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养喜神,去杀机


当年在法国念书,每次回国,心潮总是无比澎湃;到首都机场到达厅,看到那副飞天图时便感动莫名;终于安顿下来,进一家小馆,点一碗寻常的拉面,端上来,啜口汤,眼泪都快下来了。

作为一个中国人,爱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理由吗?虽然我也能理解那些把传统文化批判得一无是处的人,甚至也能理解那些假装自己是外国人,唯恐让人知道自己中文名字的时髦人士,但遇到梁冬这样穿中国衣、说中国话、做中国生意的人,我总是觉得心里特别安宁。

因为他们,我们更好地找回了自己。(肖知兴)

有一天,正安医馆来了一位修佛的云游医生,我就请他题几个字。他题了四个字:笑比哭好。我问他为什么要写这四个字,他说他行医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部分来看病的人都过于关心自己的病,结果越关心越愁眉苦脸。所以他认为人要想把病养好,自己心里得升起一种阳气,认为自己的身体能好、病能好,首先要有心理暗示。我说:“那不就是‘安慰剂效应’吗?”他说:“不是的。对于中医来说,心法、手法是一体的,心物一元。”

我觉得这有点夸大心理暗示的作用了,但他说其实应该把积极正向的心理能量纳入整个医治过程当中。病人心里有正向的能量,再加上好的治疗方法,那就更好了。我想想也对,就把“笑比哭好”写到洗手间的镜子上,希望进去的人看到上面的字会有所触动,能带着笑脸出来。

《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福不可徼,养喜神以为招福之本而已;祸不可避,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而已。”与之类似的书还有《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呻吟语》等。这些书仍十分有价值,有的句子相当精辟,一句话能顶现在的一本书。

什么是喜神呢?我在一个风景区看到有人卖喜神牌,上面有字,可以配齐名字。这个喜神牌得偷偷挂着,不然显得有点儿娘。一看到这个牌子,你就会提示自己要高兴,要有点喜气,要培养一种阳光气象。久而久之,你就从强颜欢笑的初级阶段,发展到把高兴变成一种习惯,如此就形成了固定的心理模式。喜神牌跟不抱怨指环不一样,喜神牌是正向的激励,而那个指环是监督性的。你没事的时候看看这个牌子,就能提醒自己要保持一种喜气,这叫养喜神。

“福不可徼”指幸福不可勉强去追求,比如花上百万元到古寺名刹去上头炷香,那可能没什么用。福不是勉强求来的,而是招来的。怎么招呢?就是在心中养喜神,所谓“养喜神以为招福之本”。那又该怎样避祸呢?就是要去掉心中的杀机,所谓“去杀机以为远祸之方”,祸就会离你远一点,祸就会绕道走。这跟现在常说的积极正向的心理暗示类似。幸福的人们每天都提醒自己生活在阳光下面,保持和谐、快乐的心态。这不是片面地讲心法或精神胜利法,养喜神能够让人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在面对事物时能够看到正面的东西,看到可能性。

面对同一个事物,用积极还是消极的心态去观察它,其所呈现的价值和意义大不一样。我们要保持对可能性的关注,而不是对不可能性的关注。当不可能性笼罩在一个人的头上时,他会发现满眼都是不可能性。如果满眼都是不可能性,那满眼都是陷阱,就看不到馅饼了。《菜根谭》里还有一句话,叫“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测之人情”。就是说世间虽然险恶,但是只要你不险恶,你就会逐渐营造出一个不险恶的小环境;虽然不可能有圆满的世界,但只要你心里保持充实和满足,那么呈现在你面前的就是一个没有缺陷的世界。俗话说“你对世界微笑,世界就对你微笑”,也是这个意思。

