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别再主打儒家牌

我就是山东济南人,说起山东的形象,不外乎“一山一水一圣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行教像居中,左边泰山五岳独尊,右边黄河东流入海。没错,这里是孔孟的家乡,是儒家的发源地,但山东不仅仅是儒家,儒家不应该成为山东的唯一代表。

自近代以来,儒家的名声一直不好,思想通缉令上排名第一位。主打儒家牌,让山东逐渐背负了“政治上保守、经济上平庸、思想上落后、观念上陈旧”等名声。几年之前,山东人的形象还仅仅是直爽实在,但是现在随着媒体越来越发达和热点效应,山东的形象日趋负面。公务员报考大省、官本位思想浓重、“二胎”大省、酒桌“文化”、女人吃饭上不上桌、低俗闹婚……虽然这不像个别地方的诈骗和传销等现象恶劣,但却给山东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印记一旦形成,想改变很困难,这几乎是一场“名誉危机”,但是危机预示着变化,有变化就有机遇,毕竟印记不是胎记,山东是时候放弃在文化宣传上主打儒家牌的时候了。新旧动能转换,文化形象的旧动能也要转一转、换一换了……

主打儒家牌是平庸的文化战略。说平庸是客气,其实是庸俗。都知道中国有孔子,孔子在山东,这是不怎么动脑筋就能想到的路数,创新何在、深意何在?诸子百家,山东占了几乎半壁江山,何必独尊儒家形象?影响中国哲学至今的儒墨道法,山东占了四分之三,另外还有兵家、阴阳家、医家等等。山东的底气在底蕴,底蕴中为什么不能真正地做个综合,孕育一个文化饱满、思想活跃、智慧度爆棚的新形象?

主打儒家牌有损于文化形象完整性。儒家流派的组织内核就是师承关系,这也是他们能流传至今的一个原因,因为有可操作的技术手段。不说哲学层面的抽象理论,儒家在实操层面就是强化场合礼仪和人际伦理,强调道德的作用,而且师承关系本来也不平等。山东还有法家呢,法家不是一个基于师承关系的组织,而是信奉一种共同理念的人形成的历史洪流,早期的代表人物管仲也是山东人,他知道人性靠不住,物质基础和体制机制更重要,否则春秋第一霸齐桓公的经济基础在哪里呢?还有墨家,墨子反对厚葬,活人比死人重要,也反对统治者沉迷音乐,儒家那种赋予音乐政治和伦理意义的观点,墨家不予承认,还有要求平等的观念,这都是很务实的作风做派,所以墨家才会同时研究一些科学技术问题。相信制度、反对繁文缛节、提倡天下平等互利,这些也都是山东的文化历史传统,主打儒家牌有损于山东的文化形象完整性。逐渐地改变山东就形象,至少在树立文化底蕴的时候,把法家这种制度流、墨家的科技流、鲁班的工匠流、孙子的谋略流都纳入进来,至少和儒家品牌放在一条线上。

主打儒家牌也不利于城市和企业吸引人才。“学而优则仕”,不管这句话怎么考据,表面的意思就是让人热衷于做官。热衷于考公务员,往好听说是求稳定,其实就是想依赖体制去生存。极端的情况甚至认为体制以外的职业都不是真正的工作,等同于“不上进”。各个城市和地方都在抢夺人才、争夺年轻群体。不管曾经的儒家多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儒家源于奴隶社会,成熟于农耕社会,这个文化品牌听上去太老气横秋,而且总是和层级关系、官本位、繁文缛节、愚忠愚孝等关联,尤其是让那些习惯了城市原子化生活的年轻人反感,甚至恐惧。我曾经在山东某个县调研考察,那里的企业老板很自豪地介绍他们的企业文化就是“孝”文化,我听完了唯一的反应就是长舒一口气——幸亏我不在那里工作。企业有了点成绩,不反思真正的原因和动力在什么地方,反而披挂上一层孝道的外衣作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好像创业时不去分析市场和产品,反而天天研究公司的风水一样。面对不确定性,用勤奋的迷信掩盖懒惰的思维,难怪现在一听“企业文化”就让人反感!硅谷的力量来源于孝道吗?BAT的发展靠的是儒家文化吗?中国的城镇化和智慧城市首先得依托风水吗?

总之,山东的文化是非常丰厚和悠久的,不过你要问我山东人都推崇儒家文化吗?类似于问我山东人都吃煎饼卷大葱吗?不是,和其他省份的人吃的基本差不多。

主打儒家牌,山东会得到一点,不再主打儒家牌,山东会得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