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及行,又何必吐槽“外籍”明星,观其心而正

这段时间,自从国家颁布“限薪令”后,紧接着又颁布了“限籍令”,从大方面来说是正确的引导,引导娱乐圈重归正常发展,深得大众的支持。但却成为了一些人嘴中嘲讽“话语权”。老话说得好:心正而言正。

娱乐圈一直表现出来的是流光溢彩,时尚富贵,而明星又属于公众人物,背后都有大量的粉丝,最容易受影响的一部分人。高片酬甚至超高片酬,会对年轻人思想起到负面作用,认为只要进入娱乐圈就可以享受富贵人生,少了进取和对知识的尊重与渴望。另外高片酬带来的问题,要么作品制作水平低下,要么成本不断攀升,对文化娱乐的发展只会形成阻力。同时,并不出彩的一些演员,拿着高新,是对大众智商的藐视与嘲讽。娱乐圈只应该有三种人:演员、创作者、艺术家。而不是空洞的流量明星,所以“限薪令”是对整个娱乐圈回归主航道的舵手。

“限籍令”被很多人误读,认为只要改了国籍的明星今后都在国内无法发展。这是错误的,“限籍令”仅限制了外籍明星不能参加网络剧和一些综艺类节目,并未对电影和电视剧做出限制,这是科学的规定,没有“一刀切”。有一些人把国籍和爱国紧密挂钩,这是非常错误的,中国近代史上的发展,甚至一些大事件,海外华人华侨对国家提供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帮助,这种爱国是从内心而发出,并没有受到国籍限制。所以国籍和爱国不能划等号。

国籍选择更多的只应该是个人对生活环境的选择,不应该随便上升到爱国层面。缩小范围说,电影明星的国籍也仅代表生活地域,而非上升到道德层面。现在全球化时代,人应该是自由的,艺术的范畴也应该是无国界的,中西文化在一定范围内融合,是人类文明的进步。爱不爱国应该看言行举止,而非一纸证件。有人还饶有兴致地搜罗出一串不是中国籍明星的名单,其实就是哗众取宠,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举个例子,最近有人说巩俐是新加坡籍,要抵制她参演的电影《中国女排》,这难道就是爱国之举,题材内容很好的电影,人家也演得很好,还原了女排曾经的一段辉煌历史,传递的是正能量,就因为一个国籍问题就抵制,这不成了笑话。爱国需理性。

爱国的标准不在于国籍,而在于价值观,有人生长在中国,拿着现在网络上很火的段子里的“四本”,就真的是爱国者?我看也未必,现实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除了吐槽也没有真正为国家做什么贡献。所以,“限籍令”是为了更好地传播正能量,并不是限制文化娱乐交流,没有必要用这个来讽刺别人的国籍。爱不爱国在其行,而不在于口。甚至有些人,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也许是羡慕和嫉妒,把一些在国际上取得成就的明星,故弄玄虚的说成已经加入其他国籍,除了吸引眼球,制造舆论,最终也没有什么用。爱不爱国在其行,而不在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