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不育?癌症?安检机、CT机、高铁、电视台机房等附近的人注意

一些电磁波的每个光子携带的能量可以大到拥有破坏分子间化学键的能力。

在电磁波谱中,放射性物质产生的伽马射线,宇宙射线和X光具有这种特性,被称作“电离性辐射”。

光子的能量不足以破坏分子化学键的电磁场称作“非电离性辐射”。组成我们现代生活重要部分的一些电磁场的人造来源,像电力、微波、无线电波,在电磁波谱中处于相对长的波长和低的频率一端,它们的光子没有能力破坏化学键。

如果能够破坏细胞分子的化学键,就可能产生癌细胞!

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的区别

电离辐射:是指α(阿尔法)、β(贝塔)、γ(伽马)、χ和中子等射线。这些射线能够直接或间接的使物质电离(即原子或分子得到或失去电子而成为离子)。

电磁辐射: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的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露的现象,叫电磁辐射。人类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它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太阳及其他星球也从外层空间原原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围绕在人类身边的天然磁场、太阳光、家用电器等都会发出强度不同的辐射。

电磁辐射的分类:

自然电磁辐射源:雷电、太阳黑子活动、宇宙射线。

人为电磁辐射源:(1)电脑、电视、音响、微波炉、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2)手机、传真机、通讯站等通讯设备。

   (3)高压电线以及电动机、电机设备等。

   (4)飞机、电气铁路等。

   (5)广播、电视发射台、手机发射基站、雷达系统等。

(6)电力产业的机房、卫星地面工作站、调度指挥中心等。

电场是由电压的差值产生的:电压越高,产生的电场也会越强。磁场是由电流流过时产生的:电流越大,磁场越大。在没有电流流过的时候,电场也会产生。如果有电流流过,磁场强度将随着功率消耗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跟电阻大小有关系),但是电场强度保持恒定。

电磁场的自然来源

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电磁场无处不在,但是我们的眼睛看不到。在雷雨天气时,空气中局部电荷的积累可以产生电场。地球的地磁场可以让指南针指向南北方向,鸟类和鱼类就是用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

电磁场的人造来源

除了自然来源以外,电磁波谱也包括了很多人造来源产生的电磁场:X射线可以用来检查运动时意外骨折的四肢;每一个电源插座的电力与极低频电磁场有密切的联系;拥有更高频率的无线电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无论是通过电视天线,广播电台还是手机基站。

为什么不同形式的电磁场如此不同?

用来描述电磁场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它的频率,或者说相应的波长。不同频率的电磁场会与人的身体以不同的形式发生相互作用。你可以把电磁波想象成以很快的速度(光速)传播的一串周期性的波动。频率描述了每秒钟振动或者周期的数量,波长描述了一列波和下一列波之间的距离,所以波长和频率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频率越大,波长越小。

一个简单的比喻可以帮助你解释这个概念:把一根长绳子绑在门把手上,手持绳子的另一端。上下缓慢移动绳子,会产生一个很大的波动。更快的移动会产生一串小的波动。绳子的长度是固定的,你产生的波浪越多(高频率),波浪之间的距离就会越小(波长小)。

非电离性的电磁场和电离性的辐射有什么区别?

波长和频率决定了电磁场的另外一个特性:电磁波是以小微粒光子作为载体的。高频率(短波长)电磁波的光子会比低频率(长波长)电磁波的光子携带更多的能量。

一些电磁波的每个光子携带的能量可以大到拥有破坏分子间化学键的能力。在电磁波谱中,放射性物质产生的伽马射线,宇宙射线和X光具有这种特性,被称作“电离性辐射”。

光子的能量不足以破坏分子化学键的电磁场称作“非电离性辐射”。组成我们现代生活重要部分的一些电磁场的人造来源,像电力、微波、无线电波,在电磁波谱中处于相对长的波长和低的频率一端,它们的光子没有能力破坏化学键。

