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軍隊文職專業科目備考:南宋金(歷史學)

(一)南宋與金的和戰

  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於1127年五月即皇帝位於應天府(河南商丘),改年號為建炎,是為宋高宗。後來高宗又定都臨安(浙江杭州)。史稱此後的宋朝為南宋。

  南宋政權建立初年,由於金兵的嚴重威脅,不得不起用抗戰派代表人物李綱為左相。那時,河北、河東的軍民紛紛組織義軍抗敵,多的幾萬人,少的也有上萬人。宋政府南逃以後,金朝又分路向山東、河南、陝西進攻。這時北方義軍在敵後更加活躍,到處打擊金兵。這些義軍的抗金活動,牽制著金兵的南下,也使金朝在北方的統治不能穩定下來,因而幫助南宋政府保住江南的半壁河山。

  1129年初,金兵又分路南下,宋高宗等人倉皇渡江逃往杭州。十月,金將兀朮領兵十萬分兩路渡河,長驅直下。宋高宗又從臨安奔越州(浙江紹興)、明州(浙江寧波)。1130年初,高宗再從定海(浙江鎮海)乘船逃往溫州。金兵下海追趕三百多里,遇大風雨被南宋水師打敗,才引兵遁去。金兵北退後,宋高宗才北返越州。1131年改元“紹興”。1132年正月,南宋朝廷才在臨安府安頓下來。1138年,南宋決定與金議和,正式下令定都臨安。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與金於書面達成《紹興和議》,兩國以淮水一—大散關為界。

  宋割讓從前被岳飛收復的唐州、鄧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進貢銀廿五萬兩,絹廿五萬匹。宋高宗希望把生母本人和徽宗的遺體接回,答應金殺岳飛。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趙構和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岳飛與其子岳雲、部將張憲於臨安(今杭州)。《紹興和議》立刻實現,宋高宗生父徽宗的靈樞和生母韋氏本人被送回南宋。宋高宗以向金國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回了東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在“紹興和議”以後的半個多世紀中,宋、金之間雖不再連年進行激烈戰爭,但小戰還時有發生。較大戰爭也發生過三次,戰後又訂有“和議”。嘉定和議後,宋、金兩國都日益衰弱,無力再發動戰爭。

  (二)金的政治與經濟

  金在建國之初,是奴隸佔有制社會。在滅遼和北宋以後,尤其是於貞元元年(1153年)遷都燕京(號中都)後,疆域大為擴展:東至海,西逾積石(今青海貴德西),北達外興安嶺,南抵淮水。廣大先進地區的影響,使女真社會逐漸向封建社會轉化。在此期間,其政治、經濟制度都在發生重大變化。

  金朝初期全面採用遼朝的南北面官制,同時奉行兩套體制,但自熙宗改制以後,就逐步棄用了契丹制,全盤採用漢制。政治體制的一元化,是金朝強大的一個重要原因。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九月,“改燕京樞密院為行臺尚書省”,漢地樞密院是作為雙重體制中的一元而存在的,而行臺尚書省則只是中央尚書省的派出機構。這兩件事情的發生,標誌著二元政治的終結和金朝政治體制的一元化。

  金朝的社會經濟,開始是以奴隸制為主,後來封建制經濟所佔比重不斷增加,大約至章宗時期,已佔據了統治地位,猛安、謀克戶的上層逐漸變成坐食地租的封建地主,一般的猛安、謀克戶則逐漸成為自耕農民,封建的生產方式在全國普遍確立。由於生產關係的進步和金政府獎勵農耕政策的實施,曾遭到破壞的北方農業生產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發展。

  (三)南宋的社會經濟

  南宋初年,戰亂頻仍,南方經濟凋敝。紹興和議後,南方較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遷,為南方增加了許多勞動人手和提供了一些先進技術,使南方的自然資源得到開發利用,社會經濟迅速恢復、發展。

  南宋時,南方的水利事業有所發展。圩田的數量和規模也有擴大,南宋的農田面積在不斷增加。南宋第一位的糧食作物是水稻,其種植已遍佈南方各地,品種多至一百幾十種。早熟豐產的占城稻繼續推廣,大大提高了稻米的產量,江浙地區是當時的主要稻米產區,因而有“蘇(州)湖(州)熟,天下足”的諺語。

