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是流行的知识越是没有价值

著名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其畅销书《未来简史》中提出的:“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是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知识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用一句浅显的话来说,一种知识一旦被一个人掌握,这种知识对于他的价值就迅速的变低了。

假设你是一个原始人,在你不知道“喝生水会导致生病”这个知识之前,这个知识的价值是非常高的,因为它可以让你不生病。但是如果你不认为它是一个知识,它不能改变你喝生水的行为,它就没有用处。

而一旦你通过思考和实践,发现它确实是一个知识,并且从此改变你的行为,只喝烧开的水,那么这个知识对你来说,反而又没有太大的价值了。具体而言,就是因为“喝生水”这个前提不存在,“喝生水导致生病”这个知识点也就失去意义了。

所以,知识是一种会“过时”的东西,它有着一个独特的生命周期。一开始,它在大多数人眼里都是某种奇谈怪论,却无法落地产生实效,但恰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它是最有价值的。而到了最后,它又变成了所有人习以为常的东西,变成了某种正确的废话,连提起的必要都没有了。如果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把水烧开了喝,说明“喝生水会导致生病”在大多数眼中是一种奇谈怪论;可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把水烧开了再喝时,即便大家都遗忘了“喝生水会导致生病”这个知识,也不会给现实造成任何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迭代越来越快,同时知识传播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知识的生命周期正在不断缩短。假设你能从现在穿越到30年前,仅仅依靠你作为普通网民所掌握的互联网知识,你就完全可能成为另一个马云。可是,如果一个古代的人穿越到30年前,会发生什么呢?可以想见,他所掌握的知识不会与其他人有太大的不同,并不能给他带来额外的价值。

在过去,一个知识的生命周期可能是300年;到了现在,一个知识的生命周期可能就只有30年了;而到了未来,一个知识的生命周期则可能会缩短到仅仅3年,甚至3个月或3天。所以说,知识一种越来越容易过时的智慧,为了应对这种挑战,我们必须终身学习,尽可能不断掌握新的有价值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