低频率的电磁场

任何时候只要一个正电荷或者负电荷存在的时候,电场就会存在。它们会对电场范围内的其他电荷施加作用力。电场强度的大小是以伏/每米(V/m)为单位来衡量的。任何一条接电的电线都会产生电场。没有电流流过的时候,电场依然存在。电压越大,距离电线一定距离的电场强度也会越大。

电场在距离电荷或者通电的导体距离很近的时候强度最大,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迅速衰减。像金属一样的导体可以有效地屏蔽电场。其它的材料,像建筑材料和树木可以提供一定的屏蔽能力。所以,房屋外面的输电线产生的电场可以因为墙壁、建筑和树木的阻挡而降低。当输电线掩埋在地下的时候,地面的电场强度几乎检测不到。

磁场是由电荷的移动产生的。磁场强度是由安培/每米(A/m)为单位来衡量的。在电磁场的研究中,更常见的情形是,科学家使用一个有关的数值,磁通量密度(单位微特µT)来代替A/m。相比于电场,磁场只有在一件设备的电源开关打开,电流流过的时候才会产生。电流越大,磁场强度就会越大,和电场一样,磁场在距离它们的源头最近的时候强度最大,强度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迅速减小。

磁场不会被建筑材料一类的普通材料所阻挡。


电场

将电器的电线插到插座里,电器周围的空气中就会有电场存在。电压越大,产生的电场强度越大。由于即使没有电流流过的时候,电压仍然存在,电器周围不是只有电器开关打开的时候才存在电场。

磁场

磁场只有电流流过的时候才会产生。在房间里,磁场和电场可以同时存在。电流越大,磁场越大。高电压用于电力的传输和分配,相对低的电压用于家庭的使用。电力传输线每天使用的电压会有些许变化,而电力传输线中的电流会随着电力消耗的大小而变化。

电器的电线周围的电场只有在把插头拔掉或者墙上电源插座的开关关闭的时候才不会存在,不过电场在墙上插座后面的电线周围还是存在的。

静止的电磁场和随着时间变化的电磁场有什么区别?

静止的电磁场不会随着时间变化。直流电(DC)是只朝着一个方向流动的电流。在电池驱动的电器中,电流由电池流向电器,再由电器流回电池。这将会产生一个静止的磁场。地球的地磁场也是一个静止的磁场。一块磁铁周围的磁场同样是这样的,把铁屑撒到磁铁的周围就可以观察到磁场的模式。

作为对比,随着时间变化的电磁场是由交流电(AC)产生的。交流电在周期性的时间段中会来回反向流动。在大多数欧洲国家,电流的方向以每分钟50次的频率改变,或者说50Hz。同样的,产生的相应的电磁场的方向也会以每秒50次的频率改变方向。北美电力使用的频率是60Hz。

低中高频率的电磁场来源各是什么?

电器产生的随着时间变化的电磁场是极低频电磁场(ELF)的一个例子。极低频电磁场的频率通常小于300Hz。其他一些设备可以产生300Hz到0 MHz的中频电磁场和10MHz到300GHz的射频电磁场。电磁场对人体的作用不只取决于它们的强度,也取决于它们的频率和能量。

我们的电源和各种电器是极低频电磁场的主要来源;计算机显示屏、防盗设备和安全检查系统是中频电磁场的主要来源;收音机、电视、雷达、手机天线和微波炉是射频电磁场的主要来源。

这些电磁场可以在人体中产生感应电流,如果电流足够强大可以产生一系列的效应,比如加热和电击,这取决于电磁场的强度和频率范围。(然而要产生这些效应,人体周围的电磁场强度必须非常的强,远远大于正常环境下的电磁场强度)

高频率的电磁场

手机、电视和广播发射台以及雷达可以产生射频的电磁场。这些电磁场可以用来长距离地传递信息,是全世界广播、电视和电信存在的基础。微波是GHz范围的高频率射频电磁场,在微波炉里,我们可以用微波来快速加热食物。

在射频频段,电场和磁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我们通常以功率密度,瓦/平方米(W/m2)来衡量它们的强度。


