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如果說BBA故障率遠高於兩田不省心,那它們貴的原因是什麼呢?

CD騎豬追摩托


這個問題我回答最專業!

駕駛體驗德系車最好,來得最快,最有感覺。日系最簡約也就質量最可靠,但是沒有任何體驗,唯一值得表揚的賣點體驗就是質量穩定性,但是這個東西要過五六年才知道。有錢人換車比換衣服還快,所以都喜歡體驗新科技,新材料,新智能,這些體驗一般都最先在德系美系車型上,當然新鮮的東西往往也最貴。


魑魅魍魎67638677


在汽車行業從業十幾年,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在幾家國際主流大廠中,只要不是完全的設計問題,故障率其實都差不多,大家也都按照6倍sigma進行質量控制的,所謂的故障率排行,沒有多大的參考價值和意義,很多都是一些機構搞的,很多時候目的在於賺錢;

第二,一般情況下主流大廠對於車子的設計壽命都是按照3-50年來的或3-50萬公里,所以只要做好常規保養,沒有非常惡劣的行車環境和使用習慣,車子都可以開這麼久,沒有問題,比如我朋友一輛銳志開了10年,11萬公里,基本上常規保養,另一個同事的經典福克斯開了12年,17萬公里,依舊好得很,除了油耗高點;

第三,汽車的故障率也與新技術的使用有關,比如德系美系習慣用更激進的技術,對技術的探索和應用樂此不疲,比如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大規模獵裝,更多電子產品元器件的列裝,這些都是易產生故障的,比如與溫度有關,與氣壓有關等,但這個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故障,如果你用自然吸氣發動機+手動擋變速箱,開30萬公里問題也基本沒有,我親戚的長城C30開了這麼多年也沒問題;

第四,不要對任何一種國別產品過度迷信或者過度排斥,德繫有德系的好,日系有日系的好,美系也有美系的好,他們的特點源於他們本土的資源和文化環境,日本資源匱乏,特別注重成本和使用成本,車子的設計本就是家用化居多,對重量、內飾等的一切設計都是圍繞這個來,美國由於地大物博資源豐富,油也很便宜,車子的設計一定程度上是過度的,設計之初也沒有太多考慮油耗,所以美系車給人感覺是開起爽,用料紮實但不夠精緻,油耗也稍高,德系就技術上說,是最突出的,很多核心電器元件、控制系統都是德國公司,比如博世,比如工裝供應商HELLER、GROB等。


汽車人侃汽車


品牌價值。

BBA就是汽車高端品牌的代名詞。賣得貴就是因為牌子硬。有錢人就願意買個不一樣的,跟汽車的功能沒關係。

另外,德國車畢竟是汽車鼻祖,技術還是不一樣。尤其是跑高速的時候穩定性特別好。我在德國租了一輛大眾的高爾夫,跑180的速度抓地感很棒,比豐田凱美瑞160時的穩定感強多了。

我們沒錢的,買個豐田開著也不錯,的確是沒有什麼毛病。不過,我還是買了大眾。怎麼樣還不知道,剛上手。


藏馬山


紳愛車,願每個人都擁有自己所愛的。

如果說BBA故障率遠高於兩田不省心,那它們貴的原因是什麼?、

還記得2019年美國可靠性排行榜嗎?雷克薩斯第一,豐田第三,寶馬第七,奧迪第八,奔馳十一,本田十七。除本田之外,沒有如果。豐田的質量相對而言比BBA要好,數據可以證明。那麼BBA那麼貴的原因是什麼嗯?

