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难忘的事儿】经纬大澡堂,一家洗搓汗蒸一体的东北式澡堂。

他说:都说东北人爱洗澡,爱搓澡,爱唠嗑,爱聚堆。澡堂文化,深入每个东北人的心里,写在每个东北人的生活中……


经纬大澡堂,一家典型的洗搓汗蒸一体的东北式澡堂。

一进门,年轻小姑娘如沐春风般的欢迎,“鞋放那个台儿上,拿夹子把自己鞋夹好。”

“放这吗?”

“不是那,哎,行行行,搁那吧,一会我来”,中年男老板看了看第一次来的客人,“从这进去吧”。

一撩帘子,一股澡堂的湿热气扑面而来,顿时汗就不由自主的往下淌。临近闭店时分才来的,一圈柜子几乎都空敞开着。对了号开锁,客人朝里面大喊一声“给排两个搓澡,拔罐!”满是雾气的澡堂,十几个女客人,里面的人似乎头都没抬的回答到,“好~嘞!两个套票呗!”

这是一家老式澡堂,开了好几年了,后来又翻新的。洗澡的地方二十多个平方,二十多个喷头,各个喷头之间并没有隔板。客人们褪去一身生死不带的Gucci亦或者满是灰尘布衫,赤条条的正如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一样,开始了坦然的相对。

地中间横着三张“床”,木质支架,蓝色的垫子,有点像医院的临时推床。床上铺着一张塑料布,搓澡的人用水管浇了温水,塑料布就服服帖帖的贴在床上。找到一处拐角,放好了浴具,打开了水龙头。水流不是很大,但也可以洗的很舒心。

“两个搓澡的好了吗?”

“好了,好了。”

“先来一个,这儿!”搓澡的指着一张刚刚铺好塑料布的床,手里的水管一股温水流过床上。“头朝这边”,她拍了拍塑料布短一截的那头。

面朝天躺在上面,虽然有一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异样感,但瞬间就被身下传来的暖暖的温度安稳住心神。

“我给你搁盐搓啊。”说话间手里的浴盐已经涂抹到了客人的身上。

“嗯?”客人一脸迷茫。

“搁盐搓,搓的干净还不疼。不要你钱,跟你一起来的阿姨总来,人可好呢,这回免费给你使。”

“这样啊,那谢谢了啊。”第一次用盐搓,感觉还挺新鲜的。后来听说她叫小微,今年30出头,在这里干了好几年了,手艺好,口碑好。

“我前两天自己刚搓完,估计不太埋汰,”客人说道。

“嗯,没事。我看看。”搓澡巾的力量随着刚落的话音传来,“还行吧。”客人已经开始皱眉了,这力道真是力量十足。“你是哪人啊?”小微又开口了,手头的伙计却丝毫没有停下。

“我?哈尔滨人啊,怎么呢,不像吗?”

“听口音不像。”

“不能吧,我这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啊。”

“不像,有点辽宁口音。”

“啊?不是吧,咋听出来的呢?我这一嘴标准的哈尔滨普通话啊?”客人一脸狐疑,心里却承认了。

“哈尔滨人说‘咋的了’,要不就说‘咋啦’,不说‘怎么了’,”小微笑着,热气熏的微红的脸上可以看到一些星星点点的雀斑。

“是吗?我都没注意,可能有点跑了吧,在大连十年了。”

“我挺喜欢听辽宁人说话的,最后尾音拐着弯的,可有意思啦。”小微笑着朝邻床正在搓澡的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妇女说,“哎,你家小叔子是不是在辽宁?”

“是啊,在沈阳呢。去年小叔子家孩子过生日他们还都去了呢。”妇人搭话,“我没去,给他们发了红包。”

“你没去啊?”小微拍了拍手下的客人右腰,示意她翻身侧卧。“发那点红包够干啥的?”

“发了200还不够啊,他们抢的可高兴呢。”妇人也接着说,“挣多钱啊,过年再给他们发点!”

小微没在搭话,麻利的搓完了客人的后背,用水管冲干净。“拔竹罐还是玻璃罐?我给你拔玻璃罐啊?”

“有什么区别吗?”

“竹罐劲儿大,疼,一般人受不了。玻璃罐一般人都行。”

“我总拔,但没整过竹罐,不过估计问题不大吧。”

“行,那我给你试试啊。”说完,将一张塑料布铺在了客人身上,又把手中的水管一递放在客人的背上,“自己把着点啊。”

客人趴在床上,一股股暖流流过后背,在两腿中间形成了一片小水坑,之后又溢了下去。

“试一个啊。”小微右手拿着点火器,左右一只杯子大小的竹罐,说罢手起罐落。

“哎呀,疼疼疼!快,快整下去!”客人一阵惨叫。

“是吧,不行吧,来玻璃的吧。”小微笑着,“你这么瘦,就能拔两排啊。”

“啥时候能搓啊?”一圈的喷头中有人喊道。

“马上,给她拔个罐。”小微落下最后一个罐子,将水管从客人手中接过,夹到了两排罐子中间,回身到了旁边的床边,扯过另一条水管,重复开始了铺塑料布,浇温水,跟客人攀谈了起来。

拔罐子的客人龇牙咧嘴的痛并担心着,生怕小微忙了别的客人忘记了起罐,又碍于面子不好问询。

“好啦!”小微拍了拍第二个客人的后背,这个动作好像厨师做完饭“叫勺”一样,清脆的拍打声结束了她又一组动作。“你还有2分钟啊,再等一会儿啊。”她转身对之前那个拔罐子的客人说。

“我还以为你给我忘了呢。”听到这句话客人真是如释重负,一颗心落了地。

“不能,我心里有数!”小微推过来放罐子的车子,开始起罐。“没啥事,就这个有点紫。”

客人起来照了照镜子,顿感浑身舒坦,几天的劳顿祛了个精光,穿上浴衣,喝了口茶,走向了汗蒸房。


“快关门了啊,收拾收拾走吧。”十点半,东北典型的没有夜生活。“等喝完这口茶的啊。”还在喝茶的客人们加快了速度。老板也就不再催了,径自下了楼,声音远远地传来,“喝完了自己收拾了啊。”

客人们喝好了茶,将茶具和浴具收拾好,又扯了张纸,擦了擦桌子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