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读②#首创置业#债务抢跑销售破“千亿”

2020年3月23日,首创置业发布2019年全年业绩。2019年,在房地产调控以“稳”为主的大背景下,首创置业凭借“快周转”策略和“3+X”布局战略,销售增速在房地产弱周期环境下,保持了14.4%的增长。但在财务状况方面,首创置业盈利收入微降;在偿债能力方面,首创置业债务规模抢先于销售达到“千亿阵营”,但债务结构有所优化,短期债务占比为26.5%,但仍需警惕短期现金流风险。

01

销售:坚守“快周转”,坚守京津沪

销售规模:“快周转”策略显著,销售金额增速达14.4%

销售金额连续五年保持双位数增长。2015年-2019年,首创置业连续五年销售金额保持双位数的增长率,2019年,首创置业继续执行“快周转”策略,坚决执行369项目工期标准,即3个月取得方案批复,6个月取得施工许可证,9个月取得预售证,同时结合“奋进者”计划,运营效率提升、新开项目快速去化,助推销售业绩增长。使得首创置业在房地产弱周期环境下,销售增速保持在10%以上。2019年,首创置业累计实现签约金额约808亿元,同比增长14.4%;签约面积31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约3.3%。

图:2015年-2019年首创置业销售规模及增速变化情况

销售结构:重仓一线城市,北京占比过重存失衡风险

京津沪是业绩贡献助力,贡献率达到71%。2019年,房企纷纷回归一二线,首创置业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坚持“3+X”战略布局,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核心城市群,优化强二线单核城市布局。首创置业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核心城市圈以及潜力型强二线城市的战略布局。

从2019年销售数据看,首创置业在3个核心区域的布局占比显著,不过在强二线单核城市布局尚未有显著突破。此外,在城市贡献率方面,北京、天津、上海分别占总销售金额的48%、12%和11%,仅在北京一地销售占据了首创置业近半,存失衡风险。

这种失衡同时体现在区域的具体表现方面,在囊括上海、江苏、浙江等区域在内的华东分部对外交易收入为30.68746亿元,同比增长约59.8%,华东分部净利润3.15015亿元,同比缩水约54.4%。

图:2019年首创置业销售结构分布情况

02

财务:净利润增长,资金覆盖率不高

盈利能力:营业收入微降,但净利润同比增长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均同比上升。2019年,首创置业实现营业收入207.8亿元,同比微降1.41%,实现营业利润35.52亿元,同比增长约12%;净利润25.69亿元,同比增长6.2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23亿元,同比增长10.4%。

图:2015年-2019年首创置业营业收入及同比变化情况

偿债能力:债务规模持续走高,负债结构有所调整

债务规模持续攀升。2015年-2019年期间,与销售业绩增速伴随的是债务规模的增长,债务规模比销售规模先一步踏入“千亿阵营”。2017年,首创置业债务规模首次超过千亿元,2019年,首创置业债务规模达到1432.3亿元,负债规模持续增长。杠杆率水平微降。2015年-2019年,首创置业的资产负债率整体处于走高趋势,2019年,首创置业在“卖卖卖”的情况下,资产负债率为77.3%,较去年下降0.2个百分点。

图:2015年-2019年首创置业负债规模及资产负债率情况

债务结构优化,中长期债务占比73.5%。2019年,首创置业有息债务合计927.5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与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合计245.4亿,占比为26.5%;一年以上有息负债682.8亿元,占比为63.6%,短期内流动性风险可控。

图:2018年-2019年首创置业债务结构占比情况

从资金对短期债务覆盖率看,货币资金仅能覆盖一年短期负债。

在资金持有量方面,2019年末首创置业持有货币资金270.4亿元,能覆盖一年内到期债务总和的1.1倍,短期来看,资金相对充裕,可覆盖一年内的短期债务规模,但2020年受疫情影响,房企销售回款大概率受到影响,房企现金流吃紧现象更为普遍,以首创置业现在的现金覆盖率来看,资金覆盖率较低,短期资金链风险较大。

图:2015年-2019年首创置业货币资金/一年内到期的短期债务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