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北迁”候鸟“补给站”丨3万斤粮供鸟儿过境补体力

小鱼放明水里,4000多斤玉米粒、水稻粒撒在临近水边的高岗上……23日一早,周春来和同事们开始为候鸟投食,每天“北迁”回来的候鸟达数万只,千鸟湖湿地成为中国北疆候鸟“北迁”出境的“补给站”。

千鸟湖湿地位于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总面积16万公顷,是东北亚地区候鸟重要栖息地和迁徙的国际通道,在全球同一生物带中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这里常见的鸟类有182种,还有东方白鹳、丹顶鹤、白尾海雕和白琵鹭等珍稀的鸟类。

“与前几年相比,今年候鸟回来得最早,3月8日就观测到了几百只,去年是3月16号才有候鸟回来。”保护区管理局红兴隆红旗岭管理站(以下简称“管理站”)站长周春来说。

3月初的黑龙江还冰天雪地,陆续飞回的候鸟在雪地上难觅食物,春季投食就从这时开始。从2012年投食至今,周春来和同事们都一一摸清了各类候鸟的“脾气”,“白尾海雕吃小杂鱼,必须得放在开化早的明水里,它们只奔着明水来,像大雁、鸭类吃水稻粒、玉米粒,得放在临近水边的高岗上,这有水,视野开阔,候鸟会觉得安全。”周春来说。

在做好投食之外,这里每年还会救助多只受伤的候鸟。去年秋天,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被巡视员发现了,带回到管理站处理了伤处,它的一只翅膀折断了,不能再继续“南迁”了。整个冬天,丹顶鹤留在了保护区过冬,管理站搭建了鸟舍,隔一段时间就给它投食,现在,丹顶鹤已经和管理站的人很亲近,看到饲养员来了,会拍动着单只翅膀迎过来。

今年入春以来,在候鸟北归集群的关键时期,保护区管理局开展野外巡护和野外投食等工作,加强打击鸟类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密切关注候鸟等野生动物的异常情况,至今,管理站已投食了3万多斤食物,今年预计投食12万斤。

“候鸟现在种类和数量都有增加,保护区曾观测到800只左右的东方白鹳种群,全球现在才3000多只。”保护区工作人员王广鑫说。

记者:王辛娜/文 鄢建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