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與李牧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嗎?事實證明他比李牧強在哪?

大馬哈魚12


同為“戰國四大名將”之列。非要把王翦和李牧分一個孰優孰劣是非常困難的。但如果要說王翦哪些地方比李牧強,這個話題還真就可以聊一聊。就我個人觀點而言,王翦有兩方面比李牧強。首先,王翦跟了一個好領導,這一點李牧比不上王翦。其次,王翦的自保之道明顯要強於李牧,否則為什麼王翦可以榮耀終老,而李牧卻落的一個悲慘結局呢!

王翦自小就喜歡軍事,後來秦始皇極為開始效忠跟隨侍奉秦始皇成為了秦始皇的親信。王翦是一個天才,可以說王翦是白棋之後秦國的又一個不可多得的大獎之才。王翦一身先是幫助秦始皇鎮壓嫪毐叛亂。之後統帥秦國大軍燕、趙、楚等國。尤其是楚國,那可是一塊硬骨頭。漢朝飛將軍李廣的先輩秦國名將李信就因為小看楚國大敗於楚國之手。秦國在吞併天下的過程中,功勞最大的就是他王翦,次之的就是大將蒙恬了。更難能可貴的是,王翦為人並不濫殺,戰國時期往往都是血流成河,但王翦卻一直極力避免造成過多的傷亡。

按理說王翦立夏如此大功,那麼武安君白起的悲慘下場就是王翦的前車之鑑。但王翦命好,跟了一個好領導。秦始皇應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沒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君主了。甚至就連李信這種經歷了慘敗,給秦國造成嚴重損失的將軍都寬恕了。可見秦始皇心胸之寬廣。更重要的是秦始皇對自己有十足的信心可以鎮壓這些驕兵悍將,畢竟秦始皇征戰天下還需要他們去盡力。但王翦此人非常懂得自保。王翦身為四朝元老,又戰功赫赫,其在秦國至上而下都十分受人尊重。但王翦明白激流勇退的道理。所以在他滅了燕國後,王翦就請求告老還鄉。秦始皇拗不過他就同意了。後來李信慘敗楚國後,秦始皇又請王翦出山征討楚國,當王翦滅了楚國後又要再度隱退,秦始皇再三挽留,但王翦堅決要歸隱田園。秦始皇無奈只能答應,所以王翦得以善終。

李牧身為趙國大將,一身經歷了兩個大的歷史時期。第一時期是李牧在對抗匈奴時期。儘管李牧並未完全取信於趙王,但趙王又不得不用李牧。因為除了李牧之外,其他任何人都無法防禦住匈奴人。而李牧一戰消滅胡族十多萬人,使得匈奴十數年間不敢侵犯趙國。第二時期就是李牧抗秦時期,同樣秦軍碰上趙國哪個將領都百戰百勝,只有碰上李牧被打的苦不堪言。甚至連王翦都沒能擊敗李牧,落的一個僵持階段。後來王翦使用反間計,重金收買了趙王的近臣郭開,讓他誣陷李牧勾結秦國。

果然李牧的領導趙王很不靠譜,所以派人去取代李牧的指揮權。李牧明知道趙王回饋,知道他是中了王翦的反間計。但李牧心懷趙國,所以他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理念拒絕了趙王的命令。趙王看到李牧拒絕接受命令就更慌了,他認為李牧真的叛變了。所以趙王設計殺死了李牧,李牧一死,趙國立刻被秦國王翦所滅。如果沒有趙王的昏聵不堪,或許歷史上還真的會出現王翦死磕李牧的決定性一戰。但名將李牧最終還是憋屈的死在自己人手中。可見跟對領導有多麼重要。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小小小百科全書


王翦,李牧,各居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分別是戰國末期秦、趙雙方的將領。在秦國一統天下的戰爭之中,山東六國第二個被滅的就是趙國,而當時身為趙國將領的李牧,卻在郭開的汙衊下,仗還沒開打,就死在了自家人手裡。由於李牧一生的戰役太過彪悍,又沒和王翦正式交過手,給了後人很多猜想,比如王翦是否跟李牧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或者王翦比李牧強在哪裡?