这个道理在企业管理中同样适用。我有一些企业家朋友,有的认为自己公司里的员工们都认真工作,都很优秀。有的在管理公司的时候,老是觉得员工不对。为什么会这样呢?第一种朋友跟我说,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但每个人也都有优点,公司的差别不在于员工有多聪明,而在于老板有多聪明,能否发现他们的优点,把每个人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他们自然就会升起一种信心,老板就会觉得员工特别优秀。其实,如果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员工也是有很多问题的。但如果老板一味指责他们,他们就会越来越沮丧,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感觉得到的某种气氛。它分为两种,一种是杀机的,一种是喜神的。有的企业里充满杀机,它有非常苛刻的管理制度,采用了许多看似非常严密、实际上漏洞百出的手段,目的是弥补管理的混乱和低效。一个企业如果杀机四伏,那就离危机和灾难不远了。还有一些企业,员工在那里能够感受到快乐、轻松,是一种让人很舒服的氛围,尽管它也会有严格的管理条例,但这些规范和条例并不会产生不良的心理暗示,并没有暗藏杀机。

要看一个公司有没有前途,只需要走到公司前台,再到员工区走一圈,看一下员工们脸上的肉是顺着的还是横着的。如果一个人本来面容很和善,进入公司之后就变得苦大仇深,这种公司就不会长久。尤其是在服务业发达的现代社会,那些卖完产品后靠卖服务来赚钱的公司,即使产品再好、管理再严格,只要员工都是愁眉苦脸的,最后都长不了。

从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来看,杀机必然很快招来危机。比如,商鞅、韩非、李斯这几个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结局都不好。那些搞严刑峻法、充满杀机的朝代也都很短命,比如说秦代和隋代。反而是那些以无为、开放作为指导思想的朝代,最后发展出了强大的文化。汉代非常成功,所以我们现在都叫汉人。唐代的开放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首都长安有1/3是胡人,卷头发、高鼻子、蓝眼睛的人比现在北京的都多,有不少还在朝廷里担任高官,可以说唐代的包容性很强,国际化程度非常高。汉代和唐代的军事力量都很强大,也会有征战,但是它们给人的感觉不是杀机,他们的军事力量是对外的。

这里的“杀机”是一种广义的杀机,不是说要把谁杀了,而是指一种隐性的心理暴力,就是以自己的标准、需求和愿望去规范他人和环境。

所以,当一个人开始指责、批判别人和环境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开始在显露杀机了。而且,抱怨、批判都是有成瘾特征的。当一个人开始抱怨的时候,他会发现可抱怨的事情越来越多,就从一种偶然的抱怨变成一种习惯性的抱怨。习惯成自然了。

杀机的生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刚开始时,一个人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或者别人的反应不符合他的愿望,他就开始指责别人,这就从不知道不知道变成了知道不知道。他用这种方式、手段或武器去“解决”问题,因为爱抱怨和批判的人往往将之作为解决问题的办法,抱怨过了就当解决完了。这实际上是一种惰性,是把抱怨作为一种替代性的满足。一个人的才能应该表现在如何解决问题上,但是爱抱怨和批判的人会产生一种误会,以为一个人的才能表现在他能不能指出问题上。

从不知道不知道到知道不知道,再到知道知道,然后去发展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最后就变成了不知道知道。当它成为一种习惯以后,就不容易意识到自己喜欢指责别人,这就变成了一种习惯性杀机。养喜神也是这样。

内心的杀机是一种力量,其释放一般会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表达出来,把力量加在别人身上,

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必然就有反作用力,你打出去了,别人就会打回来。这实际上就是自作自受。

另一个途径是不表达出来,在自己内心里面厮打,其杀伤力更大。杀机太重的人,自己总是充满批判、抱怨、鄙视和否定,自己越来越看不惯自己。加上外界的刺激,即使是正面的刺激,也会产生过度的反应,比如经常会把别人的表扬当成讽刺。所以有的人对别人总是不满意,实际上是自己对自己不满意。

清末民初的劝善家王凤仪反复强调,当人们内心有怨、恨、恼、怒、烦等情绪的时候,首先会伤到自己的身体。他认为身体的病痛来自于内心的阴影或心里霉菌的滋生,内在的病痛与外在的烦恼也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手脚疼痛是与下属或子女之间的关系有问题,头痛是与父母或领导的关系有问题,而背痛是因为一个人做了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伤害了自己。当然,他这些说法科学依据不足,但我们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一个人心有杀机,必然会唤起周围环境中的杀机,最终会伤及自身。