A. 电离辐射是一种可以把物质电离的辐射,电离辐射对生物是危险的。不是所有的辐射都是电离辐射。
B. 电磁辐射个通俗名字叫电磁波,高能量(高频率)电磁辐射是电离辐射,只有这部分电磁辐射是危险的。


辐射指的是能量以波或是次原子粒子移动的型态传送。辐射之能量从辐射源向外所有方向直线放射。一般可依其能量的高低及电离物质的能力分类为电离辐射或非电离辐射。一般普遍将这个名词用在电离辐射。-

电磁波(电磁辐射)是一种以波的形式传递能量的辐射,辐射也可以是指一些粒子(中子电子阿耳法粒子等)移动传递能量。高能量的电磁波在穿过物质的时候有将物质电离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电磁波我们称它为电离辐射;高能量的中子电子阿耳法粒子束也具有这种能力,也可以被称为电离辐射。电离是指的物质的原子由中性不带电转变成带电的离子,而产生这种效应的原因是由于电荷被电离辐射从电子壳层中击出,使原子带电。

什么样的电磁波可以使物质电离呢?上面提到了高能量,那么什么样的电磁波具有高能量呢?首先要澄清一点这里说的高能量是指的辐射能,也就是电磁波的载体光子所具有的能量,也就是电磁波本身的特性,并不是指的电磁场的能量,尽管单位是一样的吧。秉承着大妈语言的原则,频率越高的电磁波,辐射能也就越高。

参考辐射能公式,下图,h 为普朗克常数,c 为光速,栏目达(就是那个入)为波长


那么现在讨论的问题就来到了电磁波频率上了,我们来看看电磁波是怎样根据频率来分类的:


上面是频率,左到右越来越低单位是赫兹,下面是波长,左到右越来越长单位是米


首先是长波(Long radio waves),波长超过 1 千米,频率低于 300kHz,如果按照频率分类长波要包含低频(30k - 300kHz),甚低频(3k - 30kHz),特低频(300 - 3kHz),超低频(30 - 300Hz)和极低频(小于 30Hz)。这些低频电磁波主要是在一些奇怪的领域,比如地质探测潜艇通讯之类……交流电产生的电磁波辐射(50Hz / 60Hz)也是在这个范围内的。长波中频率相对较高的被称为低频频段(30kHz - 300kHZ)的电磁波被用于一些卫星定位系统和无线校时。

鉴于无数朋友问高压电的辐射问题,在这里再补充几句好了。无论是多少千伏还是多少万伏的高压电线,变电站,高压电塔,变压器,还是家里用的电线,以及所有没有提到的和能源用电有关的设备,它们的工作频率在中国都是 50 赫兹(50Hz)。这种频率的电磁辐射的波长长达 6 千千米,按照电磁辐射发射天线的理论分析,想要发射这种波长的电磁辐射,那么其天线的尺寸也要达到

上千千米才能做到。所以对于 50 Hz 的输电设施来说,只能在其很近距离的周围产生感应电磁场,很难做到向外辐射能量。

然后是无线电波(Radio waves),也称为射频波(RF - Radio frequency)。波长范围1毫米至1千米,频率范围 300kHz 至 300GHz。图中可见其相对较低频率段包括无线电通讯常用的调幅(AM)以及调频(FM)频率范围。无线电波中频率较高部分(频率 300MHz 至 300GHz 部分)也称为微波(Microwave)。无线电波主要用途是通讯。额外提一点就是微波有个很有名的用途就是微波炉。

再之后是红外线(IR - Infrared),其波长在 760 纳米至 1 毫米之间,频率则是 300GHz 至 430THz,另外鉴于越往后的频率越高,为了避免出现T往上的P/E/Z/Y造成困扰,之后会用科学计数法来表示频率:430THz 也就是 4.3E14(4.3乘以10的14次方,也就是乘以100,000,000,000,000,而4.3E14 就是430,000,000,000,000)。红外线更多的被用于监测热源。

再之后是可见光(Visible spectrum)

,波长范围 380 纳米至 780 纳米,频率在 1E14 Hz量级。可见光就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可见光之后是紫外线(UV Ultraviolet),波长范围 10 纳米至 400 纳米,频率在 1E14 至 1E16 Hz量级。自然界紫外线主要来自恒星辐射。

