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谈定投时,我们在谈什么

定投的两大问题是,贪婪和恐惧

从最近这段时间的市场行情来看,很能说明定投的强大威力。

图中显示的是沪深300指数的净值走势。有两处非常适合定投+加仓的机会,一处是开始第一天的暴跌,第二处是国外疫情扩散引发的全球经济恐慌,造成短暂的下滑。

定投要克服恐惧。

这段时间内,一直在留意股民的各种言论。

“经济危机又要来了,车上的快跑吧。”

“应该还会再低的,再等等吧,在最低点一把梭。”

“按兵不动吧...... 毕竟我是长期投资者。”

......

很多情况下,人们的心理活动状态是跟随市场的影响而波动。

无论持有哪种观点,都展露出不同的个人投资心智对市场变化的反应。

然而,在这种市场下滑时期,在靠近财务机会点的时段,正是“捡便宜”的最好时机。虽然过程是艰难的,眼睁睁看着资产一点点的缩水,却还要往里扔钱填坑。

面对火热的市场,买在了高位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跌倒谷底时因恐惧全身而退。

对于这种市场波动事件,要放平心态。我自己的操作是:在每月定投的基础上,只要基金净值每下降5%,就再加仓一笔,由此一来,平均下来的成本就更低了,后续上涨时也会赚的更多。

投资本身是反人性的,只要在正确的方法上坚持下去,就离成功不远了。

定投要克制贪婪

1.永远不要all in。当市场发生连续暴跌行情,有的人很容易就会认为“抄底”的机会来了,而将现金一次性投入某个投资标的。

然而,这种做法问题在于,我们永远无法准确判读市场后期是否有更大的跌幅。永远不要打光你的弹药,长线投资中,我们缺少的不是机会,而是手上剩余的弹药。

巴菲特对现金流最著名的评论是:“现金是氧气,99%的时间你不会注意它,直到它没有了。

2.定投必须是拿“不那么重要的钱”。定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划分出六个月用于保障基本生活开支和应急的钱,剩余的部分才可以用来开始定投了。

将短期用不到的钱用来投资的好处是,资金的短期盈亏几乎不会对我们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而这些钱用来定投,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成“空气”一样,不会过分担忧短期的亏损,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发酵、增值。

长期定投要有策略。

操作难度低、花费于研究地时间少是基金定投地优点。然而过于使用“懒人定投”方式,有时候可能会失去很多本可以收获地盈利。

1.打造多元投资组合。投资组合不能太过单一,只配置一个类型的投资标的的后果是,你的收益更像是过山车起起伏伏。

假如你的资产中只配置了消费基金,那这段时期的疫情影响你可能不会过得很好。

一个建议是,组合的各个成员之间最好要有本质区别,比如大盘、科创、主题、美股、港股等等,相关性小才能算得上是一个好的投资组合。

比如你的资产组合可以是:稳定的大盘基金,搭配一些风险大但往往会带来高收益但主题基金,加上恒生指数基金,再搭配像纳斯达克指数这样的美股基金。

甚至你可以扩展定投的理念,定期存一小部分钱,用来来新债、新股打新。这些操作更像是碰运气,如果运气够好能够中签的话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益。

通过各种投资渠道荤素搭配,相互补充,组合能很大程度将风险分散,长期来看,收益一定是比“懒人定投”要高的。

2.打造多元定投策略。相比最传统的定额、定时的定投方式,采用多元的定投方式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

像是均线策略,根据某一条标准线来定投,可以是180日均线、250日均线等,价格在均线上不买,在均线越下方,买入越多。

或者是价值平均法,以账户上定期额度增长为目标。例如设定的增长值为2000元,所以要保障每个月账户都能增长2000元,在资产下跌1000元时,需要投入3000元来弥补;而市场上涨1000元时,只需投入1000元。

也可以是基于估值定投,在低估值时定时买入,高估值时卖出。

定投策略有很多,也有各自的应用场景和优劣,后面会单独写一篇文章来分析各个定投方法,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定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