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畫好 花鳥畫 中的“鳥”

鳥在國畫中算是很活躍的精靈,山水畫裡有它們的身影,花鳥畫中它更是主角,如何把這些精靈畫活呢?接下來一一的跟大家分析:

1.鳥類,屬脊椎動物,各類不一,為記述之便,常常將其全身分為七部分:頭、頸、軀幹、嘴、翼、尾、腳。

2.鳥類的頭部結構。

3.鳥類的頸部結構。

4.鳥類的軀幹結構。

6.鳥類的羽翼結構。

5.各種不同形狀的鳥嘴。

7.各種不同形狀的鳥類尾羽。

8.鳥足。

9.鳥類的體型,基本呈蛋形狀,它的動態變化,不外是頸、翼、尾和足幾個部分,而側面所看到的蛋形體型和正反面觀察到的圓形體型是不變的,掌握這一特點,禽鳥的動態變化上就能正確和多變地反映。

10.不同動態的禽鳥,採用不同的描繪順序,根據動態隨機應變。按實際經驗,不論任何動態,應該是先畫鳥的最前一部分,可以先畫背,也可以先畫尾,並可先畫腹,這樣容易正確掌握動態,有的還便於定位。

11.鳥嘴中間一線,是上下嘴殼的合攏處,此線較長,直至口角,而且近口角處略向下彎。畫時用筆略重,其線稍粗,因二線合一。上端嘴峰因有前額覆蓋,其線較短,併成弧形,用筆輕虛,使其有受光感,嘴底下一線,也因為下腮覆蓋,故線長短與嘴峰線相同。

12.鳥的眼圈,應畫得大些,眼珠點得濃點,因為眼睛是禽鳥整個精神表達的主要部分。

13.鳥的每一結構交接處,畫得不能太實,用筆要虛,使兩個部分銜接處有空靈感覺,特別是頸、翼、尾等活動部分,更須注意。

14.鳥的背部落筆稍重,使筆間色彩和水份能充分滲透紙面,一方面加強其厚度,另一方面使筆間水色減少,在以放射形法撇出背羽時,筆端的水色也越來越淡而少,這樣充分表達出羽毛的蓬鬆柔和感。

15.鳥的腹部,一般色彩要比背部略淡,用筆應輕鬆,才能表達出腹部柔軟的特點。

16.鳥的翼部,可將畫背羽的色彩未盡之筆,復蘸墨色來畫,在畫前後復羽和撥風羽的過程中,能自然顯露出明暗陰陽面、羽色變化真實感和與背羽色的協調。

17.鳥的尾部,不宜另蘸墨色來畫,否則過於笨重,缺乏輕盈和動感。可以用畫翼羽色的筆,順手添上尾部,有意外的藝術效果。

18.鳥的足部,可以根據各類禽鳥的色彩直接畫出,也可以再上面加點,以示鱗狀皮質,大型的禽足,沿可勾勒出角質鱗狀。

19.一般畫花卉,筆間水份較足,顯示出雨露初斂、生命力旺盛。但添補禽鳥時,筆間水份應減少,使既見羽毛的松靈,又不至於滲化而失形。

20.雙足立於幹梢,應向兩側分開,不宜靠攏太近,會失去鳥的軀體平衡。

21.張翼飛行,兩翼同時啟動,上下動作一致,軀後之翼,由於部分被背腹遮擋和加上透視關係,應短於軀前之翼。

22.數鳥相聚,應注意正反、參差和集散的變化。

一、喜鵲:象徵著喜慶、吉祥、幸福、好運。

二、鴛鴦:出雙入對的是愛情的象徵,有著只羨鴛鴦不羨仙的美譽。

寫意畫法用筆要簡,以少勝多,雄鴛鴦的冠羽用重墨畫,幹後可罩頭青或石綠,頸部羽毛可用顏色直接畫(赭紅、朱磦蘸胭脂均可),也可先以淡墨疏疏畫幾筆,幹後再以朱磦或胭脂重畫(顯得厚),胸用胭脂調墨點,胸兩側的弧形紋用重墨一筆寫出,腹側可以赭點染,趁溼畫紋,銀杏羽可先勾再染粉黃,少加點赭,或用粉黃蘸赭(或用朱磦加墨)直接點染。初級飛羽用重墨點,背用中墨點。尾與初級飛羽均用重墨點。嘴與腳均勾後染紅,或直接用紅(硃紅)點染,背上有時可罩石綠。

雌鴛鴦主要用墨點胸腹,可以兼用勾法,幹後加染些淡墨,在背部(或再罩點三青)、胸部、腹部染白。嘴爪均用三青點染,或先勾再染。

鴛鴦與野鴨外形比較

鴛鴦與野鴨的筋肉骨骼基本一樣,只是鴛鴦的某些羽毛變化較大,所以顯得很特別。

如何進行姿態變化(1)

從一個姿態轉變到另外幾個姿態的練習方法:可以先從變化較多的頭部開始,可先用透明紙將身軀描出,再將頭部錯動著變化一個位置,就可畫出另外一個姿態,等到熟練之後,可以再進行難度較大的變化。

如何進行姿態變化(2)

雌鴛鴦稍微作了一些變形,是參考羅紋鴨處理的。

鴛鴦寫意畫法示範步驟

三、翠鳥:

代表忠貞、平靜安寧、和平與繁榮,也是收穫和好運的象徵。

寫意翠鳥的畫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