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与疫情中的意大利深情“拥抱”

一个月前,意大利学者在街头送“抱抱”

一个月后,中国学者把遥远的支持送到意大利

中国学者与疫情中的意大利深情“拥抱”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防控进入了关键阶段,而世界各地也纷纷发出疫情的新消息,一群曾经在意大利学习交流访问的艺术家和学者们,从全国各地汇聚到网上,伸出互助之手。

著名学者肖云儒也在其中,凝聚成另一条血脉相连的心中丝路。

米兰人给当地华人送“抱抱”

肖云儒视频“严厉告诫”

尚在庚子早春之际,著名学者肖云儒就收到了意大利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主席梅毕娜教授从意大利米兰发来的微信和视频,她向处在疫情旋涡的中国朋友问安。她说,“我和中国的多年交往,和你们的相识,感受到了一个多么有文化的民族和国家。我那么想念你们,为你们担心。愿上帝保佑你们健康、平安。”

“那时的意大利还没发现疫情,米兰市民发起了‘拥抱中国’的活动,她用视频纪录了米兰人给当地华人华侨送‘抱抱’的镜头。”肖云儒讲述:“我赶紧打过去视频电话,感谢米兰朋友的热情,也‘严厉’告诫,千万不敢拥抱,要尊重科学,更卫生的表达友情。”

提及梅毕娜,肖云儒介绍,她是位汉学家,一口流利的汉语。数十年间为中意文化交流牵线搭桥。“前几次来中国,我建议与她以对谈的方式,完成一本‘中国知己谈中国’的书。在北京、西安前后整整谈了三天半,整理出书稿《地球之虹:一位意大利人眼中中国50年变迁》,荣获了中宣部‘外国人写作中国杰出创作奖’。”

梅毕娜教授疫情期这样传达 意大利唯一的“病毒”一一美

梅毕娜教授现任意大利米兰圣心大学汉语语言与中国文化教授、意大利-中国“一带一路”交流合作中心执行主席、意大利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主席。 “她从小向往中国,10岁时用零花钱买的第一本课外读物,就是关于中国的书。1970年代起,先后两次来中国留学,在北京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的校园里留下了青春的倩影。对谈中,我们曾一道唱起了那个时代流行的歌《浏阳河》,你一句我一句回忆当时的大学生活:在京郊农村参加‘社教’,唐山大地震中的防震棚,还有去大寨参观‘七沟八梁一面坡’⋯⋯”

年逾古稀的梅毕娜依然充满活力,出版了《易经研究》《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多部著作,主持圣心大学的汉语中心,培养一批一批汉语人才。但她还是时常感叹:“中文人才远远不够用呀”。近期,意大利的疫情也呈蔓延之势,米兰一带更为严重。“我再三要她严隔离、多休息,她却给我发来一组照片,题目叫《意大利唯一的“病毒”一一美》,打开来是几十幅意国风光照,美丽至极阳光,海水,游艇,城市风情和快乐的人们!我微信发过去唐.王昌龄《长歌行》中的名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环球本来同凉热共命运 遥远的“拥抱”抵达意大利

国内疫情控制良好,但意大利却接连告急。

“前几天,意大利友人米兰圣心大学教授、汉学家梅毕娜女士来电,说因意大利、尤其米兰疫情严重,N95口罩短缺,希望我能帮助联系中国朋友支持。”

在肖云儒的手机短信中,华商报记者看到梅毕娜的信息:亲爱的中国朋友,米兰的NIGUARDA大医院的病人是意大利最多的,现在医院的口罩不够,非常需要FFP2口罩,但医院不能买,我问你们有办法从中国寄过来量FFP2口罩,但不要寄给我中心,而是直接寄到医院,我会告诉医院地址,告知负责这个事情的人,医院的负责人会和你们直接联系!谢谢你们的热情照顾!梅毕娜”。

肖云儒说,他在朋友圈中立即发了这个消息,很快收到许多热心朋友的关注。先后有西安、北京两地王启文、李瑛、赵琦、斯岐生等朋友、商家和企业家热心表示愿意帮忙联系。“ 考虑到运输时间的快㨗和出入口岸手续的简便,最后拜托中国-罗马尼亚陕西商会副会长,我们的宝鸡乡党赵琦先生落实解决。”

肖云儒告诉华商报记者:“赵琦先生来电,支援口罩和其他医用物资已直接从罗马尼亚发货至米兰。梅毕娜教授随后也来电,说医院己收到口罩,感谢中国朋友! 特向赵琦先生表示感谢,向所有关心此事好友人表示感谢!”

梅毕娜在肖云儒的微信中留下这样的语音:“肖老师,你好。是这样子,意大利情况啊,很危险啊,尤其是米兰。米兰每天都有几百人死去了⋯⋯我讲不下去啦……我现在博洛尼亚,另外一个城市,这里好一点。因为我跟我哥哥在一起。我告诉你,你的朋友从罗马尼亚安排寄过来的五千个口罩,我已寄到那个医院了……另外,我现在都在家里,当然我很忙,忙的是帮助米兰和意大利那个最大的医院,接受一些捐赠的东西,从中国来的赠送的东西。其中有你们的那个罗马尼亚的朋友赠送的口罩。寄的非常非常好,我们非常高兴。不过情况现在真的是好可怕的。谢谢你,我现在能看到你的文章,非常非常感谢你。希望一切都好啊……我很好,我没问题,我哥哥也没问题啊,不过整个情况不好……”

作为中国学者,肖云儒曾以七十余的高龄数次走过丝路,在丝路上结交了无数异国友人,学术交流传播,在这次全球疫情中,也不不遗余力地具体推进着捐助活动。

一个月前,意大利学者在街头为当地华人送上精神支持,在当时各种并不友好的舆论之下,送“抱抱”活动温暖了异乡华人的心,一个月后,中国学者把遥远的“拥抱”送到意大利,表达着友谊之心。

“这就是在生存和发展面前的民心相通、人类一体。环球本来同凉热、共命运。我们和丝路各民族的友谊和感情不就是如此吗?已经生根发芽,一定会绿树成荫。”

肖云儒又讲述了一些捐助细节后,这样说:“这些友谊已经融聚为一带一路上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更会孕发、结晶为心之流、情之流、爱之流、共有的生命之流。这是比物流更深沉,更恒久的东西,是会植入人生记忆、历史记忆的东西。这种可以再生、复壮的文化密码,终会日渐植入不同民族的精神基因之中。祝愿意大利、欧洲 和全球在疫情中渡过难关,早日向好发展!”

华商报记者 王宝红 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