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头法国种猪“移民”,坐包机安家贵州

3月25日晚7点,在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停机坪上,贵阳海关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早已穿好防护服、做好消毒等防护工作,等候一批特殊的“旅客”入境。

晚上7点30分, 一架从法国直飞贵阳的包机稳稳降落在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这批“旅客”也如约而至。晚上8点,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旅客”陆续下机。原来,这批特殊“旅客”是从法国引进的500头“约克” 种猪,它们即将开启“移民”贵州的新生活。

此次到黔的500头“法系种猪”,是德康集团从荷兰托佩克国际育种公司(topigs)引进的。据德康集团贵州片区总经理顾晓龙介绍,引进的500头种猪包括400头母猪,100头公猪。“原本是计划在今年1月初抵达的,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所以被推迟了两个月,现在才到达。”

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疫病等多重叠加风险,如何确保种猪安全、顺利入境,成了摆在贵阳海关的难点问题。为此,贵阳海关提前对飞机停靠位置、种猪装卸工具以及运输车辆等进行了消毒处理,避免病毒感染种猪。

在种猪抵达贵阳之后,贵阳海关还“兵分两路”,一组负责对入境机组人员实施卫生检疫;另一组工作人员在做好防护工作的前提下,进入机舱对入境种猪进行临床检疫和临床检查。

“在我们查验环节,检查种猪进口的相关单证,查验种猪的精神状态、有没有皮疹或者是相关的不良的症状,这个也是为了防止传染病通过种猪带到国内来。”贵阳龙洞堡机场海关关长周险峰表示。

“新移民”顺利入境,护送同样不可掉以轻心。贵阳海关在这批“新移民”到来之前,就已提前对参与押运人员进行人畜共患病、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检测。运送期间,4名海关关员组成2支押运小组,全程负责种猪生命安全。

与此同时,由于种猪运输在夜间,贵阳海关还提前在同时间段对运输路线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演练,了解指定路线夜间通行环境,确保押运工作万无一失。

目前,这批“新移民”已安全抵达黔西南州德康种猪隔离场,进行为期45天的隔离检疫。检疫结束后,它们将成为德康集团的核心育种场的“主人”,正式开启“移民”贵州的新生活。

据企业估算,这500头入境种猪通过扩繁将形成1000头核心育种群,预计每年可提供优质种公猪2000头、种母猪7000头;超过3万户年出栏在2000头左右的养殖户将受益,从而大大改善贵州省及周边地区的生猪养殖水平,助力“生猪稳产保供”。

贵阳海关副关长詹水旭表示,此次助力德康集团顺利引进种猪,也是贵阳海关实施“一企一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工作。

生猪产业作为贵州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我省将加快推进生猪产业发展,今年有望恢复至常年1800万头的产能水平。

产能恢复,种猪繁育是基础。据了解,今年,全省申报境外引种涉及5家企业,共计引种13170头。17家企业计划跨省引种共计100440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