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还是不脱,这是个问题|聊点私密的事

如果你在谷歌搜索“女性什么时候开始……”,就会发现自动联想中出来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

“女性什么时候开始脱毛?”

“多毛被人们视作一种耻辱,”《完美的我:伦理理想的美丽(Perfect Me: Beauty as Ethical Ideal)》一书的作者、英国伯明翰大学伦理学教授Heather Widdow表示,“女性脱毛是单纯为了看上去更好看吗?深入思考一下,我觉得更是为了迎合世俗。”

“如今,大多数女性依旧觉得自己必须脱毛,世界要求她们这样,她们别无选择。留着体毛让她们感到不安。”

你也许不相信,脱毛其实是个有着漫长历史的话题。从石器时代,古埃及、古希腊,最后到罗马帝国,男人女人都会脱毛。贝壳、蜂蜡或者其他脱毛剂是他们最常使用的工具。

而人类对“脱毛”的观念变化过程,完全可以看作一部世界女性身份地位的变化史。

曲折的脱毛历史

在古罗马时期,毛发与社会地位有着强烈的关联。

“脱毛就跟洗澡差不多。古罗马人认为一个人的身体越清洁,这个人的灵魂就越纯洁高尚,他们推崇这种人坐拥高的社会地位。”Victoria Sherrow在《毛发百科全书:一部文化历史(Encyclopedia of Hair: A Cultural History)》中如此写道。

古罗马时期的女性在打理头发

等到中世纪欧洲,天主教女性将体毛视作性别特征,女人的体毛意味着女人味。

不过,你虽然可以保留体毛,但对待体毛就像对待生殖器官一样,不能在公共场合露出来。头发是唯一能裸露在外的体毛,但也得少露,于是女性要拔掉头发让发际线向后移。

有趣的是,头发没了,她们还想没有眉毛。伊丽莎白1558年执政期间将自己的眉毛剃掉,追随女王的欧洲女性纷纷效仿,走到街头就能看见无眉的女性。

1760年,法国理发师Jacques Perrent发明了剃须刀,成为了男男女女更好打理自己体毛的福音。

伊丽莎白一世和她的眉毛

人们对体毛的态度,直到19世纪末又发生了转变。

转折来自Charles Darwin - 达尔文 1871年写的《进化论》。

Darwin在书中提出,如果从进化角度、更客观理智地看,旺盛的体毛并非“女人味”的象征,而是物种没有进化完全的象征。“Darwin的自然选择理论将体毛和原始祖先和物种退化联系在一起,认为体毛旺盛是一种退化。”Bates大学性别和性研究的教授Herzig说。

达尔文掀起了新的一轮脱毛潮

然后进化论火了,19世纪的科学家们纷纷接受了他的观点。随后人们又开始推理:既然体毛多是退化,那么体毛少是不是就意味着进化更加完善的,更加的具有性吸引力呢?

科学家还逐渐加入了更多“新观点”,比如认为旺盛的体毛和“性倒置、疾病、精神错乱及犯罪暴力”相关。同时他们还说,这些理论只适用于女性,只有女人体毛旺盛才会疯疯癫癫。(这里面其实有一些性别歧视和雄性危机的味道。)

在女性社会地位正在上升的时期,要推行“性别社会控制”,开始传播一种“女性应当无毛”的审美和价值观。

女性也确实急了,开始脱毛。

Herzig教授在书中写道:“在20世纪的早期,越来越多的美国中上阶级的白人觉得体毛恶心,无毛光滑的肌肤才是女人该有的样子。将体毛剔除,才能将自己和下等人区分开来。”

各种流行告诉女性:“你该有女人该有的样子”

同时让女性开始脱毛的,还有当时的流行服装。

在20世纪的头些年中,美国开始流行各式各样的连衣裙。

有些裙子会露出半条、甚至整条手臂,此时如果露出腋毛,人们就觉得难堪。

20世纪的一些流行穿搭

1915年,作为一本女性杂志,《Harper's Bazzar》开始宣传脱毛。“女人必须要有女人的样子”。同年,剃须刀公司Gillette推出了一款面向女性的剃须刀——Milady,“在Milady的厕所梳妆镜前添置了一样新事物,它帮她解决了私人的尴尬问题。”

