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失眠更可怕的是恐惧失眠


老王,男性,56岁。当他坐在诊疗椅上时,迫不及待的讲述了自己的失眠故事。

5年前因为老伴买菜丢失了钱包,钱包里有身份证,并有800元钱,老王在埋怨妻子做事不认真的同时,开始害怕老伴的身份证被人利用来犯罪,马上拉着老伴去派出所报案,并重新办理了身份证。当晚老王就失眠了,平时睡眠一直很好的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直到早上4点左右才迷迷糊糊的睡了一会儿,6点起来后感觉周身无力、精神恍惚、萎靡。本想白天补觉,但白天一点困意也没有。如此持续了3天后,他开始奔走于各大医院,能做的检查都做了,诊断各异: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症……药物吃了很多,吃药就能睡一夜好觉,但只要不吃就难以入眠,急得老王如热锅上的蚂蚁,就怕自己“心血熬干”,故而开始自己给自己诊疗。

老王去药店买了所有治疗失眠的保健品,并购置了相关的理疗设备。每天看完新闻联播就开始泡脚,并与老伴分房,叫停了室内一切能发声的设备,包括钟表。这四年来外孙女没在他家住过,因为外孙女太吵。可是,每天躺在床上等着睡觉时,他脑子特别乱,越躺越睡不着,越睡不着,他越着急,但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济于事。每天都在后半夜3点左右才能睡上3、4个小时。

老王来到诊室后着急地说:我是慕名而来的,听说您是治疗失眠症的专家,所以一定要挂到您的号,希望得到您的帮助。

笔者半开玩笑的问老王:您在治疗失眠的问题上研究了五年,而我虽然工作了30年的时间,但在一个病上倾注的时间不足半年,您说咱俩谁是治疗失眠的专家啊?

老王也认可自己在研究治疗失眠的问题上投入了有生以来最大的精力,但无奈怎么投入也治不好啊!笔者说还有一个办法他没有尝试,就是在怎么治也治不好的情况下,能不能不治了。他担心若不治了会不会更严重。笔者解释说:既然能尝试的办法都用过了,治也睡不好,不治也睡不好,不如体验一下不治的感受,起码这样既省心又省钱,何乐而不为呢!老王说回去感受一下。

第二天,笔者刚进办公室,就听到砰砰的敲门声,应声而入的又是老王,他激动的说:医生,您不愧是专家啊!回家跟老伴一说,老伴也赞同他放下不治了。睡不着就看会儿电视,别搞的整天紧张兮兮的。结果他看着电视就睡着了,一觉睡到早晨5点多,总计睡了8个小时左右。

笔者跟老王分析了他形成失眠的原因。5年前老伴丢钱包的事不过就是个诱发因素,可能放在很多人身上都会有短暂的睡眠障碍。但随后老王因为恐惧失眠,所以他把环境设置的特安静,企图通过环境安静能睡好。但在环境安静后,他因为恐惧睡不着,内心是紧张的,而内心的紧张势必导致脑皮层的兴奋,脑电活动活跃,在脑电活动活跃的情况下,人是难以入眠的。而这结果又导致老王更紧张、更恐惧,结果脑电活动越发兴奋,导致恶性循环,造成其持续的失眠。而当他不再为失眠而担心时,既敢于放下对失眠的恐惧时,他从情绪上就放松了,从而间接地放松了身体,这样时易于兴奋的脑电活动弱下来,如此就摆脱了恶性循环的干扰,使治愈成为可能。

另外,老王服用镇静催眠药物本来能睡好,但又恐惧长期服药会依赖,故而稍有好转就停药。停药后又担心失眠,故而再次进入恐惧失眠——内心紧张——脑电活动活跃——失眠的恶性循环。老王在明白了这个道理后诙谐地说:“原来是我自己把自己吓得失眠了!”

看到老王开心的离开诊室的时候,笔者也感慨:对失眠症的科普宣传、揭开失眠症治疗的神秘面纱、消除失眠者对镇静催眠药的错误认识……对专业心理学工作者任重道远啊!后来老王虽也偶有反复,但经放松治疗、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他很快走向治愈之路。

附:失眠症诊断标准

A. 主诉对睡眠数量或质量不满,伴有下列1个(或更多)相关症状:

1.入睡困难(儿童可以表现为在没有照料者的干预下入睡困难)。

2.维持睡眠困难,其特征表现为频繁地觉醒或醒后再入睡困难(儿童可以表现为在没有照料者的干预下再入睡困难)。

3.早醒,且不能再入睡。

B. 睡眠紊乱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导致社交、职业、教育、学业、行为或其他重要功能的损害。

C.每周至少出现3晚睡眠困难。

D. 至少3个月存在睡眠困难。

E.尽管有充足的睡眠机会,仍出现睡眠困难。

F. 失眠不能更好地用另一种睡眠-觉醒来解释,也不仅仅出现在另一种睡眠-觉醒障碍的病程中(例如,发作性睡病、与呼吸相关的睡眠障碍、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睡眠异态)。

G. 失眠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生理(例如,滥用的毒品、药物)。

H.共存的精神障碍和躯体状况不能充分解释失眠的主诉。

患病率:

基于人群的估计表明,约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有失眠的症状,其中10%—15%的个体表现出有关的日间功能损害,而6%—10%的个体符合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在所有的睡眠障碍中,失眠症最为常见。在初级保健场所中,约10%—20%的个体主诉有显著的失眠症状。其中女性对失眠的主诉比男性更为普遍,其比例为1.44:1。虽然失眠既可以是一种症状又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但它最常作为其他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供病儿存在。例如,40%—50%有失眠的个体也存在共病的精神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