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自制反艦導彈遲遲無法完成:一查技術不難,沒錢至今沒啥招

現代海戰當中反艦導彈是主要的武器裝備之一,自然令許多國家非常重視發展反艦導彈的技術,連烏克蘭也試圖研發自己的反艦導彈,可惜烏克蘭的技術功底不夠,以前沒有專門的研發機構,只能夠靠舊圖紙仿俄製反艦導彈去難為俄軍了。

試射了

別以為是笑話,這是真事,烏克蘭新研發的海王星反艦導彈實為俄製KH-35,又稱:天王星反艦導彈的複製品,這是一個利用原來俄羅斯與烏克蘭在軍事工業的合作關係,烏克蘭企業獲得了俄羅斯提供的技術圖紙,原本為俄羅斯生產零部件,現在不再給俄羅斯供應,開始自己生產缺少的零部件,最後自己再拼成全新的導彈,弄成了自己的產品。

參觀一下

這有點抄襲之嫌,但在軍工領域這麼玩是常態,還沒法提起訴訟,俄羅斯完全拿烏克蘭沒有一點辦法。相關的工作由盧奇國家設計局負責研製,再由阿爾喬姆工廠負責生產。從完成的產品外觀來說,與原型天王星沒有什麼區別,只是細節的一些小小差別。

對比一下區別

主要技術特點上,兩者更沒什麼區別,都是屬於亞音速導彈,採用掠海飛行式彈道,配備高爆聚能彈頭,應用主動雷達制導。但是烏克蘭宣傳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從公開的資料看,它的彈重達到800公斤以上,裝備新的渦輪噴氣推進發動機,射程提高到280公里以上,其實也不算什麼提高,與俄製天王星導彈的最新型號非常類似,不能說有什麼飛躍吧。

烏方有關的說法也一直受到懷疑,比如:試射中的實際射程只有100公里,也許是受靶場條件的影響,可惜烏克蘭自制反艦導彈遲遲無法完成,早在2016年就開始試射工作,已經連續完成多次試射工作,除了導彈以外的其他配套系統,比如火控雷達等等到底如何,目前還沒有一個說法。

發射試驗

按說只是複製品,幾次試射就可以定型了,如果這款導彈投入服役的話,哪怕只是按列裝岸基型,也幾乎可以對整個黑海進行有效的控制,但是服役時間一直沒定下來,從烏克蘭傳出的消息,許多工作尚沒有完成。

關於研發緩慢的原因,一查竟然技術不算難題,沒錢才是關鍵,而且至今沒啥招。從事技術研發工作自然少不了要進行一些實驗等工作,花費雖然少不了,現在烏克蘭拿不到足夠的經費投入到這個項目當中,按照其負責人的說法,如果有足夠的經費投入,那麼可以在2020年內實現服役,可惜幾乎是不可能的。

升空了

如今烏克蘭的狀態實在是糟糕透了,大型艦艇幾乎談不上存在了,只剩下小型艦艇,連導彈艇都沒有反艦導彈可用,作戰主力變成了炮艇,烏克蘭海軍僅剩炮艇咋戰鬥?無論怎麼計算。烏克蘭海軍力量已經名存實亡了,變成了一個海上警察,而不是海軍,根本不具備與俄羅斯黑海艦隊進行對抗的能力,如今仍不想努力,放著自己的條件不發揮,還在期待西方援助,真的是一個大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