30年代到40年代,二战开始。

由于物资短缺,就连尼农袜子都比较难抢。所以此时的女性,又不得不迎来一个光腿的潮流——这意味着你又得刮腿毛。

1946年,比基尼流行起来,需要露出的部位和面积更多了。

谁都不想光腿时让自己的腿毛被看到,穿比基尼时阴毛露出来。那就要更大面积地刮掉体毛,以更加大大方方地穿比基尼,更加堂堂正正地光腿。

比基尼宣传照

“跟风脱毛的人有很多,但一开始也并没有很极端。”Widdow说。

“在1960-1970这段时间,走在街上还是可以看下腋下有毛的女性,《Playboy》杂志也会有露出腋毛的女模。加上第二波女性主义和哈皮精神热潮掀起,两者都不赞成女性应该脱毛。体毛是她们追求平等的标志,拥有体毛挺自然的。”

女星Sophia Loren1955年所拍摄的照片

“70年代开始,转变越来越大,流行文化发展壮大。记得是1987吧,有7位巴西姐妹在纽约街头开了一家沙龙,专门提供去掉体毛的服务。当时的名人,比如Gwyneth Paltrow、Naomi Campbell等,都去巴西姐妹的店里体验服务。群众们一看,有点意思,也就跟风起来了。”

根据数据表明,截止1964年,98%的15-44岁美国妇女定期有刮掉体毛的习惯。

“一开始,这还是一件你做了可以加分的事情。渐渐地却彻底变成了你不做就减分的事。”Widdow说,“无毛变得就跟你需要洗澡一样,人们开始觉得这无比正常。”

以《Playboy》为首的各类杂志出现在各大报刊亭,刮掉体毛、穿着内衣挑逗的少女,为女性树立了“性感标杆”。

广告和媒体开始大势宣传,无毛是理想,而有毛是粗俗。电解、脉冲、光脱……越来越先进的技术发展起来。

“厌恶、耻辱、敌意……这些都会造就人们对自我形象的自卑。”Herzig提及,“让自己的体毛被看见让女性觉得自卑。脱毛表面上看是让身体光洁,其实是逃避社会给予的压力。但脱毛并不好,脱毛使得私处没了生理遮蔽,更容易被感染。”

女性:“我们不能被代表!”

2008年,Arizona State大学女性和性别研究所的教授Brenne Fahs给她的学生们布置了一项作业:女生回去特意留体毛,男生回去刮掉体毛,过段时间汇报一下自己的感受。

实验的结果,学生一开始因为惧怕教师权威而执行了任务,但持续一段时间后纷纷感到羞耻,感到愤怒,开始向教授提出反抗。

“女性脱毛是有历史必然性的,”Fahs教授说,“每个人都会面对三大问题:同辈施加的羞耻感,自己内部自我同一性的争斗,社会对他们的排斥。”

“还有性偏见。社会会因为体毛对一个人持有偏见,比如认为les会留腿毛,而gay都会剃掉腿毛。女性非常看重社会关系,却对社会关系对自己的影响没有认知,错以为这是自己的意志。但其实绝大多数都是社会规范的作用。”

“在最近的2年里发生了很多事,大选、MeToo运动……女性的自我意识又再次觉醒,她们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归属权,开始有性别和性意识,开始有平权意识。开始有意愿去推翻这一切。”

在Ins上,也有一群上传自己体毛照片的女性,用行动在呼吁“毛发自由”。

一位在ins上晒出自己私处照片的女性

美国的媒体杂志开始刊登体毛的女性的照片。Emily Ratajkowski曾《Harper's Bazzar》上曾刊登过露出自己的腋下和腋毛的照片。

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体毛与性别和权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体毛在人身上引发的情感本质,作为一种积极性和社会变革的工具,具有巨大的潜力。在女性主义的道路上,体毛这件小东西,正在承担着相当重大的历史使命。

有趣的是,商家们也在视机而动,有的剃须刀品牌一改之前的定义,借此机会新推出产品,积极为女性辩护。比如Flamingo采用的广告标语:

“我们不能被代表!我们成长了,是时候做出自己的抉择!”

过去,剃须刀的广告仿佛在告诉人们:体毛是不被允许的。但现在他们都变了,开始表达:“有没有体毛都是个体的选择”。甚至还有品牌,开始在广告中体现不同群体的女性如何使用剃须刀将自己的体毛修饰成喜欢的形状。

“你可以选择保留你的体毛,也可以选择不。没人能对你的选择说三道四。”“你可以染它、剃它、让它自己长…...关键在于,是你自己出于自由意志做的决定,这才最重要。”

是的,你自己如何看待身上的毛发,永远是最重要的。

最后就祝每个人都能实现“毛发自由”吧!(我要去给自己的腿毛剪个小桃心了!)

https://www.cnn.com/style/article/why-women-feel-pressured-to-shave/index.html

Marianna ✑ 撰文

August 8:30 ✑ 编译

边界 | “你失败了我也爱你” | 被动废

抑郁 | 哭一下吧,笑好累啊 | 敏感

性单恋 | 最好的安慰就是不安慰 | 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