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智慧修身篇,人生當走英雄路!

1、堅持自己的操守

經危蹈險,不易其節;金聲玉色,久而彌彰。(卷十一《袁張涼國王邴管傳》)

【譯文】雖經歷危險,而不改變其節操;如同金聲玉色般的高貴品質,時間愈久愈能顯現出來。

啟示:烈火煉真金。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只有經危蹈險,而永不易其節,オ能顯出一個人真正的偉大和高尚。

2、君子慎獨

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弗聞。(卷二十《武文世王公傳》)

【譯文】在別人看不見的時候知道戒慎,在別人聽不見的時候知道警惕。

啟示:人要加強自身修養,應該時時處處警惕自己,特別是在無人而獨處時,更應知道戒慎和恐懼。如果當著人面是一套,揹著人又是一套,那就成了偽君子,早晚會被人發覺和郡棄。

3、吃苦就是修行

但知樂,不知苦;不知苦,必將以驕奢為失(卷二十《武文世王公傳》)

【譯文】只知道享樂,不知道艱苦;不知道艱苦的人,一定會因為驕奢而犯過失。

啟示:只知樂而不知苦,必容易追求奢侈享樂而犯過失,甚至誤入歧途。所以,不要害怕吃苦,沒有吃過苦的年青人更要引以為戒。

4、打好基礎,根基才牢

物速成則疾亡,晚就則善終。(卷二十七《徐胡二王傳》)

【譯文】事情成功得快就敗亡得快,成功得晚就能始終保持長久。

啟示:這句話,對於那些不立根本、不務實際,而希望靠僥倖取巧以求儘早成名的人來說,確實值得引以為戒。所謂欲速則不達、大器晚成。速成的,往往根基不牢。


5、讓別人閉嘴,先要自己閉嘴

救寒莫若重裘,止謗莫如自脩。(卷二十七《徐胡二王傳》)

【譯文】解除寒冷沒有比多穿一件皮衣更好的了,讓別人停止對自己的誹謗沒有比加強自身修養更好的了。

啟示:自修以止謗,既是止謗的良法,又是一個人教養的表現。


6、一切都是自己的錯,就是修養的體現

人或毀己,當退而求知於身。(卷二十七《徐胡二王傳》)

【譯文】如果有人說自己的壞話,應當回過頭反省自己。

啟示:聽到別人說對自己不利的話,能夠退而反省自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更不對別人進行報復,這是使自己不斷進步以及處理好人際關係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是自身修養的最好體現。

7、不斷積累,是壯大自己與持久保持的唯一法門

君子之行,皆積小以成高大。(卷二十八《王冊諸葛鄧鍾傳》)

【譯文】君子的品行,都是積累小的德行而後成為大的德行。

啟示:高尚的人格和修養,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由平時一言一行注意修養、長期積累而成的。注意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是加強自身修養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