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装备制造中心再“提速”!

3月24日,中国(徐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全面启动,预计年内将建成并验收。

该中心2月26日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建设,主要面向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

目前,全国获批建设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有30家,其中地级市有13家。

钢铁巨臂,机器轰鸣,徐州海伦哲的生产车间里,一字排开的“徐州黄”气势磅礴。

徐州海伦哲是国内首家高空作业车行业上市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高空作业车生产基地,目前已拥有专利145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

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旋挖钻机智能制造车间,48台套高端智能装备覆盖关键工序,产线智能化设备占有率达到了90%。

徐工集团已拥有发明专利1300多项,国产首台套产品、重大装备100多套;累计主持或参与的国际标准达多项。

徐州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拥有规模以上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近400家,覆盖了14大门类超过300个工程机械品种,集聚了徐工集团、海伦哲专用车辆和卡特彼勒、利勃海尔、罗特艾德等国内外工程机械巨头,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势。

工程机械产业是徐州的传统优势产业,随着智能制造与工程机械的深度融合,以及智能制造业的规模扩大,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将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越来越多的徐州制造走出国门以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降低企业研发投入的风险。

机械传动领域资深专家、江苏省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詹仁政认为,

中国正处在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品牌”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企业必须要学会用知识产权来武装自己,才能够在国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使中国制造更稳健地“走出去”。


徐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局长吴德法表示,这是徐州融入和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承接国家职能委托,获得国家政策制度资源优势的一次重要机遇。

据了解,中国(徐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将围绕促进徐州知识产权国际国内竞争力的提升,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形成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协同保护机制,将成为功能健全、管理规范、服务专业、协调联动、国内一流的知识产权公益服务载体。

中心建成后,将极大缩短企业创新成果的转化和维权周期。

相关发明专利授权周期由原来的平均22个月缩短为3-6个月。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周期由原来的7-8个月缩短为1-2个月。

外观设计授权周期则缩短为5-7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