最后两种超高频率电磁波则分别是 X 射线(X Ray)以及频率最高的伽玛射线(γ Ray)。X 射线来自电子产生能量变化时以电磁波形式释放的能量,伽马射线来自原子核从高能激态到低能基态过程中以电磁波形式释放的能量。实际上 X 射线和伽玛射线是有一部分频率重合的,只是由于二者的成因不同因而命名也不同。同时由于这两种电磁波的波长极短,可通过原子间空隙,因而可以穿透物体。

从波长小于 150 纳米开始的电磁波,也就是频率超过 1.9E15 赫兹的电磁波,可以使物质电离,也就是说小波长,也就是高频率的一部分紫外线X 射线以及伽玛射线属于之前提过的

电离辐射

终于说到电离辐射了……
电离辐射包括上面说过的这三种高能电磁波,同时还包含:α射线(α粒子)、β射线(β粒子)、中子等高能粒子流,而被称为宇宙射线的高能粒子射线则两者皆有。电磁波的电离能力,随着电磁波谱变化,电磁波谱中的γ射线、X射线几乎可以电离任何原子或分子。电磁波的频率愈高,能量愈强,电离能力愈强。
非电离辐射是指与X射线相比之下波长较长的电磁波,由于其能量低,不能引起物质的电离,故称为非电离辐射。如近紫外线与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等电离能力较弱的电磁波。

所有概念介绍完毕,下面开始说危害……

由于电离辐射会使物质电离,因而会破坏生物组织细胞的原子 / 分子结构。大剂量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危害是肯定的,小剂量则可以忽略。毕竟自然界中是存在天然电离辐射源的,而生物在地球上进化了这么多年,早也已经适应了自然界的本底辐射,自身的修复能力可以平衡掉小剂量电离辐射造成的伤害。这里 中子弹和原子弹相比哪个人道一点? 提到了大剂量电离辐射对生物体产生的危害。当然核武器造成的这种辐射毕竟属于特殊情况,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电离辐射的机会其实非常少,而且剂量也非常小。

那么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的电离辐射有哪些呢?
首先,如果看到这个标志,请不要随意进入该场所。


曾经听说过一些辐射事故案例。举个我某次出差时听到的例子,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我略去时间和具体地点,暂且说是在某工厂的辐照车间,有个好奇心很强烈的年轻小伙,看到车间加速器机房闪着幽幽蓝光,于是趁半夜没人偷偷绕过了安全连锁门禁,在电子加速器开机运行时溜进了加速器室……好在设备已经接近运行周期的后半段,所以他并没有被照射过多,但是!小伙依然医院躺了多半年,急性放射病,皮肤严重灼伤,半边脸被融化的那种灼伤……唯一幸运的是他捡回了一条命……


当然这个案例极其特殊,工业辐照工厂通常都设有大量警示,严格的门禁,以及有人看护的电离辐射控制区域,而这也是辐射安全管理法规里明确规定的。在正常情况下,公众是没有可能闯进去的。但是的确会有违规操作或者安全连锁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存在,所以!如果看到电离辐射的标志,尤其是工业环境下,在没有经过工作人员允许的情况下千!万!不要随便闯进去……

另外一点,新闻(放射源出没请注意,看到不要乱捡)里可能也曾经报道过,曾经有人在野外捡到过金属放射源,捡到的人觉得捡了个宝,亮闪闪不灵不灵的很美丽,于是就装兜里带回家了……代价也是极其惨重的,白血病,截肢等等报道都曾见过报……放射源最后经过追查无一例外是研究所或者工厂没有经过正确流程处理放射源,导致遗失等等(按照法规来说这属于极其严重的放射性事故,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受害者当然非常无辜,但后果已经造成且无法挽回。这里也要提醒各位的就是,野外看到美丽亮闪闪的金属块,金属球,或者任何一看就不是天然存在的金属物体,