  棉織業的發展是南宋紡織業最重要的成就。當時棉紡織業最發達的地區是雷州(今廣東海康)、化州(今化縣)、廉州(今廣西合浦)等地。南宋出現了許多著名的瓷窯。如臨安鳳凰山下的官窖,產品精美,為時人珍愛。北宋時已很有名的哥窯和弟窯(又名龍泉窯)在南宋時,所制瓷器又有進步,青瓷上帶有碎紋,稱“百圾碎”。江西景德鎮的制瓷業更有發展,窯區從市內擴大到郊外數十里處,有官、私窯三百餘座。制瓷技術吸收各地名窯特長,瓷器以“影青”最著名,質量和工藝水平在全國名列前茅。南宋的印刷技術又有進步,印刷業也有新的發展,一些官府、各地書院、州學、郡學以及不少官僚士大夫競相刻書,社會上出現了許多書坊。

  南宋時期,有許多大城市,如臨安、建康、鎮江、平江、泉州、廣州、江陵、潭州、成都等,都日益繁盛。

  (四)南宋階級矛盾尖銳化

  南宋初年,宋金戰爭激烈,人民流離失所,大批土地荒蕪。南宋政府趁機把大量荒地圈為官田,再把它們賣給或賞賜給文臣武將。南渡的皇室、官僚和地主們拼命掠奪荒地或私田,南方土著地主也極力強佔農民的田宅。這樣,土地兼併愈演愈烈,嚴重程度遠遠超過北宋。農民們還要向政府提供繁重的賦稅。南宋初年,為應付戰爭需要,各種名目的臨時性雜稅、雜徭也紛至沓來,百姓苦不堪言。待到南宋的統治穩定之後,統治集團整日花天酒地,奢侈無度,對人民的剝削更加殘酷。

  南宋時期,土地的高度集中,地租的沉重,賦稅的繁苛,使廣大人民的生活極端困苦,因此,階級矛盾尖銳,南宋一代有大、小農民起義二百餘起。其中最著名的是南宋初年的鐘相、楊麼起義。當時,金兵南侵,生靈塗炭,南宋政府又不恤民情,誅求無厭,人民走投無路,紛紛舉行起義。鐘相、楊麼起義長達六年之久,給南宋政權以沉重打擊。鐘相提出的“等貴賤,均貧富”的口號標誌著中國古代農民革命的歷史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五)蒙古國的建立與金的滅亡

  鐵木真於1201年至1204年間,先後征服了札答刺、克烈、乃蠻等部,統一了蒙古草原。從此,“蒙古”一詞成為各部的統稱。1206年,蒙古各部貴族共同推舉鐵木真為全蒙古的大汗,尊稱為成吉思汗。國號蒙古汗國,亦稱大蒙古國。其疆域東起興安嶺,西至阿爾泰山,南至大青山,北達貝加爾湖。

  1229年正式由窩闊臺繼位,是為元太宗。此後蒙古再度對付金朝,1230年窩闊臺汗發動三路伐金,窩闊臺汗率大軍渡黃河直攻汴京,斡陳那顏率東路軍走濟南,其四弟拖雷率西路軍自漢中借宋道沿漢水攻打汴京。1232年拖雷成功迂迴至汴京,金哀宗派完顏合達、移刺浦阿率大軍阻擊於鄧州。此時窩闊臺汗率大軍渡河,並派速不臺攻汴京。而完顏合達急率軍北援汴京,與拖雷率領的蒙軍於三峰山(今河南禹州市東南)發生三峰山遭遇戰,金軍精銳潰敗,名將張惠、完顏合達、完顏陳和尚與移刺浦阿先後戰死、被俘殺。蒙軍圍攻汴京,迫使金哀宗求和。而後金廷殺蒙古使者,蒙古再度圍攻汴京。

  金哀宗堅持至年底放棄汴京,東遷歸德府(今河南商丘市),汴京守將崔立降蒙。蒙將史天澤一路緊追不捨,金哀宗逃往蔡州,蒙古軍約宋將孟拱、江海率軍聯合圍攻。1234年正月蔡州炭炭可危,金哀宗不願當亡國之君,將皇位傳給統帥完顏承麟,是為金末帝。此時蔡州城陷,金哀宗自殺,末帝死於亂軍中,金朝覆亡。

以上是2020軍隊文職專業科目備考:南宋金(歷史學)的全部內容,更多軍隊文職備考資料,軍隊文職專業科目備考,軍隊文職歷史學資訊請繼續查看:軍隊文職招聘考試網、軍隊人才網、安徽啊華圖教育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