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古代瓷器中的動物世界-1-獅子

獅子(學名:Panthera leo;英文名:Lion):簡稱獅,在古代中國有個很文的名字-狻猊。是一種生存在非洲與亞洲的大型貓科動物,是現存平均體重最大的貓科動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種雌雄兩態的貓科動物。

那狻猊在古代又是什麼說法呢?

狻猊(suān ní)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一說是第五子,另說是第八子)。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古書記載是外貌與獅子相似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常出現在中國宮殿建築,香爐上。

獅子是外來之物,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哺乳綱食肉目貓科,為大型猛獸。歷史上主要生活在非洲,在亞洲則主要分佈在印度、伊朗等地,中原地區是沒有的。“狻猊”一詞,最早出現在《穆天子傳》曰:“名獸使足走千里,狻猊、野馬走五百里。”晉郭璞注曰:“狻猊,獅子。亦食虎豹。”《爾雅·釋獸》載:“狻猊如彪貓,食虎豹。”郭璞注:“即獅子也,出西域。”,兩書成書時間孰早孰晚說法不一,但都沒有對”狻猊“形象的詳細描述。

獅子形象始於漢朝,據說獅子是從西域傳來的。相傳東漢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把一頭金毛獅子作為禮物進貢給中國的皇帝。後來獅子隨著佛教的傳入,而成為一種賦予了神力的靈獸。在中國的文化中,獅子更多地是作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f賦予了很多特定的含義。

由此可見,狻猊是獅子的古稱,除了”龍九子“名目中說它屬於龍族之外,其他地方皆是指獅子。

我們來看看博物館的陶瓷藏品中的獅子造型,有助我們瞭解每個朝代對於獅子的不同形狀、陶瓷生產製作工藝乃至文化背景的差異。


清朝

清康熙孔雀綠釉加紫獅子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康熙素三彩獅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康熙孔雀綠釉獅子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代“端溪漁隱”獅鈕建窯白瓷章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清代石灣窯獅子

廣東省博物館館藏

清代灰陶獅子蠟臺

運城博物館館藏

清代回紋獅子蓋雙立耳雙鋪首銜環三獸頭足黑陶燻爐

運城博物館館藏


明朝

明萬曆款青花松鹿圖獅紐蓋盒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明朝琺花獅子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明代陶綠釉獅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明代彭城窯白釉赭彩獅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明代素三彩獅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元朝

元代磁州窯獅形燭臺

常州博物館館藏


宋朝

宋代綠釉瓷獅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北宋吉州窯綠釉獅蓋香薰

安徽省博物館館藏


宋代耀州窯青釉獅子燈盤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宋代褐釉瓷獅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宋代黃釉獅形枕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宋代黑釉瓷獅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北宋定窯白瓷獅子蓋鈕

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藏館藏


南宋景德鎮窯影青獅鈕香薰

觀復博物館館藏

高麗青瓷獅子蓋香爐【高麗王朝(918~1392年)】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館藏

金代綠釉獅枕

南越王博物館館藏

金代三彩子母獅子座枕

南越王博物館館藏


金代磁州窯白釉獅枕

觀復博物館館藏

金代耀州窯青釉獅託燈盞

陝西曆史博物館藏館藏


唐朝

唐代邢窯白釉點彩子母獅塑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唐代長沙窯獅形鎮紙

安徽省博物館館藏


唐代三彩獅子

陝西曆史博物館館藏


唐代三彩加藍獅形燭臺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唐代三彩獅子蓮花燈


江蘇照明博物館館藏


唐代三彩獅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唐代三彩騎獅俑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唐代青釉褐綠彩雙獅鎮紙

湖南省博物館館藏

唐代長沙窯青釉褐彩瓷獅

長沙市博物館館藏

唐代白釉褐彩蹲獅

邢窯博物館館藏


晉朝

晉朝青釉獅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西晉青釉獅形辟邪

上海博物館館藏


漢朝

漢綠釉方座陶獅

運城博物館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