千!万!不!要!捡!而且马上离得越远越好,如果愿意也可以报警……

说完极端情况,接下来,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电离辐射的场景包括:1. 医学检查,包括 X 光片,X 光透视,CT 扫描,PET-CT 扫描,放射性同位素造影等;放射治疗,包括电子束,伽马束,质子束,重离子束等。这些都是利用电离辐射的穿透性,或者电离辐射可以杀死细胞的特性来加以利用。医学检查受到的剂量通常会比较高,但医生会权衡利弊,尽量少做,但也不用担心。

2. 长途飞机旅行。这主要来自宇宙辐射,尤其是当飞机穿越北极上空时由于可能会更多一些。

3. 吸烟。香烟含有的钋-210,镭-226及铅-210这些放射性同位素,吸烟时这些同位素会被吸入人体,在人体内部对组织进行内照射。

4. 夜光表,烟雾探测器。含有微量金属放射性同位素,但由于含量极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可忽略。

5. CRT 显示器。老式的 CRT 显示器是基于电子管的应用,电子能量的变化会产生 X 射线,所以其实是在运行时会产生很小的 X 射线的。但实际测试结果显示其剂量非常小,甚至还没有柏油马路沥青产生的放射性高……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还会有很多其他的可能性,比如自然界存在的各种矿物神马的例如上面说到的沥青矿。但基本除了第 1 条和第 3 条之外,辐射剂量都是很小很小的。至于网上传言各种关于电脑,路由器,手机,电视,机房等等各种电子设备工作时会产生电离辐射之类,从原理上讲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毕竟这些电子设备的工作是产生的电磁波频率仅仅是射频范围,既不可能有原子核反应又不可能有电子束应用所以不可能产生 X 或者伽马射线,也就不可能产生电离辐射。

最后是非电离辐射的危害。非电离辐射日常生活中主要指之前提到的射频范围内的电磁波,也就是无线电波。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科学实验或研究或事实数据能够明确证明射频电磁波会对生物体造成不良影响经过证实的非电离辐射对生物组织能够产生的效果主要是其加热效果,但需要很强并且集中指向的电磁场。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微波炉。

微波炉加热的原理是利用水分子的电偶极(Electric dipole moment)在电场中会转向电场的方向,当微波进来时,电场是来回变化,使得水分子为了要转向电场方向而随着电场转动,这样的转动即为热量的来源。- 自Wiki 微波

除了微波炉里面,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最强的射频电磁波大概也就是无线路由器了,但它的输出功率差了微波炉百倍,而且还是发射到空间中,功率完全分散掉了……至少我从没见过水放在无线路由器天线旁边能被加热,放太近被路由器烤热的不算……

至于高压电 / 交流电 / 变压器等等 50 或者 60 赫兹的电磁波,前面也提到了,由于其波长要几千千米长,基本不可能能做到辐射有效功率,所以从辐射传播的角度考虑,它们的贡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只有在距离这些设备很近的范围内会有一定的感生电磁场,如果非要谈潜在危害的话,距离高压设备小于安全距离可能会导致放电,触电等等风险……但这是属于电压以及用电安全范畴的讨论,与电磁辐射是否安全这一命题基本无关了。

