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永强”事件说起

“王永强”这条新闻,前阵子网上沸沸扬扬,有人表示理解,有人指责谩骂,众说纷纭。

毫无疑问,做为父母,无疑伤心至极,泪水长流。换成我们这代人,即使不像父母那辈那么万般纠结煎熬痛苦,却也深知生活各个层面都可能毁掉一个人,万千良言劝不回该死的鬼,哭过痛过只能放下,没办法。

客观说来,也许谈不上谁对谁错,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儿女,多些理性也就公平了。但是,父母那辈人没有文化,有些这样那样的毛病可以理解,这也是我不再对峙日渐淡然的深层原因。他们剩下的时光已经不多,尽力尽孝也就够了。这边老头老太太确实挺事儿,有时闹腾,总是让我想到自己父母也有这事那事儿,心就平了。

在我看来,王永强也许是个“死读书或读死书”那种人,也许人格不够完整,性情存在缺陷不足,若能多些理性就好了。原生家庭,父母没什么文化,与孩子们有些沟通障碍也是难免,大多父母都深爱儿女,毕竟生他养他,在家境并不富足的年月里,还是苦巴巴供他读书,供到考上北大,读到了博士后甚至出国,已经非常了不起。

有些事可能沟通不畅,做为孩子,应该理解父母的艰辛不易,体谅他们文化欠缺而不能更好地理解儿女。有些孩子,长大后,只是一味追究父母的这不对那不是,总是指责父母这事那事都不能理解他,而他自身却从来不去客观理性地理解父母,年复一年,难免滋生这样那样的矛盾。我们这代人,与父母那辈人,以及我们的孩子们,因为时代的不同,文化的差异,环境的变化,很多层面不能更好地沟通,不在同一频道,鸡对鸭讲,谁也不能真正懂谁,或一方想去沟通,一方不予配合,诸如此类才是问题根源。

顾家之余,工作之外,每到周未常去各处走走看看,凭经验与直觉,淘点字画,淘到真的,分外欢喜。而今技术发达,做假高明,也会走眼沟到高仿甚至印刷品,无所谓,花钱不多。要么看看根艺雕刻,以及各种怪石,碰到喜欢的,讨价还价收入囊中,有时一看半天,太贵还是走开。这些都是转移不良情绪的妙药良方,也就没心情理会那些嘁嘁琐事了。