立互信關係,才能讓共享經濟滲透到各個行業,才能讓共享經濟形成新的浪潮。



  信任讓共享經濟更好地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從共享出行的代表UBER、滴滴打車,到共享空間的代表微信、微博。從共享廚房的代表回家吃飯到覓食餐廳,再到共享時裝的代表“魔法衣櫥”、“衣二三”。共享經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千變萬化的同時,也讓閒置的資源得到了高效的利用。共享的物品共享出去的僅僅是使用權,而非所有權,能夠讓真正有需要的人得到實惠,而這正是基於雙方的信任。共享經濟也符合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



  信任讓共享經濟成為創新創業發展的平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連續兩年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而共享經濟的出現讓年輕人創新創業不再是夢想和難題。自家汽車的出租讓我們搖身一變成為了快車司機,正是基於我們對對方的信任,讓對方搭乘我們的汽車,一方面解決了自身的就業,更重要的是還收穫了朋友。與此同時,私廚共享平臺能讓世界各地的家庭主人展示自己烹製的家庭大餐,獲得了自己工作之外的第二份職業——家庭廚師,在雙方互信的基礎上,用戶能到主人家品嚐具有地方和個性特色的家庭料理,主人也獲得部分收益。由此可見,共享、信任、創新創業三者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



  信任讓共享經濟助推多方互惠共贏的實現。雙方互信關係的建立更是讓共享經濟實現了共贏。試問,倘若互不信任的雙方如何進行溝通與交流?倘若互不信任的雙方,如何將閒置的物品與資源租賃給他人?沒有車可以通過租車平臺租一輛車;訂不到酒店,可以在出租家庭旅館的網站上選擇各地民宅,資源的共享不僅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和便利,也讓共享者獲得了收益,因此,共享經濟是一個互惠共贏的過程。



  共享經濟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更重要的是,它給普通百姓帶來了便利。它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需求,讓閒置的資源得到了有效利用,讓社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社會各方唯有遵循共享精神,規範自身言行,自覺誠實守信才能創造一個安全和諧的共享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