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察內心,穿越抑鬱——正念療愈

《正念療愈》

何為正念?

正念這個概念最初源於佛教禪修,是從坐禪、冥想、參悟等發展而來。它是有目的的、有意識的,關注、覺察當下的一切,而對當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斷、任何分析、任何反應,只是單純地覺察它、注意它。後來,正念被髮展成為了一種系統的心理療法,即正念療法,就是以“正念”為基礎的心理療法。通過這正念療法的練習,能讓我們的心更包容,更慈悲,心情更平靜,更加智慧的解決問題。


正念如何改變我們的狀態,進而改變我們的生活呢?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被情緒的問題所困擾,也有許多人會有意識地去學習情緒管理的知識,希望自己能夠不被情緒牽著鼻子走,而是能夠在問題來臨時,保持清醒的理智。

當興奮、恐懼、憤怒等情緒來臨時,你會及時感覺到嗎?還是渾然不覺,等到做出判斷或者反應行為之後才能“後知後覺”意識到?

情緒管理的首要步驟,便是要去覺察自己的情緒,進而接納自己的情緒。而正念的內涵,正是幫我們有意識地對事物進行不加評判的覺察,保持清醒地、如實地去觀察當下發生的一切。


何為“非評判”?

當我們吃東西的時候,我們會評判這食物好不好吃;

當我們聽音樂的時候,我們會評判這首歌好不好聽;

當我們買衣服的時候,我們會評判這衣服好不好看;

如果我們走路的時候聽著音樂,並且對這個音樂產生強烈的判斷“好聽極了,太喜歡了”,這個時候我們過度沉浸於這個念頭,可能就不那麼關注行走時的環境,真的有可能會撞到牆上或者踩進坑裡。

所以我們需要控制“過度的評判”,非評判在這裡面意味著“不被我們的評判牽著鼻子走”。


何為“當下”?

一類是我們內在的體驗:是指你內在的想法、念頭,但是別人無法知道你的這個念頭是什麼,除非你說出來,都是你私密的、內在的體驗。

一類是外在的一些現象:比如你耳朵聽到了什麼聲音,眼睛看到了什麼風景,鼻子聞到了什麼氣味,手觸摸到了什麼,味蕾嚐到了什麼......通過你的感官被接收到的就是你當下體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