一,定位

豐田定義為日本汽車製造公司,本田定義為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廠家,也是十大汽車廠家之一。奧迪奔馳寶馬定義為豪華汽車品牌。定義人群不一樣,自然價格也會不一樣。豐田這個品牌比較特殊,低中高價格車型都有,不過用戶人群普遍還是針對工薪家庭。本田也是一樣。奧迪寶馬奔馳定義高,價格自然也高,目前主流車型A4,3系,C級最便宜的廠方指導價也要28萬左右。但是由於市場細分需求,BBA價格一再落低,A3,1系,A級也開始推出,價格普遍在15-20萬左右。不過豪華品牌的旗艦車型價格也是非常昂貴的,因為要對得起豪華的頭銜。

二,用料

用料對比豐田本田要好很多,因為價格上去了。用料這個方面就是和廠方指導價掛鉤的,本田思域15萬的內飾用料和奔馳C級35萬的內飾用料能一樣嗎?如果一樣的話,奔馳早就被罵死了,因為現在的人不傻,不會為了一個LOGO去選擇一個品牌,更重要的還是品質。

三,技術先進

為什麼說奔馳寶馬奧迪技術先進嗯?主要是德國人喜歡把最新的技術搭載在BBA上面使用。像奧迪的全觸屏MMI系統,四輪轉向技術支持,48V輕混技術支持等,這些技術率先會用在奧迪上面,不會率先用在大眾上面。

其實大眾的想法也是非常正確的,汽車貴的概念就是要汽車質量好,品質好。雖說BBA的可靠性相對而言沒有豐田好,但是德系給你的品質是豐田帶給不了的。

感謝大家瀏覽,更多精彩在紳愛車。

大家對此有何看法,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討論。


紳愛車


我是某汽車集團的市場部員工,從事汽車產品的營銷傳播工作多年,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說到東西貴,奢侈品你說貴不貴?!材料費,加上加工費的成本才多少錢,賣的又是多少錢?成本的30~40倍吧。它們貴的理由又是什麼?當然是品牌了!

我們再來系統的分析一下BBA為什麼會貴,貴的原因又是什麼?

影響價格,也就是賣得貴的因素,質量只是其中的一個維度,主要的還是品牌因素,還有所用的材料因素。

首先,從你關注的質量因素分析。

其實各品牌的品質質量相差不大的。我們可以看一下2019年車質網上的各車型投訴排行前50榜單。

BBA中的奧迪僅A4排名15,是所有車中排名最高的,但是奧迪的其他車型都沒有進入投訴榜前50。奔馳也僅1款C級進入前50,並且是47位。

在看看兩田。本田在前50中有3款車,飛度、雅閣、CR-V,其中飛度排名19位,是第二位的。豐田也有3款,凱美瑞、雷凌、卡羅拉。

BBA中的寶馬就根本沒有上榜。

從榜單中你可以清晰的知曉幾個品牌的質量好壞了吧。

其次,我們說說品牌。

BBA三個品牌調性鮮明,品牌力基本旗鼓相當。奔馳以舒適性和豪華品質打動人心;寶馬以高動力性和操控感,受到大批寶迷追捧;奧迪則以時尚,科技感吸引了大批用戶。

奔馳是世界上的汽車鼻祖。歷史上奔馳一直都是做豪華轎車的,並且S級在百年來一直沒有斷過。

寶馬創立於1916年,百年來,寶馬逐漸由最初的飛機引擎廠發展成高級轎車為主,飛機引擎為輔的集團。

奧迪也是德國曆史最悠久的汽車製造商之一,從1932年起,奧迪開始採用四環徽標。1985年,該公司正式命名為奧迪公司,1988年才推出V8(奧迪A8前身),所以BBA中,奧迪的豪車歷史是最晚的。

兩田中的豐田,1933年開始生產汽車的,1957年豐田攜帶皇冠RS進軍美國市場,主打價廉物美,一舉在美國市場佔據前三位置。然而,豐田品牌向上發展卻受到強大阻力。因此在1983年,豐田開始推出高端品牌雷克薩斯,1989年才推出第一款車雷克薩斯LS400。

而本田公司剛成立時一直生產發動機,之後是生產摩托車,本田首先是憑藉摩托車佔領美國市場的。到了1969年才開始生產轎車,同年進入美國市場。主打的是小型、節能。與豐田相同原因,1986年本田推出高端品牌Acura謳歌。

