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入门:CO-IP--蛋白互助的经典方法

蛋白相互作用在信号通路研究中较为常见,经典的方法有:CO-IP、GST-pulldown、酵母双杂交系统。相较于酵母双杂交、pull down等方法,CO-IP之所以能成为蛋白互作的经典方法,是因为--它捕获的蛋白互作发生在所研究的特定组织细胞内,保存了互作蛋白及复合体的“

内源”状态。



一、注意事项:

(1)细胞裂解采用温和的裂解条件:不能破坏细胞内存在的所有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多采用非离子变性剂(NP40 或Triton X-100)。

(2)使用对照抗体:

单克隆抗体:正常小鼠的IgG或另一类单抗

兔多克隆抗体:正常兔IgG

(3) 确保共沉淀的蛋白是由所加入的抗体沉淀得到的,而并非外源非特异蛋白,单克隆抗体的使用有助于避免污染的发生;

(4) 确定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是发生在细胞中,而不是由于细胞的溶解才发生的,这需要进行蛋白质定位来确定。

(5)要确保抗体的特异性,即在不表达抗原的细胞溶解物中添加抗体后不会引起共沉淀;


二、常见问题

(1)protein的选择

注:protein A的载量高

Protein G可以结合更多种属和亚型的抗体,并且结合力更强

二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


(2)细胞裂解液的选择?

为了保持目的蛋白本身及其互作蛋白、复合体的天然状态,不遗漏互作蛋白信息,CO-IP样品的蛋白提取应该注意:不使用SDS、Sodium deoxycholate等去离子型去垢剂,不能用尿素、硫脲等强变性剂,也不能经过丙酮/TCA沉淀等导致蛋白变性的有机试剂处理。只能使用如1%的NP40破坏掉细胞膜,获得胞浆蛋白,1%的TritonX-100破坏核膜,获得核蛋白。


尽管CO-IP作为研究蛋白互作经典方法之一,仍有一定的缺点:(1)可能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2)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可能有第三者(间接结合)在中间起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