王翦的確是和李牧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李牧的名聲雖然沒有王翦那麼顯赫,但李牧相比於王翦也不賴。李牧在趙國北部邊境的時候,曾以16萬多的兵馬,殺死匈奴十幾萬的兵馬。16萬多的兵馬,步兵佔了三分之二,而匈奴大多是騎兵。眾所周知,古代的戰爭史中,騎兵作戰能力普遍高於步兵,平均三個步兵才等於一個騎兵。而李牧能用步兵佔大多數的軍隊,打敗並殺死十幾萬的匈奴士兵,這種戰役在整個戰國史上都是非常罕見都存在。

說到李牧,不少人會聯想到同居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趙國名將廉頗。廉頗跟李牧相比,論戰績沒有李牧強悍。廉頗一生當中,只有長平一戰遭遇的對手是秦軍。而對秦軍廉頗毫無辦法,只能跟秦軍僵持在長平,被秦軍連續打敗多次,雖然都是規模特小的戰役,但廉頗都沒有還手。可以看出廉頗心裡多少都有點懼怕秦軍。而懼怕秦軍的廉頗,除去長平之戰外,還有趙惠文王時期的閼與之戰。閼與之戰還沒開打之前,趙惠文王召開一次高級軍事會議討論趙國被秦軍包圍的閼與,到底能不能救。廉頗直接一口咬定閼與不能救。而最終趙軍在趙奢的帶領下大敗秦軍,打得秦軍落荒而逃。趙奢也一戰成名。

戰國時期秦軍幾乎是像魔鬼一般的存在,別說廉頗了,大部分的戰國中後將領哪一個不懼怕秦軍。在軍功爵制度的加持下,秦國的士兵上了戰場個個像打了雞血一樣,作戰異常勇猛。戰國時期打敗秦軍幾乎是每一個將領夢寐以求的夢想。縱觀整個戰國史,相同的將領幾乎不可能連續兩次大敗秦軍,而李牧做到了連續兩次大敗秦軍。在大敗秦軍的同時,李牧還能左右逢源,擊退外敵的入侵,可見李牧對兵法的運用相當巧妙。

小總結

王翦的戰績雖然比李牧顯赫,但都是依據秦國強大的國力打出的戰績。而李牧不同,當時的趙國已經瀕臨滅亡,被秦國已經逼上了絕路。李牧帶領著士氣低落趙軍,依舊能擊敗秦軍,擊退外敵的入侵。也正是王翦意識到李牧的可怕,才不得已對趙國使用離間計。秦滅六國的戰爭之中,只有對趙國使用過離間計,對於其他國家都是直接碾壓過去。而使用離間計的原因就是因為李牧的存在,之後趙國滅亡也印證了這一點。

強在擁有一個開明的君主

王翦和李牧的差別在於所屬的君主(關於當時秦國的國力我就不多說了,相信誰都明白,說起來太囉嗦)。

王翦所屬的君主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雖然在不熟悉歷史的大多數人看來是暴君的形象,當熟悉歷史後就會重新認識秦始皇。秦始皇打算消滅掉楚國的時候開了一場高級軍事會議。李信覺得只需要不到二十萬兵馬便能滅掉楚國。而王翦覺得得要六十萬的兵馬才能滅亡楚國。六十萬兵馬幾乎是當時秦國全部的兵馬,秦始皇心裡犯嘀咕,最後不採用王翦的說法,採用了李信的說法給他二十萬兵馬。結果說不到二十萬兵馬便能滅楚的李信遭遇了大敗,秦始皇聞訊連忙親自跑到王翦的老家頻陽求王翦出山,接連向王翦道歉、服軟,希望王翦能夠出山。最終王翦以六十萬兵馬出征滅亡楚國。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秦始皇的胸襟,非常人能敵。

殺功臣是歷史上不少開國君主覺得很必要的一件事情。由於功臣的功勞太高,功高蓋主,影響到了君主的統治。君主就產生了殺功臣的想法。然而歷史上的秦始皇在一統六國之後沒有殺一個功臣,反而將功臣供起來。蒙恬兩兄弟就是最好的例子。蒙恬在秦滅六國之中,立了不少大功勞。之後又北征匈奴,驅逐匈奴,在邊境守邊疆。蒙恬的弟弟蒙毅,特別受秦始皇的重用,擔任上卿,出入能和秦始皇坐同一輛車。

說完了王翦所屬的君主秦始皇,再說李牧所屬的君主趙王遷。在國家瀕臨滅亡之際,聽信郭開讒言,殺害了趙國最後的希望李牧。李牧生平並沒有謀反的跡象,如果李牧想謀反,完全可以聯合周圍的齊、燕等國家,一同圖謀趙國。幾句空穴來風的讒言,趙王遷就殺掉李牧,可以看出趙王遷到底有多麼的昏庸。

總結

王翦和李牧都是一代神將,可惜李牧有一個昏庸的君主導致了自己悲慘的結局。悲哀!