电离辐射的确是对人有危害的,但日常电器辐射的射频电磁波么,基本上肯定不会对人造成任何影响。

<code>电磁辐射的六大危害危害之一  它极可能是造成儿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医学研究证明,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意大利专家研究后认为,该国每年有 400 多儿童患白血病,其主要原因是距离高压线太近,因而受到了严重的电磁污染。危害之二  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电磁辐射污染会影响人类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会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瑞士的研究资料指出,周围有高压线经过的住户居民,患乳腺癌的概率比常人高 7.4 倍。  美国得克萨斯州癌症医学基金会针对一些遭受电磁辐射损伤的病人所做的抽样化验结果表明,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工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要快 24 倍。危害之三  影响人类的生殖系统,主要表现为男子精子质量降低,孕妇发生自然流产和胎儿畸形等。危害之四  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据最新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出生的 2000 万儿童中,有 35 万为缺陷儿,其中 25 万为智力残缺,有专家认为电磁辐射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计算机、电视机、移动电话的电磁辐射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危害之五  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经期紊乱,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如果装有心脏起搏器的病人处于高压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影响心脏起搏器的正常的使用。危害之六  对人们的视觉系统有不良影响。由于眼睛属于人体对电磁辐射的敏感器官,过高的电磁辐射污染会引起视力下降,白内障等。高剂量的电磁辐射还会影响及破坏人体原有的生物电流和生物磁场,使人体内原有的电磁场发生异常。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老人、儿童、孕妇属于对电磁辐射的敏感人群。电磁学常用公式  库仑定律:F=kQq/(r^2);  电场强度:E=F/q  点电荷电场强度:E=kQ/(r^2);/<code>

<code>污染源电磁辐射就是能量以电磁波形式从辐射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对我们生活环境有影响的电磁污染分为天然电磁辐射和人为电磁辐射两种。大自然引起的如雷、电一类的电磁辐射属于天然电磁辐射类,而人为电磁辐射污染则主要包括脉冲放电、工频交变磁场、微波、射频电磁辐射等。  这样的污染源包括:  (1)电脑、电视、音响、微波炉、电冰箱等家用电器;  (2)手机、传真机、通讯站等通讯设备;  (3)高压电线以及电动机、电机设备等;  (4)飞机、电气铁路等;  (5)广播、电视发射台、手机发射基站、雷达系统等;  (6)电力产业的机房、卫星地面工作站、调度指挥中心等;  (7)应用微波和X射线等的医疗设备等。辐射指数  X 线辐射指数: ★★★★★  电热毯辐射指数: ★★★★★  电吹风辐射指数: ★★★★  微波炉辐射指数: ★★★★  电脑显示器和主机辐射指数: ★★★  手机辐射指数: ★★  电视机辐射指数: ★★  键盘及鼠标辐射指数: ★  复印机、打印机辐射指数: ★  安检辐射指数: ★/<code>

<code>辐射的防护一、电离辐射的危害在接触电离辐射的工作中,如防护措施不当,违反操作规程,人体受照射的剂量超过一定限度,则能发生有害作用。在电辐射作用下,机体的反应程度取决于电离辐射的种类、剂量、照射条件及机体的敏感性。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机体的全身性反应,几乎所有器官、系统均发生病理改变,但其中以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可分为急性放射损伤和慢性放射性损伤。短时间内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机体的急性损伤,平时见于核事故和放射治疗病人。而较长时间内分散接受一定剂量的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损伤,如皮肤损伤、造血障碍,白细胞减少、生育力受损等。另外,辐射还可以致癌和引起胎儿的死亡和畸形。二、防护的三大原则间隔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1)时间防护:不论何种照射,人体受照累计剂量的大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接触射线时间越长,放射危害越严重。尽量缩短从事放射性工作时间,以达到减少受照剂量的目的。(2)距离防护:某处的辐射剂量率与距放射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放射源的距离越大,该处的剂量率越小。所以在工作中要尽量远离放射源。来达到防护目的。(3)屏蔽防护:就是在人与放射源之间设置一道防护屏障。因为射线穿过原子序数大的物质,会被吸收很多,这样达到人身体部分的辐射剂量就减弱了。常用的屏蔽材料有铅、钢筋水泥、铅玻璃等。/<code>