因此BBA是自身帶有豪車屬性。而兩田則沒有豪車屬性,僅是兩個普通中擋汽車品牌。

然後,我們從用材分析。

從用料上,我們以內飾為例,BBA的用料,相比兩田要好很多,檔次也要高很多。

我們再從看不見的零部件品質來說。這裡我們舉一個例子。豐田下面有雷克薩斯、豐田、大發三個品牌,分別對應高中低三個檔次,相應的零部件標準也分為三個檔次的。某零部件供應商,提供某個元器件,進入豐田公司進行檢測,按性能高低被分為三個檔次。其中達到最高標準的,提供給雷克薩斯使用,第二檔給豐田,最低檔給大發。

用材不但有看得見的材質,還有看不見的材質。豪華車與普通車用的材質當然不同了。

綜合上面的分析,你還會質疑BBA賣得貴了嗎?

各位朋友,你們贊同我的觀點嗎?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發表你們的言論~~

有興趣的童鞋可以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討關於汽車的那些事!


車車哈哈


開了這麼多年寶馬7系,十年了的車壞了三次,一次防盜系統鎖死,電路故障,維修費用兩千,第二次變速箱電路板故障,維修費用五千六百,第三次水管爆了引起高溫,維修費用一千一百。十年總維修費用沒有過一萬,每一萬公里保養一次,費用860,不知道兩田如何,沒有開過,也從不考慮,論舒適、操控、安全,我相信自己的選擇,如果要我十年的7系換臺全新的兩田,我感覺自己無法適應!


輕正醫學研究


BBA比“兩田”貴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問題。

BBA的故障率從來就沒有“遠高於”兩田

很多人認為日系車的可靠性是最好的,無論是豐田還是本田都是根本開不壞的。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本田和豐田的可靠性就一定好嗎?事實並非如此,我也經常見到在維修的豐田和本田車型,那麼這些被送去維修的車難道是因為車主的打開方式不對才造成這樣的原因嗎?恐怕未必。

任何車都是一臺工業產品,不存在十全十美的車型,只要是車就都會出毛病。不過從客觀角度來說,前些年,由於包括BBA在內的德系品牌,在新技術的使用上走得比其他車系都要快,所以相應的小問題就會多出一些,而相比之下,豐田還有本田這樣的日系品牌偏向於使用比較成熟可靠的現有技術,所以相應的問題就要少一些。前些年大眾剛開始推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時候,“燒機油”的問題不絕於耳,但是這些年隨著技術的進步相關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相反,本田在大範圍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之後問題不斷,前些時候的“機油增多門”“失速門”等等都會比較重大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恐怕再也沒有敢說日系就一定比包括BBA在內的德系車型省心了吧?

豪華品牌車型的車到底貴在何處呢

豪華車貴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首先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在豪華品牌車型上,我們更容易看見更先進的技術和更好的設計,當然了,這一切都是要你花錢來買的,例如無論是奔馳寶馬還是奧迪,他們的發動機技術都非常先進,奧迪有看家的quattro四驅,寶馬的操控很少有其他品牌能夠匹敵,而奔馳的造型和顏值在同級別車型當中也鮮有敵手。

另一方面,在任何領域都是有不同層次品牌來滿足不同類型的消費需求的,例如我們熟知的,一個LV的包包在空間方面並不比地攤上幾十塊錢一個的包包更大,但是其價格卻是後者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甚至就連超市裡賣的面紙不同品牌之間價格差異都很大,但你能說它們在功能方面有什麼區別嗎?