納諫如流


王翦情商高,與幾代領導人關係都不錯。兒子培養的也好,勝不驕 敗不餒,不用蠻力硬拼。功成身退,頤養天年,完美主義者。當然,依託的也是秦國強大國力。 李牧運氣不加,生活在四戰之地趙國,又沒遇到明主。大廈將傾,一木難扶,再強的能力也無奈對手的反間計,可悲。


千秋大業一壺好茶


李牧,王翦倆人既然同為戰國四大名將,實力應該是不相上下的,如果非要分個上下的話,我感覺李牧略勝一籌。打仗這東西拼的是實力和綜合國力,其次才是將領的才能。

一 自長平之戰結束後,趙國已經是江河日下,滅亡是遲早的事。而秦國確實整整日上,秦軍更是虎狼之師。

二 趙王遷和嬴政,一個亡國之君和一個千古一帝。一個寵信小人夯貨,一個是身邊人才雲集的明君。就這樣的優勢在手王翦尚且沒有信心擊敗李牧,還要使反間計坑害李牧。要是碰個好主公這計肯定不能奏效。但是這時恰好碰到國君又是夯貨!本來也不用我們在這討論的事只能討論了。

三 李牧最大的成就北擊匈奴,全殲匈奴十餘萬,使得匈奴十餘年都不敢南下,這種成就在整個戰國時代是僅有的。有人說李牧只會打防禦戰,在這我只能說呵呵。李牧帶兵國家強時他越強,國家弱時他還能以弱勝強秦。而王翦一生沒打過匈奴,唯一一次能看出他倆孰強孰弱的對戰還被他設計躲過了。這也是王翦人生唯一一次使反間計。個人認為在以上種種優勢都強於李牧的王翦,他對李牧還是忌憚,因為他怕他輸了,他怕他以強打弱敗了。

綜合以上,王翦比李牧只強於背後的國家和國君。個人能力沒覺得他強於李牧...




回眸五千年


兩者差距不那麼大,李牧善守,王翦善攻。戰場上勝敗是兵家常事,李牧幾次擊敗王翦不代表就強一籌,其實王翦拿下趙國只是時間問題,之所以用反間記,只是縮短時間而已,戰場的規則就是沒有規矩,只要能取勝什麼方法都行。說到底,國與國之間戰爭,比的是綜合國力,秦當時國力明顯高出其餘六國一截。

李牧的帶兵能力其實也是不用懷疑,和王剪一樣作為流傳千古的名將,沒有一點能力顯然是不可能的。從史書上可以看的出來,李牧絕對是有實力的人,而且還不止是有一點的實力。前面不是說了嗎?王剪帶著大部隊,轟轟烈烈的過來,打算乾點趙國。不知道是王剪出門沒有看黃曆,還是真的是他流年不利,在他還沒有施展出來他的絕世武功時就被李牧生生給打斷了。

這就好比一個人意氣風發的出門去打算去做事,東西都準備好了,結果出門就碰見隔壁王二了,關鍵是這個小子不僅不是來幫他的,反而是來壞他事的,你說你趕上這事你能樂意嗎?那王剪就不樂意,但是不樂意也沒有辦法,那是李牧的國家,雖然李牧是來阻止他的,那他也不可能因為自己不樂意就讓李牧退走。

不管怎麼說,李牧作為一代名將,這點面子還是要的。正所謂是不打不知道,一打嚇一跳,從這場持久的打鬥中可能作為當事人的兩位還沒有意識到,但是別人肯定能夠看出來,在這場戰爭中他們誰也沒有奈何的了誰。

換句話說,那就是兩個人其實是旗鼓相當的,可能支持李牧的會認為李牧比較厲害,支持王剪的會認為王剪比較厲害,但是事實上真正的打鬥才能說明一切。當他們兩撥軍隊都打了快一年了,結果誰還沒有擺平誰,這就已經可以說明一切了。

作為最後的結果,我們也知道,由於僵持的時間過於長,再加上王剪軍隊散佈的謠言,使得在國內趙王不在信任李牧,結果在前線打仗的李牧被趙王撤掉。可以說,英勇一生的李牧並沒有輸掉這場戰鬥,因為真正打敗他從來不是王剪,打敗他的是趙王的不信任。


道中道道史道文



老閒同志


單論軍事才能兩者不相上下吧,兩人對壘就是個對峙的局面,其實個人認為李牧更強,他不論跟誰打都沒輸過,而且還經常是以弱擊強。王翦當然是名將,但他勝是實力強大平推,他兩個比較只能說王翦的優勢是有個好領導了,秦始皇和趙王遷不是一個層面沒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