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饥饿站台》映射的人性,制度是无法逾越的高墙

最近,西班牙影片《饥饿站台》引起诸多网友称赞,又一部R级凸显人性的神作上线,影片对心理有一定的冲击,各位小伙伴慎重观看。

一个不太遥远的“反乌托邦”公民(男主)自愿将自己监禁起来,剧情设定为一个高楼式监狱,一个带有食物的站台逐层停滞,食物只有一份,楼层数字越高食物越少,甚至没有食物,以致人食人。



整部影片意在打造理想世界,高楼监狱就始于“乌托邦”,但终归躲不过弱肉强食的死规则。影片结尾为开放性结局,对此,大家也都有不同的看法。


下文以本人观后感叙述,如有不同,欢迎讨论。


“亘古不变的饥饿”

根据影片设定,上层人(富人)与下层人(穷人)共享食物,食物一次性向下传递,楼层每隔一个月变动一次,监狱里的人只需要考虑如何在一个月中活下来,上层人不必对下层人负责,其实他们也是考虑到“如果自己处于下层,上层也不会为自己着想”,所以,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活”,不择手段的生存。



不同层级的人代表着穷富差距,而这个差距是固话的阶层思想,上层人永远体会不到下层人的苦楚,处于不同阶级的人为了生存抛开道德。

整部影片如果按照理想的走向,似乎是一个“完美”的世界,但监狱本身自带的规则让饥饿成为必然。


“理想的制度”

影片提到,男主是主动加入这个“垂直管理中心”,意在戒烟,达到自我约束。

根据监狱中女管理者所言“自发性团结”,如果每个人只拿保证自己活下来的口粮,每个人遵守团结定律,那么即便变换楼层,也没有人会死。(理想的制度)



片中厨师对食物的要求颇高,并且厨师长会逐个检查菜品,这部分镜头指代人性化服务,制度的确立出发点都是好的,但人性促使这一规则变质。(人性化服务)


“人性是促成阶层的必然因素”

男主加入“垂直管理中心”要了一本书,书名叫《堂吉诃德》,这正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对人的极度讽刺。

监狱中,每层人只懂得满足自己,一个人的“天真”永远改变不了所有人。



人性使然,便没有制度可言。最终,善良的男主终于相信,理论上存在的规则,在人性面前一文不值,于是他试图用武力创造规则,男主与黑人男站在站台上强制性分发食物。

影片最后,男主与初遇的老人相遇,指代男主已经死去,他成了突破制度无果的牺牲品。

饥饿使人性暴露无疑。



制度一旦形成,便很难改变

影片结尾,男主守护的“奶冻布丁”(信号)从最底层送到了0层,意在传达一中消息,但厨师长看到完整的布丁后,以为是因为一根头发导致监狱里的人不吃,厨师长训斥厨师时特意给了个特写。这表示着,上层人就算收到反馈,也很难理解下层人所经历的事。

相反的,如果食物被吃的很干净,上层人不会思考下层人是否可活,反而觉得自己的制度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从始至终,管理者只是给监狱制定了一个“理想”的制度,厨师作为一个服务人员,他做的仅仅是考虑自己的食物是否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没有想是不是制度的问题。

本人认为,影片表达的大意为:统治者制定规则,规则出发点都是好的,但实施过程会有太多诟病,而这些问题,处于底层的人无法有效地反馈自己的想法,最终成为制度的牺牲品,男主即为暴力革命的映射者。

小女孩是否真实存在?



根据本人理解,小女孩身处的333层,只是男主的幻想,因为他为了打破制度,传递信号而牺牲,牺牲前,眼前的一切就是他自认为理想的状态。而女孩指代的是奶冻布丁,这一信号传递后没有任何的实质作用,这个“饥饿”的监狱依然如往常运行。



影片充斥的人性

监狱的不公、丑陋、欲望是对人性的缩写,善良的人因现实而变得暴戾,每个人因为欲望而凸显人性的丑陋,为了生存不择手段,深处制度之中却无法改变。

男主是众人中唯一敢站出来反抗的人(黑人是在男主的劝说下同行),虽然结局不是很完美,但他未失本心,自己坚持做对的事,人生的旅程也是如此。


影片为开放性结局,每个人的看法不尽相同。如上为笔者的整体观感,出发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如果是你,会有怎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