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像的行星,它属于哪个国家?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无论是你身居何处,是何身份,亦或是年龄几何,要想得以存活,保有生命,都离不开地球对我们的空气、营养物质以及阳光等的给养。当然,你如果想和我抬杠,人类早就已经登上月球了,并且可以依靠现有的设备在那里呆上一段时间。确实如此,但是全人类呢?而且设备物资哪里来,还是来自于我们长久居住的地球不是吗?

众所周知,地球是目前宇宙中人们发现现有已知的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充足的氧气,适宜的温度与阳光,淡水资源,臭氧层的保护,河流湖泊,山川平原,都成了地球得天独厚的"人类的家园"生命球的条件。

但是,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慢慢消耗,再加之,我们人类的不断繁衍生息,地球的内耗与负载越来越严重。雨林湿地的锐减,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厄尔尼诺现象的频频发生,我们终归是有一种巨大的隐忧。

就像由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作品,由吴京执导的《流浪地球》上映引起了内地不小的轰动。逃离地球计划,有些人惊叹于科技的伟大,惊叹于灾难面前人类的团结,更有人内心有了隐忧,地球有一天真的不再适宜我们待下去,我们人类又将何去何从?

火星,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像的一颗行星,可以在人类危难之际,供养我们人类吗?总之,答案是未知的。但是,火星作为与地球最为相像的行星,自然成了人类探索的焦点,毕竟它可能是我们潜在的一个未知家园。那么,火星属于谁的问题,以及争火星的问题自然就有资格备受人们的关注了。

探秘火星

火星,直径约为6792千米,大约有地球的一半大。火星表面积与地球相当,而重力相当于地球上的五分之二。火星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1.027天,四季变化在火星上也是存在的,每个季节的长度相当于地球上每个季节的两倍长。但是,相对于地球来说火星上的空气稀薄,氧气很少。光是二氧化碳就占据了全部空气的95%。但是,

在火星上发现了水资源,确实算是一个惊喜。

最近,火星南极冰层中巨大的液态湖的发现使得人类更加幻想火星适宜我们的居住。因为资源的潜在利用价值以及酷似地球的环境,其实,早在1955年美苏两国就已经进行了太空竞赛

1964年11月28日,由

美国人发射的名为水手4号的太空船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飞跃火星的太空船。但是,这次的探索并没有让人满意,甚至随之而来的是有点小失落。这艘太空船传回来的照片显示,火星表面全都是陨石坑,而且大气稀薄,没有生命迹象。而在之前人们的科技水平未能到达这片神秘之地之前,有许多科幻小说都幻想过火星上有生命存在。

在1971年12月,苏联发射的火星3号探测船成功登陆了火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陆到火星的探测器。人类的探索永不停歇。

那么,外太空的领地到底属于了谁呢?是否是首次登上这片陆地就宣布了所有权。这当然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为了世界和平以及确保外太空资源的公平利用,早在1966年12月联合国大会便通过了《外层空间条约》,该条约的出行是至关重要的。它规定了人类从事航天活动的十项基本原则,其中就包括条约的签署国不对外层空间提领土要求,不把外层空间据为己有。

除此之外,还规定了和平利用外太空的原则。这些规定的签署表明,外太空及其包括的月球、火星空间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同时,和平利用也就意味着不允许有杀伤性武器的介入。可以说是全人类的福祉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签署条约的国家有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等。且该条约是无限期有效,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航天技术早已发达的今天,关于外太空探索如此和平与安稳的重要原因之一。

探索永不停歇

截止到现在,人类已经向火星表面以及附近轨道上发射了数十艘航天器,对其气候、地形、水文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但是由于运送物资的耗费巨大,进展仍然是缓慢的,却是有成效且持续的。火星,作为一个综合条件优越的星球是人类探索探测的重要目标。在2020年中美两国均有探测火星的计划。

我国火星探测着陆器模拟悬停避障完美成功,这也是中国火星探测任务的首次亮相。同时,外媒报道,美国也有在2020年7月份的火星探测任务。

最新研究报道,杰泽罗陨石坑,一个美国火星探测点,或许可能保存着久远的有机分子及微生物现象。当然,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考证。这个多彩的陨石坑是一个曾经有河流、湖泊和三角洲的地方。

新奇的是,美国当局还进行征集名字活动,将志愿者的名字刻入芯片大众一起探索外太空,探索火星。很有意义的一个活动,许多人争相报名。当然,也有人在推特上表示,是否有将自己的信息泄露给外星人的风险,其实,这个问题,在听起来有些可笑的同时,竟然也值得认真探索。毕竟,是否真的有没有外星人存在至今对于我们人类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在火星探索以致外太空探索有更进一步的发现,这对于我们人类的进步以致人类的生存都将大有裨益。

至于我们的生存问题,地球对于我们还能够支持我们几代人的生存?地球真的有一天会垮掉吗?我们真的能够有一天成功逃离地球吗?这些都不得而知。或许永远不会,或许很快,或许很缓慢。这些都是我们不断探索不断进步的动力。

不管怎么说,目前为止,只有地球一个星球可以支持我们的生存。但众所周知,地球也会超负荷,也会有资源枯竭的一天。如果我们无节制的消费他,到头来灾难会到来的更快。所以为我们,为子子孙孙,爱护地球,需要每个人的共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