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共话经济危与机 建言后疫情时代的数字新基建

近日,由《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主力,欧科集团、宜信、大搜车冠名的2020首场云上座谈会采用“虚拟+现场”两个直播间举行。本次座谈会邀请了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中投公司原副董事长屠光绍、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张连起等全国政协委员或常委,欧科集团创始人徐明星等企业界人士,以及人民政协报社党组书记、社长王相伟等媒体人士,共话“抗疫情保经济促发展”这一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重大议题,立体评价中国经济2020年发展的危与机。

肖钢:全球疫情之下中国经济龙头作用更凸显

全国政协委员、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带来“全球股市震荡下的冷思考”。他表示,美股连续4次熔断,暴跌程度超过1929年大萧条时期,同时引发11个国家股市熔断,主要由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导致。

肖钢指出,实际上美股已经11年牛市了,长期以来积累了高风险,特别是这十年来由于企业负债率过高,美股从2018年以来就一直处于宽幅振荡调整。如今遇上疫情扩散和油价暴跌的冲击,企业的需求和盈利下降严重打击了美国上市公司,从而结束了这一轮牛市。

他认为,这一次危机还会不断地演化,全球经济衰退难以避免,但对中国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短期来看,会给我国2020年的经济发展带来较大困难。由于国外的疫情扩散对供应链、人流、物流等限制的影响加大,会给我国复工复产带来更多不利影响,无形中拉长了我们抗疫的时间,同时对我国外资外贸的难度加大。而随着国际股市剧烈振荡,市场流动性紧缩,国际投资者短期内会抛售A股去救急,对A股资金链也会造成一定压力。总之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国际经济,在全球股市危机、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

但从长期来看,我们面临更多的战略机遇,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会更加凸显,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度会更大。我国具有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优势,具有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有很好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产业配套等独特优势,这些都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特别是与西方国家目前政策工具不足、子弹打光的情形相比,我国具有充足的政策腾挪空间和回旋余地。随着美欧发达国家的零利率、负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用到极致,这些充足的流动性会回流到包括中国在内新兴市场,这对于我们扩大开放、吸引外资很有好处。

肖钢表示,疫情爆发以来,中国资本市场也经历了跌宕起伏,市场交易量迅速增加。从经济基本面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从全球市场环境来看,在负利率和量化宽松的条件下,出现了资产荒的现象,中国资产吸引力显著增强。因此在市场面临冲击的时候,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需要谨慎决策,理性分析,保持定力,增强信心。

他最后建议,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快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大力推进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积极拓展直接融资渠道,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助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张连起:疫后中国经济的几个发力点

全国政协常委、财政部管理会计咨询专家张连起表示,今年的疫情形势达到了1918年的水平,经济上,全球经济进入了衰退期和危机状态,联合国秘书长也提到了这一点。但有危机,就有转机,一些新业态、新模式正迎来长足进展。

第一,疫情倒逼新经济新模式的需求,包括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在线娱乐等。一方面像餐饮、住宿、电影等传统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但另外一方面,一些新的业态、新模式提高了市场主体运营效率,预计会有一部分企业通过利用疫情危机实现发展,比如红外测温、远程影像诊断技术得到了重要应用,还有5G+远程医疗开始试点。

第二,疫情使新产业的必要性得到凸显。新基建成了热词,包括新能源、5G,成为经济增长的热点,疫情带来用工短缺的问题也让人们看到了无人配送、智能制造新技术的重要性,疫情以极端的方式展现了健康产业供给能力的重要性。疫苗、血浆等医疗健康产品的供给能力未来会非常重要,进一步推进智能制造、数字技术、工业互联网、远程服务、大数据分析、AI技术等,未来是重要的观察点,在宅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方面,可以做新的布局,通过市场细分撬动一批在线科技、产业互联网等项目落地,重塑发展格局,这将是疫后的经济恢复重要点。

第三,疫情对传统产业,包括餐饮、零售进行了又一次倒逼,比如网购和外卖在一定程度上对餐饮产业所受的影响有所减轻。目前我们的消费端已经成熟了,但供给端还不够,如何搭上移动互联网的便车?供给侧数字化才刚刚开始。中小企业在这方面技术能力不足,国家要对中小企业和供给侧的方面投入更多的帮扶政策。另外,疫情也凸显了交通物流行业的重要性,因此疫后应该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第四,数字经济的触角和数字化治理。本次成功的抗疫经验有两个,一是社区防控,二是大数据。社会治理不是狭义的,它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协同。比如,在数字治理支撑复工复产方面,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企业信用产生巨大影响。为了让商家更好地加速生意回升,阿里平台数十万家全国各地受疫情影响的中小企业,通过信用恢复快速恢复了店铺的经营,在疫情期间实现平稳过渡。还有一个例子是健康码,由支付宝推出后,迅速推广到全国200多个城市,不但成为疫情期间社区通行、公共交通、复工上岗的普遍凭证,更成为数字化下沉的价值。

还有很多新的产品、新技术在疫情恢复中发挥重大作用,包括大数据、物联网、3D打印、虚拟技术、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也就是新基建,将会抢占价值链的顶端,新基建的投入对制造业的融合十分重要。

张云勇:新基建离不开“软基建”配套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分享了“5G抗疫和数字新基建之未来”。他介绍,当前中国倡导的新基建,里面有五六项和运营商强相关,中国联通响应国家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号召,激发上游的供给产能,进一步释放5G等新基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他同时指出,国家更多是通过新基建为各个垂直行业做赋能复制,助力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拉动数字消费、信息消费。