其實汽車領域也是同樣的道理,一臺BBA車型和一臺本田車型歸根到底都是一個交通工具,都能把你安全運往目的地,但是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決定了這些品牌和車型都有在這個市場上生存的機會,豪華品牌車型有了更高的品牌附加值,賣得更貴也就絲毫不足為奇了。


以上

當然,大家也可以直接點擊關注我的頭條號:@汽車三國 ,查看更多更全汽車資訊以及評測文章


汽車三國


我自己有三臺車, 分別是本田、別克、奧迪 ,都是SUV。

本田 別克都是15萬元左右 ,奧迪29萬,

價格不一樣不能比是吧? 根據某些人的理論:“車標值十萬,就是買個標的而已理論“,放在一起比也不過份,下面從幾個方面來對比下這幾臺車。

加速:奧迪7.2秒》 本田10.5秒》 別克13秒

燃油經濟性: 本田重1.2噸 6.8L 》奧迪重 1.6噸 8.2L 》別克1.4噸 9L

隔音避震舒適性:奧迪》別克》》本田 (本田花了三千元做隔音 +四條米其林輪胎)

對以上結論我相信90%的人是沒有異議的吧,那接下來討論下用車。

別克

老實說動力真的弱,就是有些光吼不走的感覺,發動機聲音有點大,但是跑起來了行車質感很好,可以說和雅閣有得一比,相當越級,曾經送有次我客戶去機場,路上她和我說這車還不錯,我說才十五萬她不相信。

小問題,方向盤掉漆皮,內飾異響,變速箱在低速有銜接聲(噠的一聲)

本田

省油!尤其跑高速可以去到5升的油耗。

動力初段動力還不錯,很靈敏的感覺,但僅僅是初段。

小問題:前排A柱那裡漏風,升窗戶到頂門框會變形,方向盤感很重很重,感覺沒助力,保養每5000要加一次添加劑(保養手冊裡寫的 但實際我是一萬加一次)

重點說一下,隔音和避震,買之前試駕銷售是開著音樂在好路上跑的,提回來後當開晚上我就開著我的別克和本田分別試,真的差別太大了,不是說分貝高多少,而是那種噪音太擾人。

發動機噪音從啟動開始,每踩一次油門那種粗糙的顆粒感馬上就來了。雖然CVT能讓這臺車在120KM/H 的時候把轉速壓制在2100轉,但是你只要想再加速,轉速就會輕鬆達到 3000 4000轉,真的很吵。

然後胎噪風噪讓整個車廂感覺是真的很吵,胎噪也是從低速開始就有的,很奇怪的感覺,你可以感覺到路上的每一顆小石子的傳遞反饋,震動到方向盤,油門踏板。

提車回來一個月就開始改造隔音,先是噴了12KG底盤裝甲,然後做了四門四輪隔音,接下來再換了個米其林,後面又花了幾百塊買了3M的雪麗隔音棉塞在駕駛前倉 、後備箱。 自我感覺沒那麼吵了,不過開了一下別的車一對比,感覺還是很吵!

在這裡我也勸各位想做隔音的別浪費錢,隔音這個東西重點在地盤的設計,不是你貼一些止震板,隔音棉就解決了,當我把底盤升起來的一刻我明白了!盤的連接設計襯套才是重點!

本田基本上全是用的金屬襯套把懸掛和底盤鏈接,而別克奧迪都是用”橡膠襯套“或者”液壓襯套“,可以想象一下,鐵皮門和橡膠門,敲起來哪個聲音大?

但是從耐用的角度來說,金屬襯套比橡膠襯套耐用多了,帶橡膠襯套的估計五年要換一次?

奧迪

動力強勁,操控舒適,這是我的第一感覺

2.0T配個溼式雙離合,加速感覺是拳拳到肉,開完後,感覺別的車都是軟骨頭,但要注意,之前開CVT的車主,不能再踩一下鬆一下油門這樣開,因為雙離合就是你踩多少是多少,低速下你你一鬆一放,整個車子隨你的腳的動作來, 你把它開到180碼也轉速不過3000多。

操控舒適怎麼理解? 就是這臺車哪怕是一個女新手都會感覺很好開,方向低速輕盈,高速穩重,非常易於掌控,很快你就會像一個老司機一般,習慣單手控方向。150碼內真的是輕輕鬆鬆單手,我這個形容夠貼切吧?