三、其他的预防之道

<code>关于电磁污染标准的学界争论还在继续,但我们还需在各种电磁辐射环境中工作与生活,作为这世界上平凡而弱小生命的一员,人们又该如何预防并减轻电磁辐射对自身的伤害呢  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重视电磁辐射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多了解有关电磁辐射的常识,学会防范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如:对配有应用手册的电器,应严格按指示规范操作,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等。  2、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害之中。特别是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  3、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电视、电脑等电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至少每1小时离开一次,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  4、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  5、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眼睛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 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1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 手机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  6、男性生殖细胞和精子对电磁辐射更为敏感。因此,男性应尽量减少与电磁波太频繁密集的接触,而且接触时也要保持安全距离,一般是半米以上。  7、消费者如果长期涉身于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应注意采取以下自我保护措施:  ① 居住、工作在高压线、变电站、电台、电视台、雷达站、电磁波发射塔附近的人员,佩带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经常使用电子仪器、医疗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人员,以及生活在现代电器自动化环境中的人群,特别是抵抗力较弱的孕妇、儿童、老人及病患者,有条件的应配备针对电磁辐射的屏蔽服,将电磁辐射最大限度地阻挡在身体之外。  ② 电视、电脑等有显示屏的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使用者还可佩戴防辐射眼镜,以防止屏幕辐射出的电磁波直接作用于人体。  ③ 手机接通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为此最好把手机拿远一点,等手机接通之后再拿近听,或者佩戴防辐射耳机接打电话。  ④ 电视、电脑等电器的屏幕产生的辐射会导致人体皮肤干燥缺水,加速皮肤老化,严重的会导致皮肤癌,所以,在使用完上述电器后及时洗脸。  ⑤ 多食用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五、GSM通信基站发射功率的计算  现在GSM基站是采用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的方式工作,以此提高基站的容量,也就是说,一个基站它有多个频率发射,一个频率常用一块发射电路板,专业俗语称之为载频,一般情况下一个频率的发射功率通常为15w到20W左右。  在市区,由于话务量较大,而且要支持手机上网等业务,市区大多数基站一般配置每一个扇区6个频率以上,若是3个扇区,其配置的频率一般 在6X3=18个频率以上。这样若18个频率都工作时。它的辐射功率在18X15=270W以上。  一般的手机辐射功率才2W,基站270W的辐射功率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基站都需要专用机房和供电设施,耗电量也很大,大多数机房甚至要专门配置空调设施降温。六、关于电磁辐射防护服装的性能和选取  很多孕妇面对众多的防辐射服装,不知道该如何选取,那么请让我来告诉您:  目前防电磁辐射服装的样布主要有3种:(1)镀金属织物;(2)金属纤维精纺织物;(3)多离子织物面料;  镀金属织物是镀金属层的(最好的也就是镀纳米银)防辐射孕妇装,这种防辐射孕妇装产品评比效果较好,但是这种防辐射孕妇装缺点是手感硬,透气不好,不能水洗,这些都是一般人能看到的缺点。  金属纤维精纺织物就是大家都熟悉的金属丝混纺制品防辐射孕妇装,这种防辐射孕妇装产品优点是手感好,透气好,还可以水洗,这种防辐射孕妇装屏蔽效果同样不错,所以好多准妈妈单方面追求时尚,都会选这种这种防辐射孕妇装。  多离子防辐射面料是用金属的离子和布的郬基结合,然后制作成布的纤维,然后再纺成布的。  经过电磁辐射与防护研究中心初步测定,镀金属织物防辐射孕妇装的屏蔽效能最好,金属纤维纺织物次之,同时防电磁辐射服装所选用的面料中所含的金属的含量、金属的种类、金属在织物中的处理方式也都会直接影响服装的最终屏蔽效能。  但是,服装的孔洞对防电磁辐射服装的屏蔽效能有非常大的影响,也可以说是起着决定性的因素,随着服装孔洞面积变大,服装屏蔽效能会大大降低,所以再贵的防辐射服它的防护能力都是有限的。  防辐射服装确实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但这种屏蔽能力和本人所处的辐射环境以及服装的孔洞具有很大的关系,建议:  (1) 对孕妇来讲,最好还是远离辐射源或者不要在辐射源过久逗留;  (2) 在常常散步的地方,注意留心周围是否有发射塔,也不要在高压线下多久逗留;  (3) 防辐射服装的防护能力和服装孔洞有非常大的关系,再贵的防辐射服它的防护能力都是有限的;  (4) 在选用防辐射服装时,不定是价钱越贵,防辐射性能就越好,而是以舒适为宜。/<code>

最后,提示:在安检机器、CT机器、高铁连接处、电视台机房等长时间停留的人,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