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线艺术师09:穷途末路 ④ 妄求完美涂曲鸦

我初期的几年对技术工具的研究一直在迷宫里在转悠,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首先,遭遇的就是优缺点共存的难题。

不管采用哪种技术,在享受其优点的同时,也在被其缺点所损害。

比如,均线在趋势明显的阶段,简直又省心又赚钱,感叹交易怎么这么容易啊。等到盘整行情来了,不断地小亏损,累积起来竟然把趋势行情的利润全吃光了,甚至本金还会遭受损失。

像格兰比和波浪理论,似乎非常的完美,找到了行情演化的秘密模式,但是一实盘交易起来,行情千变万化,绝对不是按照波浪标准的模子复制出来的啊。

又如,macd黄白线的交叉技术,似乎比均线交叉更敏感,但是反应敏锐了,假信号也增多了。类似的,使用大周期和小周期均线,或者使用大参数和小参数的均线,所面对的是同样的迟钝和敏感的两难问题。

再如,如果机械使用指标信号,不加选择的话,很多时候的交易信号明显违背经验直觉。使用直觉吧,和感性的冲动交易又难以区分。

有人说,你傻啊,为什么不使用多指标结合验证呢?

前几天,我问大家,在缠论教你炒股票原文第9中,提到用三个独立的程序提升准确率的问题,假设三个互相独立的程序错误率分别为30%,40%和30%,如果把它们联立起来,错误率就是30%*40%*30%=3.6%,也就是说本来单个只有70%、60%和70%的准确率,通过联立后可以提升到96.4%的正确率。

请问,你觉得这个说法对吗? 肯定是不成立的!

你把缺点相乘,也一定要把优点相乘啊,因为缺点和优点不能分离的啊。试图通过叠加指标,此路不通,如果通了,三个臭皮匠真的就赛过诸葛亮了。

其次,一直找不到一个能死心塌地固守坚持的技术工具,对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缺乏足够的信任。

有人肯定觉得,寻找圣杯本身就是错误的啊,说的轻巧,你看直到现在,玩程序化的,不都是还在试图使用某个一劳永逸的圣杯吗。只是这圣杯要常去修正调整,把一劳永逸给淡化了,其实骨子里还是企图利用某个金杯在赚钱。

这么多人在刻苦学习交易技术,不是在心里最底层还是相信能找到一套成功安稳模式的吗?

总之,试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仍然找不到一套打心眼里信任的技术工具来捕捉趋势,没有信任就不能坚定地重复使用,不能重复就没有一致性,没有一致性,则交易多次后的盈亏结果就是未知的,该怎么办呢?

市场趋势明明白白的存在,似乎触手可及,但我怎么就捕捉不到它呢?我在实盘交易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这个困境里出不来,和研究基本面时的感觉一样,毫无办法推进哪怕一小步。

我不断地学习各种技术,就是想通过提高技术,以更准确地解读市场趋势,但是我越努力一层,就在意识观察市场趋势的玻璃罩上,新涂厚了一层个人的眼光,以至于反复涂抹,直到最后,把意识的玻璃罩变成了哈哈镜,经过个人过度的解读扭曲,完全看不清正在发生的市场趋势了。

所以刚刚入场交易的新手,感觉极准,往往还能赚点小钱,此时他看到的趋势还比较原生态,还没有经过大脑里各种技术、经验或理论的扭曲涂鸦,这是最接近真实的市场走势的。

但是一旦他在自以为是天才的喜悦中,边以鄙视的眼光嘲笑还在亏损的老手,边把赚钱的经历总结成经验的时候,他开始亏钱了,他成了亏钱的老手中的一员。

其实是在不断地给市场设计蓝图,强迫市场按照我给他设计好的路径去走,或者期望他按照这个设计走,这样的想法怎么能不失望呢?

这样的情形太熟悉了,我在强迫市场的时候,市场也开始了无情的回击,他击碎了我所有的技术工具,以至于我在技术学习的迷宫里长期出不来。每次技术失效,都以为是自己不够努力,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