隔音水平優秀,基本跑高速沒有太多噪音困擾,輕鬆交談。不過發動機在冬天剛起動的時候噪聲很大, 要水溫上來才好,急加速在2500轉左右有個不明顯的“吁吁“聲音,有人說是渦輪聲。不過這車普通開真的很難開到2500轉。

小問題:空調異響,就是某些時候會出再一種類似哨聲,反覆開關AC就好了,但是這個問題像比較普遍,4S給換壓縮機是德信和電裝(日本品牌)都一樣還是有幾率會出現。

對燃油敏感,小油站加過一次 出現故障燈,後面又好了。

說到奧迪有就會黑燒機油,2016後的奧迪都是三代發動機,燒機油的非常少見,我們車友群裡一千多個人,這個問題比沒人反饋過,基本就是空調異響、輪速傳感器、氧傳感器這幾點毛病。

但是話說回來,總體來說,低端老舊平臺的車質量問題反而會更少。

配置越機械越簡單越耐用。

故障率 單車《摩托《普通汽車《高級汽車

汽車越高級越複雜,涉及的東西和要求肯定是更加苛刻的。

我舉例,大眾滿大街跑的出租車,教練車,哪臺不是最低跑了50萬公里以上? 如果故障率高的話他們怎麼玩?

像本田買發動機送車,為什麼換渦輪後明顯故障率跑到前面去了?包括豐田新出來的這些技術,CVT故障以及最近頻發的機油增多大家不會視而不見吧?

基本所有的穩定都基於老舊技術,十多年不換代的代價來換取的。 豐田的穩定是犧牲性能為代價。 舉例大家經常說的熱效率最高的豐田2.5L 自然吸氣發動機,無論加速還是油耗都幹不過大眾那個1.4T ,更別說2.0T那些了對吧?

俗話說得好,又要威又要帶頭盔。。。。。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

想娶個漂亮老婆,又嫌她花錢,嫌她不幫你挑水砍柴扛煤氣。。。這本就是一件矛盾的事,重點在於你自己的取捨而已。




Admin668


誰說兩田的故障率低,看看八月份投訴量排行,不要再上兩田水軍的當了。



山青水也綠


都說女人如車,那車的某種特性和女人相似了。一般越是漂亮的女人基本都是越費錢的!而且脾氣大點。你上哪裡看到又漂亮又賢惠本分的女人呢?所以車也是這樣,豪車就是漂亮女人,你指望買個好車是省錢的?好車的性能及品牌就像女人的美貌,你得為此買單的 至於脾氣大點你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不是大到罵你祖宗刨你祖墳這麼嚴重,你基本都還是要個漂亮女人的,人性使然!所以那些跟我講豪車怎麼不省心咋滴咋滴,就是沒看透本質啊,你看幾個男人吹老婆多樸實無華,都是炫耀自己女人多漂亮的。再說了,ABB之類的豪車,僅僅統計數據說的故障率而已,實際感受不是真的就那麼高。就像漂亮女人脾氣大,但你要有個漂亮的,你會覺得其他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發個脾氣給人感覺在撒嬌,沒那麼誇張啊。所以買豪車第一位的不是它的多樸實,而是在名頭上及性能的優越感能否體現!而且豪車品質也不錯啊,就名義上故障率不如某某,就像美女都脾氣大,不好追一樣,只是大眾刻板印象而已,都是屌絲說的,有錢的看到美女都兩眼冒光哪有啥好不好追,只想擁有!當然如果既漂亮又樸實,那就完美了,可惜這世界沒有啥好事都讓你佔的,存在可能性太低了!所以不要老是拿豪車那名義上的一點點所謂故障率說事了,只能說明你想不明白看不透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