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怡鄰互助生春色

怡鄰互助生春色

在平湖潔芳社區有一個“怡鄰互助社”。互助社的成立,離不開當湖街道友鄰中心主任鄭玲玲的孵化、培育與引領。通過培育,互助社在參與社區自治和公益服務中發揮了較好的作用,實現自下而上的治理服務模式,充分調動居民自治的積極性。

目前“怡鄰互助社”成員共有20人。她們是一群已退休了的女性,平均年齡60歲左右,都居住在潔芳小區。

互助社成員是一群志願者,她們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參與了社區的中心工作。在這次抗疫工作中,她們發揮出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作用,走在了社區抗疫的最前沿。

母親骨折住院,美麗依舊卡點

從1月31日年初七開始,“怡鄰互助社”成員在互助社群裡自願報名,組成了一支志願者隊。她們2人一小組,穿上紅馬甲,頭戴志願帽,在小區門口卡點值日,上午一組,下午一組,每次輪到都是2小時。

剛開始,小區門口外面沒有搭帳篷,僅僅是一把大一點的遮陽傘。過年後,天氣是以寒風冷雨為主,站時間長了,常常冷得身子也要發抖。家裡人是既擔心感冒,又害怕接觸多了會被傳染。雖說對她們的工作是支持的,但家人也是被她們搞得提心吊膽的。

小區居民發現,她們是衝在社區防疫的最前沿,對所有進入小區的人員一一測體溫登記,對所有駛入小區的車輛也分別登記在冊。

志願者單美麗的母親不小心骨折住院。老母親歲數大了,便像個小孩離不開女兒;而單美麗一邊悉心照料母親,一邊不找任何藉口推諉,輪到了,堅持去小區門口卡點值日。面對家人的怨言,單美麗只是笑笑,說照顧住院的老母親是天經地義的事,為社區奉獻一點餘力,也是應該的呀。

單美麗是一位普通的志願者,她用她的行動詮釋了什麼叫奉獻。是啊,奉獻是美麗的。

孫子一人在家,奶奶堅持上崗

志願者戈以楓說,剛開始大家以為過年後在小區門口值日時間不會太長,沒想到現在還沒撤卡。兒子媳婦早已上班了,孫子才6歲,幼兒園還沒開學,照看孫子便成了她的主要任務。輪到戈以楓在卡點值日時,她便讓小孫子一人在家,看看電視,擺弄些玩具。好在,孫子還算聽話,一人在家能呆上2小時。戈以楓就這樣,舍小家,顧大家,像深秋的楓葉,燃燒著一種友愛的熱情,行走在小區抗疫的前方。

怡鄰互助送溫暖,居家養老5A級

怡鄰互助社的理念是“低齡服務高齡”。抗疫前平時怎樣做的,同樣也延伸到這段特殊的日子裡。

社區裡有幾位高齡老人,行動多有不便,有的還住在五樓,他們的子女復工上班後訂的餐就由組裡的志願者上門送達。有的老人耳聾,你得耐著性子敲門呼喚,常常過了好久才聽到他們前來開門的動靜。

有一對近百歲的老人(97、98歲),志願者就定期(每月15日)上門理髮;大晴天時,還推他們出來曬曬太陽,看看景,拉拉家常。

怡鄰互助社的志願者對於小區裡70歲以上的老人,以前每月20日下午13:30組織他們在社區活動室裡一面吃蛋糕,一面觀看她們載歌載舞的表演,其樂融融。有時,她們還受邀到小區附近的當湖敬老院演出,給孤寡老人送去歡聲笑語。

她們還利用社區裡的“怡心小廚”,逢年過節送吃的。做點糕點,熬點粥,煲點湯,這方面,她們是得心應手,遊刃有餘。

她們建立了“怡鄰互助志願者群”、“潔芳防疫志願者群”,還加入了一個80人組成的“心路助醫益醫志願者群”,在人民醫院做導醫,1個月輪到1 次,每次3人一組,時間是上午8:00—11:00。

到了冬天,她們還做手工,開展“編制達人”秀,勾帽子,編圍巾,織手套,送給小區裡的老人。她們心靈手巧,溫馨怡人。

社區裡開設了老年大學,她們又是一群進步好學的年輕學生。

她們非常驕傲地說,她們的“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被市民政局評為5A等級。她們說的最多的一句感謝話是鄭玲玲主任是個領路人;說的最誠懇的一句話是志願者做事貴在堅持;說的最溫馨的一句話是得到了社區領導和家人的支持;說的最自豪的一句話是在這次抗疫中體現了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

這是一群年近花甲的退休老人,但她們退而不休,在上要服侍老人下要照看孫輩的時候卻組建了一個“怡鄰互助社”,讓潔芳社區的居民在互助中提升了人際關係的和諧度,並在參與中獲得了一種歸屬感與幸福感。

在這段特殊的抗疫日子裡,“怡鄰互助社”的志願者在奉獻中互助,在友愛中進步,讓整個潔芳社區洋溢著怡人的滿園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