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研製新型醫院船,體型巨大,有人要配備塢艙氣墊船給自己加戲

隨著國外疫情的發展,醫院船似乎成為一個熱詞,這種以前很少人關心的輔助艦艇,現在儼然成為“救命稻草”。而繼朋友圈所謂“10艘醫院船救紐約”之後,日本在這方面也有了實實在在的行動。據共同社報道,日本正在力爭研製大型醫院船。

目前,世界上裝備醫院船的國家並不多,醫院船的數量也很稀少。中國以3艘半排在榜首,俄羅斯3艘、美國2艘,而印度、越南、印尼、西班牙各有1艘,另外一些民間慈善組織還運營有一些醫療船。而日本在這方面則是空白,雖然早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的時候,他們就提出了要建造醫院船,但是由於政治紛爭和高昂的成本,無果而終。

不過這一次,日本似乎下定了決心,造船工業也表現得異乎尋常的高效,在3月5日就完成了一個醫院船建造方案。從方案上看,這艘醫院船的排水量高達35000噸,能夠搭載500張病床,規模僅次於美國7萬噸級的“仁慈”號和“舒適”號。它的病房擁有獨立的空調和廁所,能夠對傳染病進行收治,顯然有應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需要。

另外,日本這艘醫院船還在全艦前後依次設置了4個石油鑽井平臺式直升機起降點,每個直升機平臺還配備了獨立的電梯,大大提高了運送病患的效率,同時又避免了交叉感染,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創新設計,唯一的缺點就是醜。

日本醫院船有4個石油鑽井平臺式直升機起降點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這艘醫院船還在艦艏設計了一個類似坦克登陸艦的大門和長跳板,雖然日方號稱這樣的艦艏門可以讓救護車直接從岸邊開進醫院船內部,避免複雜的轉運和交叉感染,但是結合其25節的最高航行速度,讓人不能不懷疑,這貨不會是一艘登陸艦吧?歷史上,日本發展武器裝備總是習慣性選擇瞞天過海,比如將直升機航母叫做直升機護衛艦,將萬噸級驅逐艦稱為護衛艦。


艦艏門打開放出長跳板是這樣的

不僅如此,在2013年日本的另一版醫院船的設計方案中,不但排水量高達43000噸,而且還配備了一個塢艙,甚至還能搭載1到2艘LCAC氣墊登陸艇,再加上同時擁有2個起飛點的直升機甲板,簡直就是一艘畫著紅十字標誌的巨型船塢登陸艦。

2013年的日本醫院船方案,能搭載LCAC氣墊船

日方這樣的設計,看似天衣無縫,但有一個致命的問題。與船塢登陸艦如此高度相似的外形,到了戰時,對手也許不會認為你是一艘醫院船,而是一艘用紅十字標誌偽裝的的船塢登陸艦,在高度緊張的時候按下導彈發射按鈕,豈不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外形太像船塢登陸艦

實際上,除了日本之外,我國也在發展新一代醫院船,技術指標也在3萬噸級和500床位左右,能夠收治傳染病患。但是咱們不會像日方一樣耍小聰明,咱們的醫院船選擇在866“岱山島”號的基礎上進行研製,是一艘放大版的“和平方舟”,外形很好辨識,也許這就是走陽關正道和走歪門邪道的區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