张云勇表示,新基建的应用,在疫情期间可以减少风险,长远来看也可以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同时提升企业经营效率。

他提议,在政府层面,进一步利用新基建提升国家数字化治理能力和水平,政府部门应该更加自觉主动地拥抱新基建相关数字技术;产业层面,加速推进深化结构性改革,其他行业可在疫情期间按下“暂停键”,但新基建数字经济要按下“快进键”;另外,“软基建”要围绕新基建的可持续发展,在政策、流程、体制机制等方方面面做好配套保障。

他总结称,这次疫情利用5G等新基建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加快了各行业加速向数字化转型的,未来以新基建为抓手,将进一步促进生活生产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相信新基建会进一步赋能中国产业发展。

徐明星:“区块链+供应链”抗疫期间“扛大旗”

欧科集团创始人徐明星在座谈会上分享的主题为「“区块链+供应链”抗疫期间“扛大旗”」。他指出,供应链是现代社会经济中重要的生产协作方式。从本质上看,供应链是一个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涵盖从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到终端销售的整个流程。这样一个庞大的生产关系系统,经常面临信息不透明、整体效率低下、交易双方信任成本高、交易纠纷难处理、非法行为追踪困难等问题。

同样是链,作为“信任机器”的区块链和供应链可以说是天作之合。以物为出发点,以建立物品身份信息的方式,组成一个涵盖全流程、公开透明、可追踪溯源的安全物流网络,可使假货无处容身,次货有据可查。同时,将收集的数据建立一个区块链信息汇总平台,链上各个节点实时同步,使得大范围、快速的分布式协作成为可能。而这个过程中,产品信息、资金流向、金额明细也将清楚记录在区块链上,无法篡改,增加了透明度,降低了信任成本。

徐明星表示,区块链技术在本次疫情期间大放异彩,包括区块链发票、区块链疫情采集监测系统等应用案例。他介绍了抗疫期间涌现出的一些优秀的“区块链+供应链”落地应用案例。

一个是防疫物资公共服务平台。在疫情期间,浙江省政府和企业合作开发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防疫物资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在收集医院等需求方的需求数据后,经过逐级审核上链存证,同时对接当地生产渠道和网络捐赠渠道两个供应端,解决了防疫物资的供应问题。

在这次疫情中,社会普遍关注防疫物资捐助问题,而该平台能顺利解决供需两端信息无法匹配、信息更新滞后等问题,提高防疫物资供应的精准性和高效性。另一方面,通过该平台,公众还可快速查询防疫物资的相关信息,做到了公开透明,有力保障了公共服务的公信力。

另一个案例是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全国中小企业均受到了冲击,维持国内经济平稳运行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为此,北京市上线了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为参与政府采购和国企采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众所周知,中小微企业由于实力较弱,很难获取银行贷款,但作为采购方的政府和国企,其资信好、付款能力强,因此中小微企业多采用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的形式进行融资。然而,该类贷款也存在债权作假、账款价值难以确定等风险,提高了融资成本,甚至由于应收账款债权不明,无法获取贷款。而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公开透明、可回溯的特征,使用该技术就能实现应收账款的“确权”,保证真实有效,杜绝了虚构确权证明、重复融资等违规现象,极大降低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面临的风险。可以说,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真正做到了为中小微企业雪中送炭、济困扶危。

此外,徐明星指出,区块链技术在其他领域也有重要应用,比如在跨境贸易领域,天津港的区块链跨境贸易平台将涉及物流和单据的信息上链,确保了贸易的真实性,提高货物进出关效率,减少人工手续。

他表示,区块链技术在未来的应用潜力还不仅如此。未来的工业将是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作为主导产业,物联网的推广将产生量级更大的数据规模和数据分析,而人工智能则需要海量数据来训练AI。因此,未来的经济发展极有可能从技术驱动过渡到数据驱动,数据将成为必要的生产要素,数据将产生价值。目前的互联网仅仅实现了信息的传递,但无法传递价值,而区块链网络恰恰能对数据的所有权进行确权,并进行价值传递。因此,相信随着下一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数据基础设施逐渐完备,区块链技术将展现出更大的应用潜力。

唐宁:全球市场震荡之下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宜信创始人唐宁就全球市场震荡之下的资产配置提出了三个建议。

第一,首先推荐中国。他指出,中国是抗疫工作做得最好的,也是复工复产进程最快的,正在将我们的抗疫经验积极用于帮助其他各国抗疫和发展。他举例称,管理规模达1000多亿美元的加拿大养老金,在行业中非常有影响力,其相关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透露,目前正在配置中国市场,在其全球资产配置中,过去有13%~14%配置到中国,现在正考虑将这一比例调高至15%~17%。

第二,配置到中国的哪里去?唐宁建议重点关注科技创新行业。他指出,中国企业的未来是科技驱动的、创新驱动的,本次抗疫也很大程度上依赖科技创新,包括疫情期间展现出来的医疗健康、远程教育、远程办公、企业服务等领域的巨大增长机遇。预计在疫情之后,我们的中小微企业、大型央企、国企、民企都会开始数字化转型、数字化重塑。所以数字化将带来很多机会,包括科技+金融、科技+医疗、科技+教育、科技+制造等。

第三,建议理财者进行长期投资。因为科技研发创新真正能够创造价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存在较大风险,所以我们要有5年、10年的耐心去等待企业成长。他预期,这次疫情之后,资本市场上的钱会越来越长线,未来可能不会再有类似针对口罩“赌一把”的概念股,而是给掌握医疗健康的核心科技研发企业给予更高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