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疫情对我的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影响?

今天外面下雪了,大路上和隔壁的Walgreens办公楼停车场空空荡荡的。到今天,我已经远程办公一周了,整整一周都没有出过公寓。截止到我发这篇文章,美国码农聚集网站一亩三分地实时更新的全美确诊人数已经达到43,158例,我所在的伊州确诊1,285例。因为我居住的城市距离芝加哥市区坐火车需要一个小时,算是比较偏的地方,人也不多,因此感受到的疫情威胁似乎也小一些。我住在加州洛杉矶的同学前几天告诉我,由于恐慌和歧视,加州有的地方已经开始打砸中餐馆了,甚至尔湾的一些华裔已经在组织自卫队之类的。

我所在地的亚马逊生鲜超市最近这一周都没有送货选择,好在还有Instacart和Shipt这样的跑腿软件可以雇佣买手帮忙购买之后送货上门;Chowbus本来可以从中国超市送货到家,也为不会做饭的同学提供lunch shuttle(午餐巴士),奈何我住的地方实在离市区太远,人少导致需求也少,送到我这里确实不划算,Chowbus就没有开这条线路。住在曼哈顿中城的Google产品经理师姐在朋友圈说FreshGogo上可以买到中餐调料和熟食,只是需要两周才能送到。亚米网好多零食和螺狮粉都断货了(我突然想起一个同学煮螺狮粉邻居以为是生化武器赶紧报警的乌龙,大概真的只有中国人才能欣赏螺狮粉这种神奇的食物),只能在亚马逊上多买点儿耐放的方便面猪肉脯什么的。总的来说,吃的方面问题不大。

我住的公寓不是高层公寓,总共有四层,210户左右,按照一户三个人算其实最多也就630个人。嗯,这么一算好像还是很多人的,但神奇的是我每次出去倒垃圾,都见不到一个人影。平时下楼取快递偶尔会遇到其他住户,无论是黑人还是白人,看见我他们也并没有露出任何歧视或者不满的神情,即便不认识,彼此还是会笑一笑打个招呼。

远程办公听起来很爽,可以呆在家里不需要去办公室,坐累了站起来跑跑跳跳做个拉伸不会觉得羞耻,但其实也有不少缺点。比如,跟老板缺乏面对面的沟通,没有办法及时了解各种信息并让老板知道我在做什么,有人会说完全可以用工具跟老板交流啊!可是MIT的访问科学家Ben Waber的一项研究已经表明,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的员工,对一个潜在问题平均要交流38次(当然,我没有那么多次),而在不同工作场所的员工遇到问题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只有8次,这意味着离得远了,就算信息技术再发达,沟通得也少。再一个就是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变得模糊,自从在家办公我就再没有穿过衬衫,每天都是穿着睡衣就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很多时候都没有自己在工作的感觉,大概是缺少了仪式感。

前几天一直在下雨或者下雪,今天难得天气晴朗,偶尔会看到有人在楼下散步或者开车准备出门。

希望渐渐好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