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地

(๑>؂

埃及古城底比斯及其墓地


古城底比斯是古埃及中世纪和新王国时代的首都,是供奉阿蒙神之城。

凯尔奈克和卢克索的神庙和宫殿,国王陵墓谷地和王后陵墓谷地是著名的遗迹。

底比斯城是古埃及高度文明的历史见证。


底比斯是上埃及古城,濒临罗尼河,位于今埃及中部,既今天的罗克索附近,其墓地以历史悠久、建筑宏伟壮观、墓室壁画精美而闻名于世。

作为皇室居地和宗教膜拜的宗教中心,它从公元前22世纪中期到公元前18世纪曾繁荣一时,是古埃及高度文明的历史见证。它的建筑遗迹包括许多辉煌的庙宇和帝王谷附近的法老陵墓。

其中,最著名建筑是卡纳克神庙,它由蒙特神庙、阿蒙大神庙和赖特神庙三组建筑物组成,均有砖墙环绕。



历史

古城底比斯位于埃及南部的尼罗河畔,是古埃及帝国中世纪和新王朝时代(约公元前2040至1085年)的首都,迄今为止已有四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最古老的都城之一。

凯尔奈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是古埃及建筑艺术上两块璀璨的瑰宝。两庙南北相峙,相距约2公里。

凯尔奈克神庙由许多庙宇组成,是当今世上现存的神庙群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占地面积达80多英亩,其中的主体建筑物是用来供奉底比斯主神--太阳神阿蒙的大庙。该庙始建于3000多年前的十七王朝,在以后长达1300多年的时间中,经历了不断的增建。神庙有十重巍峨的门楼,三座雄伟的大殿。庙内最蔚为壮观、令人感叹不已的是一座密林似的柱厅,竖立着纵横排列整齐的136根六人能合抱的参天巨柱,每根高21米,柱顶的原盘据说可站立百人。石柱和殿堂墙垣上刻有生动精致的浮雕和色彩鲜艳的彩绘,记载着神和人的生动故事。庙内还有闻名遐迩的方尖碑和许多法老后妃的塑像。


百门之城”

希腊大诗人荷马曾赞誉底比斯为“百门之城”。公元前约2040年—前1991年的十一王朝时期底比斯第一次成为全埃及的首都,大兴土木、广建神庙是底比斯辉煌时代的突出特征,后经数代王朝的修葺扩展,凝聚着埃及2000年建筑艺术的精华。

底比斯的建筑规模浩大、工艺精湛,堪称世界古建筑艺术最为璀璨绚丽的瑰宝。

虽然随着几千年岁月的流逝,宏伟的殿堂庙宇大多已湮没无闻,但硕果仅存的庙宇遗址和帝后陵寝、贵族墓葬,仍不难使人想见底比斯鼎盛时期的风采。

如今看到的底比斯古城,一半给生者,一半给死者,东部是神殿林立的生者之城,西部则是安置法老和贵族陵墓的来世之都。

它既是生者与死者共享的圣地,又是古代文明的舞台。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底比斯(Thebes)是古埃及中新王国时代的首都,是阿蒙神(god Amon)之城,与卡纳克(Karnak)和卢克索(Luxor)的神庙和宫殿、国王陵墓谷和王后陵墓谷一起,共同构成了埃及文明繁荣鼎盛的见证。

在埃及尼罗河东岸,现在鲁克索城便建立在底比斯废墟之上。底比斯不仅(一起飞蝗)壮丽的庙宇和陵墓构成建筑精品荟萃的宝库,而且还是旧日都城的历史档案馆。

197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END--

(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