下面的故事也印证了这个道理。主人公是一位企业家,最初和弟弟一起创业,是做小家电的。事业是哥哥开创的,弟弟无论是智力、仪容仪表还是口才都比哥哥逊色,见识也逊于哥哥。但是,哥哥有个习惯不太好,就是爱指责、爱抱怨、爱批评。公司运作了一段时间以后,由于竞争激烈、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善,哥哥就不停地抱怨,说小家电不是人做的。他天天不分场合地说,在公司开会的时候也把这种负面情绪传递给员工。结果,就像咒语一样,他越这么说,公司的经营状况越糟糕。最后,他完全绝望了,不想干了。

哥哥就问弟弟愿不愿意干,如果愿意,他一分钱不要,把股份全部转给弟弟,然后就这样逃走了。弟弟虽然智力、口才等各方面都不如哥哥,但弟弟有一个优点,就是为人和善,非常虚心,看问题的时候经常从正面来看,习惯进行正向思考。面对哥哥扔下的烂摊子,弟弟觉得既然要做,就不要老去想那些不好的东西。哪儿出了问题,就赶紧解决,不上纲上线,不听风就是雨。实际上,在企业经营状况不太好的时候,切忌联想太丰富,否则真是一天也干不下去。如此,弟弟逐渐看到了哥哥没有看到的很多机会,几年以后,这个公司竟奇迹般地活过来,并且成长壮大了。

后来,哥哥回来的时候说,真没想到还能把这个企业做起来。我见过兄弟俩,他们的性格和气质还真是不一样,差异非常明显。从哥哥的身上一眼就能看出那种不耐烦、批判和指责的劲儿,那种追求速成、速胜的想法显露无遗。

中国有个说法叫“相由心生”,一般人认为这个“相”指的是长相,究其原意,“相”来自于佛家,指的是人内在心法的外化,是说一个人外在的世界。所谓境由心造,就是说我们的世界是由我们的心法决定的。同样一张X光片,县医院、市医院、省医院的医师看,发现的问题可能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人们内心的知识体系不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与我们内在的心智模式有关。

我一直搞不清楚为什么有些人宁可起大早去协和医院排队,也不愿意去其他医院。医疗设备都差不多,医生学的东西也都差不多,为什么医院之间的差别这么大?后来我从一个医生朋友那儿了解到,医学远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那种科学,与其说它是科学,不如说它是技术或技艺。作为一种技术,它就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问题,医生的医术之间差别大,根本的原因并不在于他们在医学院多学或少学了什么知识,而在于医生在长期行医过程中,有没有形成那些不好用文字表达的隐性知识。

面对一个病人,医生能否诊断出最重要的病因,这恰恰是由隐性知识所决定的。大医院的优势在于,它有很好的会诊机制,遇到疑难杂症,它能够集中专家力量共同分析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大家每天看天气预报,可能觉得那与大气物理什么的相关,一定是非常科学、有规律可循、可重复验证的。其实不是这样的,通常是找好几位专家对一张卫星云图进行“会诊”,比如五位专家中有三位说会下雨,另外两位说不会下雨,那么降雨概率就是60%。你可能没想到,连天气预报这种看起来很科学的事情也需要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支持,它是“会诊”的结果。

这跟喜神和杀机有什么关系呢?喜神和杀机说到底是两种思考方式,由于人们的心智模式不同,偏好也就不一样,而这决定了要素的取舍,最后会影响到结论。如果处于“杀机”心态中,你看到的就都是这件事干不下去、这个活儿不是人干的,你所看到的一点儿都不假,因为这些要素都是真的。但如果你能用另一种心态来看,最终的结论可能截然相反。降水概率是60%还是40%,取决于一个人所持的心智模式。

我们已经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话题进行过多次探讨了。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始终保持积极正向的思考,这对于做人、做公司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每天看到的都是行业的机会、同事的优势和优点,他就懂得把握机会、获得同事的支持。如果他总是看到一个行业的风险、员工们的失败或错误,那么事业就会越做越小,越走越低。

梁冬|正安中医创始人。摘录|《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